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主治

顯示第 29130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50歲後尿急、頻尿,是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癌?醫師:這數值若偏高,快就醫釐清

tCol 2020-11-13

李易紓

50歲後尿急、頻尿,是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癌?醫師:這數值若偏高,快就醫釐清

攝護腺癌已躍升為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第5位,由於早期沒有明顯徵兆,只有尿急、頻尿或小便不順和夜尿等症狀,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症類似的症狀,患者往往延誤到骨骼轉移才有疼痛現象。醫師說,攝護腺癌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基因、遺傳、發炎、感染、高脂飲食都是危險因子,常見症狀包括頻尿、排尿困難、血尿等等,預防方法除了定期檢查外,日常均衡飲食,少吃油炸等高脂食物、攝取充足蔬果和全穀類,補充番茄、黃豆及其製品都很重要。

閱讀更多

頭皮脫屑、搔癢不是皮膚病,恐是「乾癬」全身慢性發炎!醫:連動35種病不可輕忽

tCol 2020-11-11

李易紓

頭皮脫屑、搔癢不是皮膚病,恐是「乾癬」全身慢性發炎!醫:連動35種病不可輕忽

王教授過去在大學授課,已屆齡退休,10年前身體開始感到輕微搔癢,也出現銀白色的皮屑,就醫後馬上被確診為乾癬,但因為症狀較輕微,在不影響日常生活下,王教授有一搭沒一搭的治療,甚至不規律回診。殊不知,即將退休前夕,王教授在工作與家庭的龐大壓力下,病況直轉直下,全身關節開始腫痛、手指關節變形,甚至連帶血糖、血壓、血脂等通通亮紅燈。除了被告知已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外,更被警告恐有心血管阻塞危機……。

閱讀更多

手腳末梢電麻刺痛,不是脊椎問題而是慢性病病變!7個自我預防方式必看

tCol 2020-11-10

李易紓

手腳末梢電麻刺痛,不是脊椎問題而是慢性病病變!7個自我預防方式必看

糖尿病是複雜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常見合併症包括腎臟病、視網膜病變,甚至是發生肢體末梢有電麻刺痛的神經病變,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不知不覺中就會侵害健康。不過,只要能透過定期就醫,進行尿液、血脂、眼底檢查及神經病變篩檢,就能防範合併症發生。

閱讀更多

不用走萬步,每天只要走到「這步數」就夠了!急診室醫師推薦:最有效的5種運動

tCol 2020-11-06

張適恆

不用走萬步,每天只要走到「這步數」就夠了!急診室醫師推薦:最有效的5種運動

美國官方在2018年針對3萬多名美國人的生活習慣做了一個調查,發現美國15歲以上的青少年以及成人,每天至少都可以有4.5小時以上的閒暇時間,平均起來超過5個小時。在這些時間裡,男性花了211分鐘在滑手機,女性則是175分鐘,等於是占據了55%到59%的閒暇時間。相對的,用來運動的時間則只占5.5至6%,相當的低。

閱讀更多

誰說早退休才是好福氣?1個暖心故事啟示:當個被需要的人,第二人生更精彩

tCol 2020-11-04

林靜芸醫師

誰說早退休才是好福氣?1個暖心故事啟示:當個被需要的人,第二人生更精彩

張醫師在台北的醫學中心作到 主治 醫師,40歲時為了服侍年邁的父母,回到故鄉開業。

閱讀更多

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都高血壓害的!40歲後做對3件事,保健康也保全家

tCol 2020-10-28

李易紓

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都高血壓害的!40歲後做對3件事,保健康也保全家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更是最可怕的沉默殺手,沒有明顯症狀,突如其來就發生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衰竭、主動脈剝離等嚴重病症,病發後可能驟逝,但更可能落入費盡心力的照顧和復健。其實,40歲後做足預防高血壓的3件事,就能防止悲劇發生。

閱讀更多

大腸癌早期沒症狀,糞便潛血篩檢陽性別輕忽!4個動作做足,降低致癌風險

tCol 2020-10-23

李易紓

大腸癌早期沒症狀,糞便潛血篩檢陽性別輕忽!4個動作做足,降低致癌風險

20201119編按:不孕症權威、台大醫院婦產部 主治 醫師陳信孚11/17因癌症病逝,消息人士證實他罹患的是大腸癌,醫界感嘆這是生殖醫學領域的重大損失。究竟大腸癌要怎麼預防,怎麼樣早期發現?這篇文可以給你正確觀念。

閱讀更多

流感疫苗非打不可?5個關鍵QA一次搞懂!醫師:「這款」防重症效果更好

tCol 2020-10-19

蕭婷方

流感疫苗非打不可?5個關鍵QA一次搞懂!醫師:「這款」防重症效果更好

新冠狀肺炎疫情有再起之勢,流感也來勢洶洶,引發流感疫苗「搶打」潮,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宣布,50至64歲非高風險慢性病患,暫緩公費接種流感疫苗,引爆民怨,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9)日還親上火線,為「疫苗之亂」公開致歉。事實上,感染流感病毒後繼引發的細菌性肺炎,才是引起重症或死亡的主要原因,醫師特別提醒,若要防止肺炎重症,不只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效果更好。

閱讀更多

6片白吐司就超標...台灣是「鹽巴」的重災區!急診室醫師眼裡:比吸菸更傷身的那些飲食習慣

tCol 2020-10-11

張適恆

6片白吐司就超標...台灣是「鹽巴」的重災區!急診室醫師眼裡:比吸菸更傷身的那些飲食習慣

2019年4月初,全球媒體很有默契的,刊載了同一則新聞。是什麼新聞這麼受到全球媒體共同矚目?不是中美貿易戰,也跟恐怖主義沒有關係。而且跟這些比起來,它對你的影響可能更為深遠。

閱讀更多

嘴巴裡的小腫泡好討厭,原來是偽囊腫!6大成因要注意

tCol 2020-10-08

李易紓

嘴巴裡的小腫泡好討厭,原來是偽囊腫!6大成因要注意

有時候嘴唇或嘴巴裡面,會出現小小的泡,可能是吃東西時意外咬到,或者是吃過燙的食物所引起,醫師說這個在臨床上叫做黏液囊腫(mucocele),是口腔內常見的小唾液腺體疾病。

閱讀更多

30/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