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越亂你越胖
雜亂的廚房可能和你的腰線有關。
整理顧問魏爾許(Peter Walsh)在接受ABC電台採訪時指出,雜亂環境會增加壓力荷爾蒙,「然後你就開始暴飲暴食。」
他招募自願者進行測試,並將結果發表於所著的《擺脫雜亂掉體重(Lose the Clutter, Lose the weight)》。自願者之一羅斯柴爾德(AndreaRothschild)是一家公司的公關主管,多年來嘗試過各種減肥法,包括戒糖、節食等,但還是反覆復胖。
魏爾許從整理冰箱開始。幫助她丟掉過期的、餿掉的食物,騰出空間買一些健康、新鮮的食物,冰箱也被劃分成不同區域,存放不同的食物,而非亂成一團,連找食物都難。這樣一來,自煮變得相對容易,便減少叫外食的機會。
然後,魏爾許才開始整理食物櫃、衣櫃。魏爾許告訴羅斯柴爾德,「我希望妳踏進來,就知道每件東西都是我愛的、適合我的、別人羨慕我的。」
消滅體脂肪,從整理廚房開始,確定每樣東西都是適合自己的。
魏爾許在另一本著作《瘦子房間的祕密》裡指出,因為當我們居住的房間、廚房、餐廳變得雜亂時,將會直接地在我們身體內產生垃圾、形成肥肉,更消磨掉自己擁有豐富和健康生活的能力。因為無意識地多吃和雜亂的居家,往往都是一種失控。
例如,有些人看到網路上有人分享新的調味料,好像很好用就買了,無視自己可能很少用;或到超市看到餅乾在買二送一,忍不住又下手,最後連食物櫃塞了什麼東西都不清楚了。
廚房這麼亂,煮菜十分鐘,連找根香菜都找了半小時,誰都不想煮,平白多了外食機會,也就增加體脂肪。
想減肥?四步消滅廚房的「體脂肪」
第1步:丟垃圾、類垃圾
所有免洗筷、免洗餐具、吸管,冰箱裡餿掉、發霉、過期的食物、調味包都丟掉。轉向食物櫃裡的米、麵條、調味料、健康食品等過期的都丟掉。
再看向爐檯,有刮痕的不沾鍋、壞掉的電器,例如幻想某一天會又再次轉動的麵包機或果汁機等,也處理掉。然後看向廚房整體,移除不該屬於廚房的東西,如玩具、手工藝品或裝飾品。
第2步:淘汰不適任的舊物
破了、髒了、不成對的碗筷、有裂痕或缺口的杯子盤子、裂開的砧板,食物應該用完整的器皿裝盛,不該有受傷或污染的風險。
第3步:面對重複的東西
不知道為什麼這在廚房很容易發生,湯匙、馬克杯、玻璃水杯、保鮮盒、量杯、開瓶器……,其實你每次也只能用到一個,留下最喜歡的那個。
第4步:與物品對話,誠實決定去留
前三步已經讓廚房大大不同了,第四步來到需要和物品與自己對話的時刻,畢竟有些東西藏在暗處,你甚至都忘了它們的存在,你的廚房應該放用得到而且你喜歡的東西:
過去一年我用過嗎?相信我們都曾以為自己會持續做,但其實沒有,例如麵條機、料理噴槍、塔吉鍋、蛋糕烤盤、蒸鍋等。
我喜歡用這個東西嗎?有些東西買之前以為很實用但後來很少用,例如壓蒜器,後來發現刀子一拍就好。
這好清理嗎?有些小家電雖然會用到,但每次清洗都很頭痛,乾脆買現成的還比較方便,就可以考慮放它走。
如果沒有這東西,我還會再買一次嗎?這問題滿實際的,會再買表示需要。
因為太貴,所以捨不得用?招待貴賓才會用的碗盤茶具、結婚時好朋友送的瓷器,因為太珍貴而不用,卻又無法割捨,那就把自己和家人當作貴賓,有誰比自己更重要。
來到鍋子。每家都有鍋子, 不沾鍋、鑄鐵鍋、炒鍋、湯鍋、砂鍋……,鍋子笨重且體積龐大,大小不一,容易使得櫥櫃亂糟糟。
其實我們需要的往往比擁有的少,而且只有你自己能定義「足夠」,我不需要蛋糕烤盤,但也許你每天都做蛋糕。記住「你家就是一個收納箱」,你的廚房也是,空間不會變多、也不會變少,這就是物品放置的極限,放不下就是放不下。
最後保持料理檯面的整潔。每樣東西如醬油、油、糖鹽罐、刀具、洗碗精等都有自己的定位與去處。乾淨的料理檯面會讓料理更容易,清理也更容易,會讓做菜更有樂趣,更常自煮。
我自己的經驗是,常外食要維持體重實在太困難了,自己做點簡單的料理比較實在。
還是在家吃舒服、健康,前提是創造一個讓你喜歡做菜的廚房。
(本文摘自《慢捨離:放慢整理的節奏,100件清單跟著丟,不急不躁不復亂,還你清爽富足的人生》天下雜誌出版,黃惠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