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買房幾年增值數百萬,我買的卻慢慢爬,為什麼?買房3方法挑地段,未來增值幅度才會最大

別人買房幾年增值數百萬,我買的卻慢慢爬,為什麼?買房3方法挑地段,未來增值幅度才會最大

你是否曾聽聞周遭的親朋好友有過這樣的買房經驗:幾年前的同樣時間點購入的房子,現在已經增值幾百萬了,但自己的房屋價格卻像烏龜一樣慢慢爬。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答案只有一個,因為別人選擇買房的區域發展比較好。我要先提醒各位一個大原則:

地段,是決定買房增值的關鍵。

房地產位置是固定的,不像其他商品可以自由移動,而每間房子的地理位置及周遭環境條件都不同,就像人的指紋一樣,獨一無二。當你決定在哪個地段買房的一刻,就已經決定了這間房未來會不會賺錢。那麼,買房時要如何挑選地段,未來增值幅度才會最大呢?以下提供你3種判斷方法:

 

當地是否有產業?

 

臺灣這幾年房市發展有個關鍵指標:臺積電效應。臺積電到哪裡設廠,哪裡房價就會大漲,從新竹、苗栗、臺中、臺南及高雄,無一例外。這樣的榮景,甚至連海外也適用,臺積電到日本熊本設廠後,也帶動了當地房價大幅飆升。以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進而提升房價,其實背後是有理論基礎的。

 

從土地經濟學的經濟基礎理論,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是由其「基礎性產業」所驅動的。這些基礎性產業就像是一個地區的經濟引擎,帶來了區域收入、提供了就業機會,也促進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本理論的基礎是將區域中的產業區分為「基礎性產業」以及「地方服務性產業」兩種。劃分基準是依據該產業之產品,是否能對外輸出,而非僅限於當地消費。

 

而所謂基礎性產業,指的是該產業所生產的產品或服務,主要銷售到所在地區以外。例如製造業的營運模式,是在當地工廠生產後,再透過運輸物流銷售到其他區域。這些產業就如同地區的經濟命脈,能帶來外來收入、刺激消費、帶動當地服務業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至於為什麼基礎性產業可以帶動地方的經濟發展?首先是就業機會,因為製造業等基礎性產業的發展需要勞動力,能提供當地居民更多工作機會,增加居民收入。產業的投資,則會吸引更多資金投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最後,將進一步帶動整體產業鏈以及運輸、倉儲、金融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效益。

 

當地是否有重大公共建設?

 

桃園機場捷運自2017年通車以來,帶動了捷運站周邊的發展。特別是青埔特區以及林口新市鎮等幾個精華站點,房價的漲幅更為明顯。為什麼政府興建了一座新的捷運站或開闢了新的大型公園,該地區的房價就會開始上漲呢?其中的原因就是土地經濟學中的公共設施資本化理論。

 

公共設施資本化,指的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設施,例如道路、公園、學校、捷運等,其帶來的效益會反映在房地產的價格上。也就是說,這些公共設施所帶來的便利性與生活品質的提升,會推高房地產價格。而在政府眾多公共建設類型中,重大交通建設常被認為是最明顯的一大利多。

 

與公共設施資本化相反的概念是稅的資本化,它則是指房地產所要負擔的稅賦,會反映在房地產的價格上。也就是說,當房地產所要繳納的稅負增加時,它的市場價值就會相對降低。

 

因此,公共設施資本化會使房地產價格上漲,而稅的資本化則會使房地產價格下跌。在理想情況下,如果政府妥善使用兩種工具,公共設施資本化所帶來的價格上漲,會被稅的資本化造成的價格下跌所抵消,使區域的房地產價格保持相對穩定。

 

綜合前述兩個重點,通常我們在評估地段增值潛力時,會看是否有基礎產業及交通重大建設。但就其影響程度,雖然交通建設對於房價有正面幫助。但更重要的核心還是產業。

 

 

房子的土地使用分區為何?

 

讀到這裡,我們已經了解到如何從縣市、行政區的宏觀角度,來判斷整體區域增值潛力。接著則要來講解如何判斷區域內單筆土地的條件優劣。每塊地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都相同,但開發的潛力跟用途是完全不一樣的。而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土地使用分區」。

 

就如同大富翁的遊戲規則一樣,政府在進行都市規劃時,為了避免相互干擾,對於每塊土地都已預先規定各種不同用途,包含住宅區、商業區、公園學校用地等。這就是土地使用分區的意義。如果違反分區規定,不僅銀行貸款額度可能受影響,還會有被政府取締罰款的風險。

 

除了我們熟知的工業區蓋出的「工業住宅」,會有違法使用的疑慮外。依據各地都市計畫的不同規定,在商業區及娛樂區興建住宅,一樣可能出問題。

 

比方說,臺北市大直明水路、敬業路與樂群路一帶的大彎北段,依都市計畫規劃為臺北市商業娛樂中心,不得做住宅使用。但由於地段條件佳,為了方便銷售,許多開發案陸續違規作為住宅使用,經監察院2016年提出糾正後,臺北市政府後續才針對住宅違規使用戶進行列管,後續規劃將透過繳交回饋代金方式,始能合法。

 

因此,買房時,記得要確認房屋所在地的土地使用分區以及房屋的用途,才能了解房屋是否合法使用。除此之外,社區周邊土地的分區也同樣重要,例如,你想買的社區,前方現在是綠地,有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觀,但它可能只是還沒蓋好的建地,未來房子蓋好之後景觀也會隨之消失。而我們只要查詢土地使用分區,先確認前方綠地是否為公園用地,就可以避免踩雷囉!

 

除了用途外,土地使用分區對於每塊地可以蓋出多少坪的房子,也有其規定,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容積率」。容積率越高,代表土地坪效越高,可以蓋的坪數越多,開發價值也越高。

 

高容積意味著可以建造高樓層的大樓。在過去,有許多都市土地低度利用,明明分區是可蓋大樓的商業區,現況卻只是4、5層樓的老公寓,背後就隱藏著巨大的都更潛力。所以,你是為了想賺都更財才想買老公寓,在評估未來是否真的有都更改建的可行性時,確認坐落基地的「土地使用分區」更是必查的重點。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摘自《給首購族的聰明買房術:掌握「不買貴、安心住、賺增值」的關鍵,為你建立全方位的購屋計畫》,悅知文化出版, 阿宅地產顧問(蕭大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