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台中市的95歲林阿公,在彰基定期追蹤B肝多年,88歲時第一次診斷出肝臟腫瘤,後來經消融術成功治癒。阿公90歲、91歲時,肝腫瘤2度復發,由於他穩定追蹤,發現時尚處初期,都能夠成功用消融術(電燒)治癒成功,讓阿公笑稱:「來一顆燒一顆,到一百歲也不驚!」
6年前第一次開刀已88歲,之後兩次做消融術更是跨越90歲大關,有人問林阿公怎麼敢手術?他認為,人不舒適就是要看醫師,有些人還要擇日,這都不需要,「擇日就太晚了,有病就是要找醫師,完全配合醫師就對了」,不要煩惱、不要東怕西怕。
據衛福部統計,肝細胞癌(即肝癌)是台灣癌症死亡的第2大原因,每年有超過7000名患者死於肝癌。不過,肝臟是沈默的器官,沒有痛覺神經,等到身體功能明顯異時,病情可能已經相當嚴重。因此最好的應對方式,便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肝癌常見症狀
1、上腹部疼痛、急性腹痛
2、疲倦
3、食慾不振
4、體重減輕
5、黃疸
6、下肢水腫
7、排出黑便或血便
彰基一般內科暨胃腸肝膽內科主治醫師黃稚雯說,B型肝炎患者應每半年定期追蹤,以預防及早發現肝臟腫瘤。即使年紀大了才發現腫瘤,也不必過度擔心,現今醫療技術已可透過RFA(射頻消融術)進行治療。
以彰基收治個案為例,自2020年起至2024年9月,統計申請健保給付RFA治療的患者中,有120人年齡超過80歲,其中更有4位高齡超過90歲,都順利接受消融術治療,顯示高齡患者仍可藉此手術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肝癌3危險因子:肝炎、酒精、黃麴毒素
值得注意的是,肝癌危險因子除了「肝炎」,還有酒精與黃麴毒素。營養師程涵宇指出,9成酒精從肝臟代謝,過量飲酒可能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長期酗酒者約9成都有脂肪肝病問題,若狀況持續,恐引起肝臟發炎,甚至肝硬化等不可逆的肝臟病變。歐美研究更發現,只要一天喝40克以上的酒精,連喝5~10天就會產生酒精性脂肪肝,若連續喝5到10年,就會進展到酒精性肝硬化的階段。
而黃麴毒素不僅毒性強且耐高溫,一般烹調方式也無法破壞其結構和毒性。黃麴毒素會抑制免疫力,引起急慢性肝炎,使肝細胞突變為癌細胞,加上酒精或病毒性肝炎的促進,才發生肝癌。
程涵宇說,食物只要有部分受到黃麴毒素污染,就必須全部丟棄,千萬不要以為「切掉」受污染的地方就好。常見食物中,以花生、杏仁、腰果、豆類以及米、麥等五穀雜糧類,較易遭受黃麴菌感染,並受到黃麴毒素汙染,因此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