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醫師洪宗賢分享案例,一位住在溪湖鎮的83歲陳姓阿嬷在後院種香菜,蹲下拔草時因地滑不慎跌坐在地,心想沒什麼大不了,沒料到後續幾天後腰疼痛,甚至痛到晚上無法睡覺,貼藥布也沒效果,直到1週後實在忍不住,才由兒子陪同就醫。
到院後幫阿嬤照X光及核磁共振,發現她腰椎第一節的脊椎壓迫性骨折,長方體的椎體擠壓成三角體,短時間造成脊椎椎體完全崩塌,駝背達50度。洪宗賢解釋,一般而言,角度達到40度即為駝背,阿嬤的駝背幅度卻達到50度,可見椎體壓迫程度很大。
隨後他對阿嬤施以微創人工骨泥椎體形成術,採用骨水泥灌注以及椎體支架,合併健保申請的脊椎骨釘及支架,以微創手術的方式固定,病人術後疼痛明顯緩解,駝背順利矯正回35度,住院5天順利出院。
洪宗賢表示,陳姓阿嬷一個小跌坐引發嚴重的壓迫性骨折,脊椎體塌陷,如果是年輕人,可能屁股拍一拍就起身沒事,但阿嬤因患有骨質疏鬆,一個不小心就引發骨折,在老年人之中,以脊椎體及髖部骨折最為嚴重,如果不積極治療,後果相當嚴重。
據國健署數據,台灣因脊椎骨折1年死亡率1成,5年死亡率達到4成,主因是骨折導致行動不便、長期臥床,造成下肢靜脈血栓引發死亡,而患者免疫力變差,更易因肺炎或泌尿道感染死亡。
洪宗賢強調,臨床上還有很多個案是因簡單的日常動作引起骨折,例如彎腰、打噴嚏,這在骨鬆嚴重者身上是有可能發生的,所以老人家一旦腰痛,即使不了解原因,還是要徹底檢查,以免拖越久越嚴重。
洪骨質疏鬆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女性停經後、男性50歲後最好要檢測骨質密度,之後視情況定期追蹤,如果已經骨質疏鬆,必須治療加保養,由醫師開立處方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