一位母親痛訴「想帶罕病兒尋死」…台灣催生亞洲首部病主法,為何叫好不叫座?幕後推手楊玉欣這麼看

一位母親痛訴「想帶罕病兒尋死」…台灣催生亞洲首部病主法,為何叫好不叫座?幕後推手楊玉欣這麼看

罹患罕見疾病的前立法委員楊玉欣。

「多數病患恐懼的不是死亡,是未來會怎麼活著!」全台首位罕病立委、現任基隆市社會處處長楊玉欣,她同時也是亞洲首部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推手。

19歲那年楊玉欣突然跌倒爬不起來,緊急就醫才發現罹患罕見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身體的癱瘓處會逐漸從遠端肌肉向內擴散,且無藥可醫。罹患罕病,讓楊玉欣比一般人更早體悟到生死,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病人」,無常隨時會降臨。

放眼全球,「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病例不到百例,醫師也沒法明確告訴她,疾病會如何奪走她的四肢機能,餘生還能有多長。


「每一次病況惡化,我都像又死了一次。」隨時可能會喪失身體機能,這讓楊玉欣體認到,病患對醫療的知情、選擇、決定權,都應該獲得法律保護,不該被醫師或家屬推翻,「我的醫療決定,應該要貫徹到我失去意識的以後。」

 

由於這個並是遺傳疾病,楊玉欣的姊姊也在她生病沒多久後就發病。她回憶,當時父親充滿自責,向她說:「我不擔心我受苦,但我擔心你們接下來會怎麼活。」

 

對病人及其家屬來說,他們不是害怕死亡,而是擔心接下來每個日子得面臨的各種磨難。

 

一位母親沉痛告白「想帶兒一起死」 埋下楊玉欣心中立法種子


楊玉欣回憶,她出社會不久,恰好罕病基金會正在籌備,她二話不說加入志工行列。在基金會她親眼見到了許多家庭,正受疾病的折磨與傷害。楊玉欣分享,由於她的病況,許多病患、親屬都會找她訴苦,甚至透露尋死念頭。


楊玉欣回億,曾有一位母親因為生下罕病孩童,她擔起大部分照護責任,內心更是自責不已,她曾向楊玉欣透露:「好幾次想帶著孩子,一起從大樓上跳下去…。」病人、家屬、照護者心中的煎熬,往往都無法和身邊最親近的人訴說。

 

一次次近距離接觸沉痛的經驗,在楊玉欣心中埋下一顆種子,「應該要有一個方法,讓病患帶著尊嚴,圓滿走完生命最後一哩路。」


2012年她成為立法委員,著手開始研究、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終於在2016年催生了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法案。病主法上路後,楊玉欣第一時間帶著兒子一起去諮商,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書。


洗澡、梳妝都靠他人 楊玉欣:每次病況惡化,都像又死了一次… 


現在,楊玉欣移動全仰賴輪椅,生活起居全靠旁人協助,即便手臂還能稍微擺動,但也無力捏起記者遞出的一紙名片。她只能瞄了一眼,再請旁人協助收下。

 

採訪前,記者提前告知楊玉欣會拍照,她穿著端莊的黑色西裝外套,整齊的妝髮,可以看出事前有精心打扮。只是她笑著說,其實本來想選更亮麗的外套,但照護她的人替她選了這件。

楊玉欣身活起居都要倚賴旁人協助。就連洗澡對她來說都是大工程,她說:「我洗澡不是想洗就洗,我需要思考家裡此時有沒有人能幫我,會不會太晚、太麻煩。」還好家人和現在的看護都對他照顧有加,但身為被照顧者仍會擔心造成他人的困擾,他能深刻體會失能者的處境。
 

「病情每一次惡化,我都像是又死了一次…」楊玉欣說,當她失去了一部分的身體機能,就更深的感受到現在長輩們慢慢失去身體機能的處境。。

 

誰需要病主法? 楊玉欣:我們都是潛在病人


罹患罕病,讓楊玉欣比一般人更早體認到生死議題,但她強調「我們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病人」,無常隨時會降臨。只是,國內習慣把醫療抉擇全丟給醫生,但身體、疾病都是病人的,台灣卻遲遲沒有一套以病人為主體的法律。


預立醫療並非放棄治療、安樂死,而是在特殊符合臨床狀況時,譬如極重度失智、植物人、經公告之罕病等狀況,讓病人在失去意識的狀況,也能夠依照預立醫療決定,接受或拒絕流體餵食、生命維持等。


過去,即便是拒絕急救的病患,也有可能因為家屬反悔、捨不得,不願扮演死神,又把家人從鬼門關前拉回來。楊玉欣認為,「我的醫療決定,應該要貫徹到我失去意識以後。」

 

楊玉欣認為,當人生來到最後一哩路,能夠依照自己的想法,做出自己想要的醫療決定,是基本人權。


 ▲採訪過程,楊玉欣仍不時需要回覆來自市府的公務訊息。


病主法為何叫好不叫座?


病主法於2019年正式上路,卻叫好不叫座。上路5年,僅有約8萬多人簽署。


楊玉欣點出,為了確定簽署人是心智正常做決定,民眾得花2,500到3,500元不等的諮商費用,在醫師、社工等人的協助下完成預立醫療決定,「這對多數人來說,仍是一筆沉重的負擔。」除了經濟因素,楊玉欣認為,民眾不了解病主法,更不願談論生死議題,才是預立醫療決定難以推動的關鍵。


今年7月起,若符合4類條件的病患「住院時」,就能享有預立醫療決定諮商的健保補助。如「65歲重大傷病,且符合安寧收案條件」、「失智評估量表已達一定分數」、「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收案對象」、「符合痛苦難以忍受、且現行醫療無法治癒,經政府公告適用病主法疾病」。

只是,楊玉欣認為,這是病人應該獲得保障的基本權利,理應不分年齡、疾病,全數納入。她認為,在台灣臥病時間長達8年,盡快推動預立醫療決定,反而能降低無效醫療比率。


楊玉欣現在擔任基隆市社會處長,會引導醫院諮商團隊,外展到老人福利機構做服務,解決基隆市境內諮商量能不足的問題。她認為,光靠衛政機構難以推動、解決問題,但透過跨部會合作,透過社政機構協助,就能讓更多人認識、願意簽署預立醫療決定。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