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致富的最大敵人是「你」!醫生、高智商更容易賠錢…贏家公式:不要動投資,讓「時間」為你工作

股市致富的最大敵人是「你」!醫生、高智商更容易賠錢…贏家公式:不要動投資,讓「時間」為你工作

簡單可能比複雜更難。你必須努力整理自己的思維,讓它變得簡單。──史帝夫‧賈伯斯(Vincent Morin),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

如果我請你舉出幾種能讓人致富的職業,你很可能會立刻回答「醫生」。

大家都知道,家醫科醫生的收入不錯,而專科醫生的收入則更高。

但是我要告訴你一個祕密:許多醫生其實並不富有。他們之所以沒有致富,在於他們不是好的投資人。

 

醫生是最糟的投資人?

 

如果你想知道對你財務未來的最大威脅,那就回家照照鏡子吧。──喬納森‧克雷蒙(Jonathan Clements),財經作家

 

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洲的內科醫生,通常預期自己會在60歲左右退休,但實際平均退休年齡接近69歲。

 

近期一項研究指出,除了其他因素外,「財務負擔」是他們繼續工作的原因之一。「對醫生而言,退休儲蓄比許多其他職業更加重要,因為多數醫生屬於自雇者,缺乏穩定退休收入來源,例如公司退休金。」

 

一位在離婚後陷入財務困境的醫生朋友曾表示,她知道如何投資。她說:「如果我真的需要錢,會去買生技股。我就在這個產業裡,所以應該很簡單。」

 

我試著向她解釋,買生技股是一種投機行為,根本算不上投資計畫,但我的話完全沒有效果。她禮貌地聽著,但我始終無法說服她。

 

財經作家、前美國證券交易員丹‧索林(Dan Solin)在職業生涯中研究過數千個投資組合。他寫道:「我見過最糟糕的投資組合,大多來自醫生和牙醫。」為什麼?丹‧索林指出,這些專業人士賺得多,因此誤以為自己有能力選擇對的基金經理人,從而使財富增加好幾倍並能保障退休生活。

 

成功人士往往將金融市場視為一種能夠辨別並獎勵投資人優越能力的工具。拿破崙曾說:「人就像數字,只有當他們處於適當的位置時才有價值。」擁有顯赫地位確實帶來許多優勢,但其中並不包括成為優秀的投資人。

 

延伸閱讀:
吃高檔餐廳、搶買單…不把小錢當錢看,他工作30年退休,帳戶竟只剩1年存款!理財5紀律才是致富關鍵

 

天才的投資報酬狂輸大盤

 

其實,非常聰明的人經常是糟糕的投資人。財經記者艾莉諾‧萊斯(Eleanor Laise)曾研究過這種現象,她追蹤門薩(Mensa)組織的投資團體15年的股市報酬率。該組織成員智商達132以上,也就是說他們比世界上98%的人還要聰明。

 

但是門薩這些聰明絕頂的投資人所選擇的投資,每年報酬率僅2.5%,而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成長率則達15.3%

 

美國億萬富翁投資人查理‧蒙格如此總結:「我想人們認為,只要是聰明又努力的人,就能成為優秀的投資人。我認為,任何聰明人都能成為不錯的投資人,並避開一些顯而易見的陷阱。但我不認為每個人都能成為卓越的投資人,或是厲害的西洋棋手。」

 

快速致富的陷阱

 

但是,有時投資人確實能做出好決策,並看到投資帳戶裡的金額迅速增加。

 

所以我想把這一章獻給最優秀的投資人──那些想要透過選擇能「打敗大盤」的股票,將1.5萬美元變成4.5萬美元,或將15萬美元變成45萬美元的人,而且還希望這件事不用等到白髮蒼蒼才辦到。

 

感謝你讀到這裡,這個過程或許不完全輕鬆有趣。如果你就是這樣的人,那麼我建議(除非你已經這麼做了)計算一下你的投資組合績效。

 

我使用免費的「Portfolio Visualizer」網站來完成這項計算。在「回測投資組合」部分,你可以輸入股票的公司名稱,選擇起始日期,然後將你的績效與大盤進行比較。我有些朋友買進個股,而且本來以為自己能打敗大盤,但是當他們做了這項計算後卻感到驚訝:雖然在短期內確實打敗大盤,但長期下來,他們的績效其實是落後大盤的。

 

在他們的記憶中,他們過度放大了自己獲利的交易,卻低估了那些普通甚至糟糕的交易。

 

這項練習可能突顯了一個關於股市投資的重要真相:成功不是以幾年來衡量的,而是以數十年來計算的。大多數人希望自己的投資能夠立刻賺錢。如果你短期內打敗大盤,你可能會認為「我是對的」。

 

但是投資成功與否,並不是你在幾個月或幾年內是「對的」來決定的。

 

財經作家、《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傑森‧茲威格(Jason Zweig)寫道:「要實現長期財務目標,你必須在整個投資生涯中持續且可靠地做出對的決策。」茲威格舉例說,假設一名駕駛要前往130英哩外的城市。「如果遵守65英哩的速限,兩個小時就可以到達。

 

但如果以時速130英哩開車,只需要一個小時,如果我這麼做並且成功了,這樣算是『對的』的嗎?因為『有用』,就應該這麼做嗎?」

 

茲威格的意思是,投資於看似有前景的公司或基金,並期望獲得驚人的報酬,就像拿著好幾袋黃金和一把正在轉動中的電鋸,然後玩拋接雜耍。當你接住一袋黃金時,你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但是不用太仔細想就會知道,那把正在轉動的電鋸遲早會鋸斷你的手掌。

 

延伸閱讀:
退休金多少錢才夠?施昇輝1公式教算「安心退金額+現金流」…沒錢投資還有「這方法」補足差額

 

高報酬的誘惑

 

我們說,不要去動投資,要讓它自己賺錢。但我所看到的投資人都辦不到。

 

有些親友能夠建立一個指數型ETF投資組合,定期拿儲蓄加碼,然後就不再去理它了。當市場發生大波動時,我問他們有什麼反應,他們回答:「我什麼也沒做。我知道市場下跌了,但我根本不去注意它。」

 

但也有比較難的情況。一位朋友擁有一個平衡型的指數ETF投資組合,但是當他看到蘋果或特斯拉等股票大漲,自己的帳戶價值卻不斷波動,就會忍不住。

 

每次我聯絡他,他都說自己又調整了投資組合。

 

他一開始把資金轉給一位朋友推薦、收費偏高的投資組合管理人,但對結果不滿意,後來又轉給一名擁有更輝煌紀錄、專收高淨值客戶(其中一些是名人)的專業人士。

 

然後他又被一位「聰明且理性」的朋友吸引住,這位朋友正在開發一款「能夠每月創造10%報酬」的投資演算法。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些演算法都還沒有被開發出來。這位朋友到底能不能不要再亂轉移他的投資?無論我如何用邏輯、論點和統計數字試圖說服,他總是會被新的、誘人的東西吸引,重燃對快速致富的希望。

 

 

高風險,低報酬

 

我曾針對這個話題,和另一個人費了不少功夫深談過一次。

 

這個人年近50歲,沒有退休基金也沒有房地產,從開始工作以來只存了3萬美元。他的目標是讓這筆錢迅速成長,實現財務自由,盡快停止工作。

 

「我了解指數ETF和長期投資的好處。」他告訴我。「但我的目標是獲得高報酬。以我的年紀和資產規模,沒有時間可以浪費。我不想投資之後每年只賺1,500美元,我想讓資產增加3倍。我知道有90%的投資人無法打敗大盤,但我相信只要夠努力,我可以成為那10%的成功者。」

 

這位投資人主要投入所謂的「雞蛋水餃股」(每股交易價格低於5美元的高風險公司股票),以及一些迷幻藥產業類股,例如LSD(搖腳丸)、K他命、迷幻蘑菇及其他高波動性的邊緣產業。

 

他從3年前開始投資股市,將所有交易成果計算後,整體是虧損的,並且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但在同一時期,一個分散投資的指數ETF組合已上漲30%

 

我對這位投資人深表同情。當我們開始每天關注股市、閱讀部落格、認真投資時,感覺有點像站在人行道上,看著酒吧窗戶裡一場盛大的派對。裡面的人光鮮亮麗,手裡拿著酒杯,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很順利。我們渴望參與其中,尤其是這場派對看似近在咫尺、伸手可及。

 

但是當我們決定進去時,才發現原來自己不是站在酒吧窗戶前,而是站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的曲棍球場上。突然間,那些優雅的派對客人變成了身高六英尺(約183公分)、全速滑行的防守球員,他們直衝而來,準備撞倒我們並奪走冰球。

 

在經歷3年的虧損後,那位焦慮不安的投資朋友逐漸看清現實。但他還是想繼續嘗試。

 

「你在追逐海市蜃樓,」我說,「你的目標是致富,但你的行為卻在阻礙你。」

 

如果我們晚一點才開始投資,會遇到一個陷阱,那就是試圖透過追逐爆炸性的報酬以彌補之前尚未投資的日子──但這些報酬根本無法持續、無法預測,還會帶來遭受毀滅性損失的高風險。

 

延伸閱讀:
他滿手冷門股虧百萬,還想加碼?別被「沉沒成本」綁架,股票買了不必守到底:先止血,再翻身

 

40歲開始投資,也有優勢

 

40多歲或50多歲才開始投資的人,確實處於劣勢,但他們也有一些優勢。

 

通常,這個年齡層的人比20幾歲時賺得更多,因此有能力存更多的錢。他們或許還能在稍後獲得一筆遺產(美國中產階級的平均遺產超過10萬美元),這可以增加資產基礎。

 

此外,你的投資生涯並不會在65歲時結束。50歲的人可能還會在市場中投資40年甚至更久。

 

在我們的對話中,我建議這位焦慮的投資人停止投機,並增加儲蓄。如果將這筆錢分散投資,那麼投資就能為他工作一輩子,也能將日後對自己財務決策的遺憾降至最低。

 

他聽著我的話,但我能感覺到他沒有聽進去:高報酬的誘惑占據了他所有的心思。我最後只是祝他好運,結束了這場對話。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摘自《不選股,我才賺到錢:財經記者從投資黑歷史中學到的真教訓,持續買進才是唯一解》聯經出版,尼古拉‧貝胡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