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癢難耐!洗腎抓到滿身傷竟是「這原因」…醫曝「照光+口服藥」改善關鍵:一定要規律做

奇癢難耐!洗腎抓到滿身傷竟是「這原因」…醫曝「照光+口服藥」改善關鍵:一定要規律做

台灣慢性腎臟病(CKD)患者人數逐年增加,盛行率已達約 11.9%,平均每8人就有1人罹病,全台洗腎人口更超過9萬人。隨著病情惡化,部分患者會出現「尿毒性搔癢」的困擾,不僅頻繁發作,更無法用單一藥物治療,是許多洗腎患者常有的副作用之一。醫師提醒,別以為尿毒性搔癢沒法治,其實藥物搭配窄波紫外線照光治療,可以大幅緩解不適,重拾舒適生活。

 

一名 75 歲長期洗腎的男性,因全身搔癢,靠一般止癢藥始終壓不住,抓到身上出現許多傷口才前往皮膚科求診。經醫師診斷為「尿毒性搔癢」,改以口服加巴噴丁(Gabapentin)並搭配每週窄波紫外線照光治療後搔癢才得以大幅緩解,身上多處抓傷的傷口在治療後陸續癒合。

 

尿毒性搔癢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安南醫院皮膚科主任羅子焜醫師表示,尿毒性搔癢多見於慢性腎臟病患者,典型症狀為雙側對稱、範圍廣的大面積癢感,且反覆發作、無特殊皮節分布。而主要的致病原因,在於血中尿素氮、血磷過高及繼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容易誘發皮膚發炎與神經末梢過度興奮。

 

臨床研究顯示,同時使用加巴噴丁與窄波紫外線一起用,比單一療法在改善癢感與傷口癒合上更具顯著效果。加巴噴丁是屬神經調節藥,能抑制神經元鈣離子流入,降低神經性癢感傳導;窄波紫外線照光的技術則是透過抑制朗格漢氏細胞、調節介白素(降低 IL‑2)、誘導肥大細胞凋亡、減少神經肽釋放及直接穩定肥大細胞,達到抗發炎、止癢與修復功效。

 

羅子焜說,多數病人需每週 2–3 次,連續數週至數月才能見效,劑量則依膚色、皮膚厚度與病況動態調整。若合併高血磷或副甲狀腺亢進,仍需同步處理電解質與荷爾蒙失衡,以免癢感反覆。

 

窄波紫外線緩解洗腎搔癢,還能治療4難症

 

窄波紫外線照光不僅治尿毒性搔癢,還可依不同情況適用於以下四種疾病:

 

免疫細胞異常:乾癬、頑固型異位性皮膚炎、全身性結節性癢疹、玫瑰糠疹、蕈狀肉芽腫等。

 

肥大細胞活化:慢性蕁麻疹、肥大細胞增生症。

 

光過敏疾病:日光性蕁麻疹、多形性日光疹,可藉角質層增厚提高耐光性。

 

黑色素脫失:白斑,透過活化黑色素細胞促進色素再生。

 

羅子焜提醒,照光治療需「規律、耐心、個別化」:遵守每週 2–3 次頻率,至少持續幾週;治療前醫師會依皮膚類型與病情擬定最低有效劑量,並隨時調整以降低曬紅、乾燥等副作用。同時,慢性腎臟病患者應密切控制血磷與副甲狀腺素、維持良好洗腎品質與保濕護理,才能讓止癢療效事半功倍,重拾舒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