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願意賺較少的錢
讓我們想像一位在大學教虛構歷史的教授,他是聰明人,有博士學位,想必大學入學測驗SAT成績也很高。這麼有能力的人,可以進入私人企業擔任任何職位、賺更多的錢。
但他沒有,為什麼沒呢?
以下是可能的原因:
1. 他們喜歡歷史
這些人有能力賺更多的錢,但選擇不做更賺錢的工作,因為他們真的很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這是一個經濟上的選擇。他們不去銀行工作,不進科技業,無論因此少賺多少錢,對他們來說都是值得的,因為每天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進而在精神上獲得慰藉。
這點我明白——我在華爾街工作了九年才離開,因為我更喜歡寫作。對我來說,寫作賺的錢也過得去,更不必忍受在華爾街工作的巨大壓力,這就很值得了。雖然寫作賺的錢比較少,但我更快樂。
只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動機,這種經濟上的選擇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人們一直在做這樣的取捨。
2. 他們喜歡有彈性的工作時段,因為要一面工作一面帶孩子等等
同樣的,只要誠實確定自己的動機,這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經濟選擇。
3. 他們不想成為貪婪的人/資本主義者/……
是的,可悲的是,人對賺錢這件事懷有道德糾結,還有政治考量。
我們不會詳細討論這一點,但世上就有人認為賺的錢只要超過生活基本所需就是錯的。(最近我還發現,在某些教區,只要你住的房子比你需要的大,就會被認定有罪,這對我來說可真是新鮮事。)
顯然,我站在賺錢的那一方。但同樣地,只要人們對自己的動機誠實,我對不同的觀點毫無意見。
我這個人表裡如一,從裡到外就想賺更多的錢,完全心安理得。
我再說一次:想要更多的錢、想買房買車,想擁有物質上的財富,根本沒有錯。這是人類天性的渴望,我們不該否定自己。
結論是:
賺錢是一種選擇。
我們都可以選擇自己要有多少錢。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選擇自己要有多少錢;德蕾莎修女也選擇了她要有多少錢。每個人都如此,每種情況都是個人有意識的選擇。
現在,有個狀況是你到某家公司做事,每年賺7萬美元,另一狀況是從事非盈利事業,也許你該思考這兩種選擇有什麼不同。你想要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所以,我鼓勵你思考格局放大點。
野心大一點
1. 你可以得到加薪
這是獲得更多錢的簡單方法。雖然錢不多,但也有一些,而且是很好的第一步。也許你在思考該怎麼做。我來告訴你如何爭取加薪:老闆不會給他不喜歡的人加薪。
所以,你的工作——也就是你每天的職務——並不是你的加薪要務工作。很多人天真地相信,如果他們把工作做好,盡心盡力、任勞任怨,只要做的時間夠長,時間到了就會加薪升職,一切按部就班,總會得到。
但情況通常不會如此順利,因為你的老闆也是人,除了那個百萬分之一的例外,一般老闆不會客觀看待你的表現,也不會替「做得最好」的員工加薪,除非那位員工確實非常出色且不可或缺。大多數情況下,老闆想到的是他最喜歡的員工,最後加薪的也是他們,無論他們的工作表現如何。
做好工作不是加薪要務,想加薪,要做的事就是和你的老闆變成朋友。
一起吃午飯,一起打高爾夫球,做任何你該做的事;但如果你和老闆沒有建立良好的私人關係,甚至老闆個人不喜歡你,你是不會有加薪或升遷機會的。
你可能會說:「我不會玩政治!」嗯,這個世界就是玩政治的世界,遊戲規則就是如此,如果你不跟著一起玩,就不會獲得報酬,事情就這麼簡單。
不然這樣吧,你可以把工作做好並且和老闆成為好朋友——如果這樣說會讓你感覺好一點。
2. 增加工作時數
是的,想要多賺一點錢,你可以增加工作時數。如果你的工作時薪是每小時20美元,每天工作8小時,你可以把工作時間增加到12小時或16小時。我很喜歡工作,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增加工時可能是增加薪水的解決方案。我的意思是,你可以拿到雙倍的錢,獲得雙倍的樂趣,但你會很累,所以需要權衡。
而且,增加工時確實還有是否具備擴展性的問題,接下來我們還會深入討論。
3. 你可以兼差
我的一生有兩次同時做兩份不同工作。事實上,那時的我不僅打兩份工,同時間還在求學。我從早到晚都在工作,但我很喜歡——很振奮人心。
有人說這是做副業、賺外快。例如,你可以送披薩,而你會遇到各種有趣的人,或去醫院做守倉庫的夜班保全,或有其他選項。這樣做沒什麼不好,你去上工,其實就是讓自己不要想太多,找個新奇有趣的事來做,一面賺錢,還可以有滿滿樂趣。
但打工兼差也沒有解決擴展性的問題,這一點我們等一下就要談到了。
4. 找到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
教師的薪資在美國大多數的州都低得可憐,如果你是老師,你一定為自己做了經濟選擇,寧願做自己喜歡的事,心甘情願賺較少的錢。
假設有一天你做膩了,決定改當房地產經紀人,但要如何成為房地產經紀人呢?
第一步可能是聯絡幾個正在做房產經紀的家人或朋友,問問他們這行的情形,以及他們入行後最喜歡的事,像是他們怎麼拿到不動產經紀人執照或營業員證照的;請教他們如何創業,怎麼做網路行銷。了解相關細節後就去做吧。努力去做。
事實上,加薪、延長工時、換新工作,要做到這些都需要努力。我可以向你保證——錢不會輕易掉在你頭上。你必須到處尋找,努力抓住機會,還要採取行動。
改行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的身分與我們賴以維生的工作緊密相關。如果你是老師,老師的職責在幫助孩子,是教育家,帶有一定的社會評價。人們尊重教育工作者,但通常不尊重房產經紀人。
這種尊重有價值嗎?你可以量化它。如果當老師每年賺4萬美元,而房地產經紀人每年賺10萬美元,這種尊重就值6萬。再說一次,如果你決定繼續教職,沒有什麼不好——這只是一個經濟選擇。
放棄個人的身分價值觀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的工作是自我存在的一部分,一個由自我價值觀建立的框架,這就是我們。
但你知道,一段時間後你就會熟悉了。從頭開始學習新工作需要很多努力,改變職業並不像回答就業諮詢表那麼簡單——改變職業在某種程度上也改變了我們做人的定義。這真的很難,大多數人都不願意。
而我自己做到了──我退出了美國海岸防衛隊,成為在華爾街上班的交易員。相當大的職業轉變,對吧?從奉公守法的公職人員到肆無忌憚的資本主義信奉者,當我離開海岸防衛隊時,我唯一需要改變的是⋯⋯一切。
你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只要下定決心,什麼事都能做到!
5. 學習新技能有助於轉換跑道獲得較高報酬的工作
求學是一筆大投資。從1998年到2001年,我去念了商學院,總共花了我45,000美元,那時候學費還算便宜。我半工半讀付了3萬美元,貸款15,000美元。我拿到第一筆獎金之後就把貸款還清了,所以念商學院對我來說成了相當不錯的投資。
念MBA是我通往新職涯的大門,沒有它我不可能在華爾街工作。因此,我投資了45,000美元,讓我的年收入在五年內從45,000美元增加到85萬美元,投資回報極大。
如今,受高等教育的花費更貴,你必須好好算一算上學是否能幫你實現財務目標。但通常做不到。如果念研究所的費用是20萬美元,如果你取得學位後第一年的收入只能讓你賺到4萬美元,那上學就不是好投資。
人們往往認為念到較高學位可以解決他們的所有問題,但你必須現實地看待你畢業後會有多少收入。如果你期待有一天一定會賺到六位數,那麼剛畢業賺4萬元是可接受的,但期待不是實踐方法,你必須現實一點。
關於如何支付教育費用,我們將在第10章討論。
6. 開始從事收益投資
換句話說,你可以當房東。
人們都愛被動收入,真想買下10棟房子租出去,然後坐收租金,什麼都不用做一年就可賺10萬美元。
對此做法我有意見。想玩被動收入的遊戲其實並不容易,而且風險很大。
首先,大家所想的被動收入其實是主動收入。如果你是房東,就必須負責管理房子,廁所堵塞要處理,屋頂漏水要修理,還要對付那些把你家滅火器全部拉開亂噴的醉漢。如果你有很多房子,你應該會很忙,應該有一堆事要做——並不是閒閒沒事幹就能坐收支票的。
其次,房地產市場存在很大的風險。一般情況下,人們多半會利用槓桿買房(就是買房只付兩成頭期款,餘下的就去貸款)。如果你投資很多房產,面對多變的房地產市場,你冒的風險也很大。
此外,房產投資買賣多半出現在某個特定地區,等於所有風險都集中在一地。當然,房子買在同一處對你也有好處。很多人看到近來房市價格不斷上漲,都覺得自己實在太聰明了。只能說,人永遠不要被牛市欺騙了。
還記得我們在2000年代遇到了一段房地產價格下修——或說房價大崩跌的時期,做房產投資的風險是存在的,只是大多數人不了解。
想要有被動收入,你也不必只把眼光放在房地產投資,也有別種投資項目,如自助洗衣店、露營公園、自助倉庫,甚至牙科診所,任何能產生被動收入的項目都是可以投資的對象。
但我個人不喜歡這類被動收入的投資,但有些人做得很好,光靠閒暇時間就能賺錢。我相信如果做得好,這些人最後會把被動收入當正職,很多人都靠這門生意變成億萬富翁。
它就像其他投資一樣有難度。投資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同樣的,要做也是一條路。
7. 創業
現在介紹你可以賺錢翻轉人生的頭號方法——透過創業。
創辦一家企業,把它養大,然後把它賣掉,這種事每年發生數千次。我說的不是數十億資金的退場;我說的是一些再普通不過的公司——
例如做空調系統的公司——創立之後成長茁壯產生現金流,等公司夠大時,創始人在以1000萬美元的價錢把公司賣掉,老闆就搬到某個門禁森嚴的豪宅社區去了。
我是創業的大力支持者,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原因是…你會更快樂。
在別人的公司工作簡直在扼殺靈魂:愚蠢的老闆,愚蠢的政治,愚蠢的業務內容,你無法掌控自己的時間或命運。是的,創業有風險,但我可以告訴你,即使失敗,你都會比較快樂。
創業是世上最棒的事,不只是你上面沒有老闆那麼簡單。我有過一些老闆,即便是我不喜歡的老闆也不算太糟。
白手起家創業是一種肯定人生的行為,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一些新東西,然後獲得滿足——一種多巴胺的衝擊——發生在每一次你把它賣掉的時候,沒有什麼比勝利的滋味更好的了。
我開過一家電子報通訊社,做得很成功。公司是在金融危機那時候成立的,當時我放棄了華爾街的百萬美金收入來做電子報。最初幾個月,股市崩盤,我沒有收入,我心煩意亂,緊張到一早去上班都會抓著垃圾桶狂吐。
真的是每一個早上,我坐進椅子,打開電腦,然後就抓著垃圾桶吐,我以為我犯了可怕的錯誤。
但我第一年就賺了235,000美元,在當時的情況下算是很不錯的營收。到現在,我的電子報事業已是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企業,具有穩定、可預測的現金流。我做了15年仍不厭倦,依然熱愛我的事業。
當然,我也必須承受時不時的壓力,但這種壓力與我創業之前承受的壓力不同,也比較容易控制。
所以,這就是人們致富的方法:
1. 創業開公司。
2. 讓公司隨著時間成長。
3. 當你準備好後,把公司賣掉換取數倍的現金流。
做有擴展性的生意
現在我們來看看,有難做的生意,也有好做的生意。就像每個人都想開餐廳,這是一門很有充實感的生意——但餐飲業利潤通常不是很高,除非你壓縮成本。
做餐飲的業務內容又很複雜,大大小小的事都可能出錯,不過如果你做得好,體面的生活水準是可期的。
我的公司曾有一名實習生,他的志向是辦一本實體印刷雜誌,現在已沒有多少人靠實體雜誌賺錢了。世上有很多生意是要靠它發財不容易,但做了也不會餓死,辦雜誌就是這一種,只要一路上你賠得不多,就算是成功了。
我計畫的是做可擴展的生意,就像做網路電子報是一項可擴展的生意,寫一份電子報和寫一百萬份所花費的精力是一樣的。業務可以快速成長,無需增加太多管理費用。請觀察那些真正賺錢的公司,全都是可擴展的無重量產業(weightless business)。「無重量」意味著成本支出不多或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不多。臉書就是個終極案例——它是一個可無限擴張的電腦程式,對一個用戶與對26億用戶的操作模式都是一樣的。
任何生意都可以做大,但有些生意就是比其他生意更容易擴展。例如開餐廳的若想要擴張規模,可藉著開更多餐廳實現規模經濟;房產經紀的可以透過買分店、多雇用一些營業員、抽佣金來實現規模經濟。不一定只有做網路生意才能擴展,就像屋頂修繕公司、空調公司和園藝公司,做到很大後,公司都可規模化。
當然,也有人不想擴大業務規模——他們只想做簡單的承包業務,每年賺10萬美元。再說一遍,這是一種經濟選擇。我們都可以選擇自己擁有多少錢,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有野心。
我賺了不少錢,但我絕對不是世上最富有的人。我的電子報生意並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是的,它可擴展,但增長速度緩慢。其中一部分是我的選擇——我真的不喜歡行銷,所以我選擇了我要賺多少錢。
我們都可以選擇自己要賺多少錢。
如果你想賺大錢,想把銀行帳戶的數字變成電話號碼一般,我相信你做得到。尤其是當你看到某個比你有錢的人日子過得輕鬆自在,而你沒有看到的是他們付出的努力和擔負的風險。
全都在於你的心態
真的,這和你的自我認知有關——你如何看待自己。也許你認為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平凡的職業婦女或藍領工人。我想說的是,只要你想賺更多的錢,你就必須拋開對自己的身分認知,以完全不同的視角看待自己。這並不容易,因為你要改變穿著、改變行為模式、說話方式,甚至連去的餐廳都不一樣。
也許你會說:「我沒辦法和那些自以為是的人玩在一起。」我真心希望賺錢可以使你抬頭挺胸!自以為是的態度來自成就某事業的認知;雖然人人都能做到你完成的事,但他們選擇不去做。
這就是這場遊戲的本質——努力,努力,盡最大的努力。很多時候,賺錢是很難的,沒有捷徑,勞心勞力,需要苦幹。我的電子報通訊社務花了10年時間才真正起飛。如果我知道這中間需要費盡多少心力,我可能永遠不會開始。
如果你想賺錢,把賺錢當成你勇往直前的目標,請付出一生的努力。
你也有另一個選擇,你可以保持真實的自我,接受事實,接受你永遠無法踏進那家豪華餐廳的事實。
錢是一種選擇:你必須選擇想擁有它;錢也代表你可以有多數的選擇,越有錢,你能做的事情就越多。換言之,有錢就有辦法。
有錢人比一般人有更多選項。例如,有錢的好處是可以讓你搭乘私人飛機去旅行,讓你有能力直奔機場,跳過安檢,搭著自己的飛機飛往任何地方。我喜歡將錢視為我的靠山,讓一切皆有可能。
你必須讓這個信念體系運作起來,讓自己相信物質可以讓自己更快樂,工作和努力可以買到更多安逸。如果你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你可以把多餘的錢捐出去。當我想到賺更多錢的時候,首先浮現在腦海的就是我能用錢做到的所有好事。如果你不要錢,就沒有能力做這些事。
除非你先採取正確態度,否則所有的個人理財課程、再多的股票投資技巧和資本研究都不會讓你變富有,只有正確態度才會大幅減輕你的財務壓力。雖然這本書並不是關於致富的書,但為了讓這本書發揮作用,你必須先有正確心態。
別生氣,來挑戰我,去賺更多的錢。我剛剛給了你一本操作手冊,雖然不容易,但你一定可以的,我對你充滿信心。
(本文摘自《你必須真心想要有錢:賺錢╳投資╳消費╳儲蓄全面解鎖,房貸‧車貸‧學貸‧卡債不再擔心,華爾街理財投顧教你過上沒有財務壓力的人生》奇光出版,傑瑞.迪利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