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從鄉下來的「阿嬤」(護士是這樣稱呼她的),這一天抵達候診室時,還上氣不接下氣地一直在喘著。她將健保卡插入報到,馬上就聽到護士叫了她的名字,她跟著護士走進醫生的診間時,還不停地大口喘氣。
阿嬤年約78歲,記得這一天要回診,大清早就準備要到醫院。兒子告訴年老的母親不用那麼緊張,是下午的診。他先去公司上班,下午回來載她去搭客運。鄉下公車的車班少,一小時才有一班,且時間不是很準,有時會誤點,有時也會提早到站就開走。也因此,每次回診的日子,阿嬤都會很緊張,因為她很擔心萬一沒搭上公車遲到,醫生等不到她就下班了怎麼辦?
原本約好下午2點兒子會從公司請假回來,載母親去客運搭車。但兒子公司臨時有事跑不開,老母親一直等到3點40分時,孩子才終於趕回來,催促著老母親快坐上機車。
抵達客運站,老母親馬上趕孩子回去上班,說她會小心,要孩子不用擔心。等孩子騎摩托車離開,阿嬤轉身到車站附近的雜貨店,想買兩條餅乾──原來阿嬤急著趕兒子回去,是不想讓兒子知道她要買餅乾送醫生,她知道以兒子的個性,一定會覺得不可以買這種「俗物」送給醫生,會被醫生瞧不起。可是,這已經是她所能負擔的最好的禮物了。
阿嬤到「柑仔店」買餅乾時,因為跟老闆娘也熟,就問東聊西的,熱情聊天的阿嬤竟然忘了注意公車的時間,當她說「我要去搭車了」時,一抬頭就看到公車剛好從店門口開過去,她急忙跑出去,但怎樣招手都沒有用,只好等下一班車。這一等,又是一個小時。阿嬤心裡焦慮又緊張,也不知道怎樣打電話到醫院找醫生。等她到醫院時,候診室已經沒有病人,阿嬤非常擔心醫生已經下班了。
此時,護士小姐走出診間叫她的名字,才讓她大大地鬆了口氣。護士小姐也跟阿嬤很熟,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阿嬤,您怎麼現在才來?醫生等您很久了喔。」阿嬤只能連連道歉說:「歹勢啦!歹勢啦!」
最棒的禮物
走進醫生的診療室,醫生就對護士說:「我就告訴妳,阿嬤一定會來。」然後他轉頭對阿嬤說:「您是用跑的嗎?怎麼喘成這樣?」醫生一面講,一面非常仔細地跟她解說上次照的X光和病理檢驗報告,並且再次檢視她的眼睛、喉嚨、耳朵,翻翻她的手掌,聽診器前胸後背都仔細地聽,也問了她最近一個月來在家裡的生活和飲食方面的情形等等。阿嬤一五一十地說給醫生聽。
她在講述的時候,醫生非常專注地傾聽,同時快速地在電腦上記下她述說的一切,寫得非常仔細。醫生跟阿嬤說:「阿嬤,我開藥給您,藥師會告訴您怎樣用藥。如果您在服藥期間或是回去後有哪個地方不舒服,記得叫您的孩子隨時打電話給我,讓我知道喔。」說著,醫生拿出便條紙,寫了一個電話號碼給她。
聽完醫生的吩咐,阿嬤沉默半晌,突然流下眼淚,把醫生嚇了一跳。
阿嬤並不是初診的病人,也不是第一次複診,和醫生算是滿熟的,跟診的護士也都認識她。看到平時開朗健談的阿嬤突然流淚,醫生緊張地問說:「怎麼了?發生什麼事?」護士也靠攏過來,從身後輕輕地拍著阿嬤的雙肩,抽了桌上的兩張衛生紙給阿嬤擦拭眼淚。
阿嬤低聲哭了一會兒,逐漸平靜下來。在醫生、護士的安慰下,她終於說出心裡的話:「醫生,你人真好,替我看病都這麼詳細,不會因為我是『庄腳查某人』(台語,指鄉下女人)就隨便看看,都問得很仔細。我每次回去,都把醫生看病的情形、問的事情,告訴我的孩子,也說給我的鄰居聽。他們都很感動有你這麼好的醫生。
「這次來,我在車站臨時買了餅乾和水果送你,我怕被孩子罵,說我沒有禮貌,送這種東西會被醫生笑。他怕我買這樣的東西,醫生你會看不起我,看病就隨便看。我知道醫生你不會,沒有送東西,你也看得非常仔細。我就是去買餅乾要送你,結果錯過了公車,很害怕你和護士小姐都下班了。所以一下車就用跑的,才會這麼喘。這些東西請你不要嫌棄。」
一邊說著,阿嬤從袋子裡拿出一個隨處可見的紅白條紋塑膠袋,裡面裝著兩條很常見的餅乾和兩顆大梨子。
聽完阿嬤說的話,換醫生和護士兩個人眼眶紅了起來,看著餅乾和梨子,不知道要說些什麼話來回應阿嬤。兩人對視一眼,久久說不出話來。
醫生接過這份禮物,跟阿嬤說:「您不應該破費買這麼好的禮物,這是我最喜歡吃的餅乾。我從小就喜歡吃這牌子的餅乾,每次要考試,我媽媽就買這種餅乾給我吃。阿嬤,真的很感謝您這麼用心。還有,您買的梨子是台灣最好的梨子,是梨山出產的,正港的台灣梨子。真謝謝您。」
阿嬤一聽到醫生這麼說,趕緊回說:「醫生啊,你是說來安慰我的啦,你們醫生哪裡有人會吃這種便宜的餅乾。這種便宜東西你不要嫌棄喔。」
醫生笑著說:「這真的是我最喜歡的餅乾,您帶來兩條,等一下我就把一條餅乾和一顆梨子分給這裡的護理小姐吃,另外一條餅乾和一顆梨子,我帶回去給孩子和太太吃,他們一定會很高興。這真的是我收到最珍貴的禮物。」
護士小姐也跟著說:「阿嬤,真謝謝您。您要不要留下來,跟我們一起吃幾片?」
阿嬤說:「你們看病看很久,肚子會餓,吃點東西才不會餓肚子。我不餓。」說到這裡,阿嬤臉上終於露出滿足、欣喜的笑容。
送走阿嬤後,醫生和護士兩人眼眶都還紅紅的,醫生洗了個臉,以免被人誤以為發生了什麼事。醫生跟護士說:「這兩條餅乾,你一條、我一條;梨子也是,你一顆、我一顆。我一定要帶回家,讓妻兒們知道這是我當醫生以來,收到最棒的禮物。」
生命交織的關係
阿嬤只有一個還沒有結婚、靠做臨時工討生活的兒子,母子兩人相依為命。阿嬤雖然家境清寒,但沒有忘記要感謝醫師對她的疼惜。因為在她的生命經歷中,沒有碰過這樣親切對待她的醫生,看病是那樣仔細,而且每次都仔細傾聽她述說病況。
其實,自從這位醫生到和信醫院服務以來,經常有病人捐款給醫院,這位醫生也從中經驗到,只要認真看診,讓病人知道醫生不只是看病,還會關心病人,病人就會感受到生命的溫暖。而病人心中的感謝與感動,也會給醫生帶來莫大的鼓勵與力量。我會知道這個故事,就是因為我在和信醫院的走廊上遇到那位醫生,他馬上秀出那條餅乾給我看,眼中閃動著喜悅的亮光。
醫生,醫治的不是只有病人的身體,更要照顧病人的心靈。
醫病關係不是商業行為,而是一種生命交織、互動、牽連的關係。台灣這幾年來的醫病關係惡化,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有不少人以為自己有錢,把醫生當作「家醫」,或是把護理人員當作「家僕」使喚,近年來也一再發生有病人或家屬在醫院暴力對待醫護人員的事情,這些都是非常錯誤的態度,真是要不得。
有些病人或是家屬,動輒就告醫生,卻沒想到急診室的醫師和護理人員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判斷病情,有時還來不及判斷病人就離開了。他們是非常辛苦、壓力很大的。若是我們動輒就告醫生,好的醫師會越來越少,這對社會是嚴重的傷害,絕對不會是好事的。
(本文摘自《離開前的最後一課:與癌末病人的生命對話,25個看見愛與祝福的告別故事》 ,啟示出版,盧俊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