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9
瑞克‧韓森
想像一下,一條平靜的河流,你和朋友坐在一艘獨木舟上,你們穿著漂亮的衣服,享受著週日的野餐時光。突然間,獨木舟旁發出一聲巨響,被撞翻了。水很冷,你們掙扎慌亂地浮出水面。這時你看到了什麼?有兩個青少年正在嘲笑你們,因為他們悄悄地靠近,將你們撞翻到河裡。此刻你心裡做何感想?
閱讀更多
2023-12-21
曾少芬
親密關係最終的問題都不是外界的,不是孩子、不是生活壓力、不是家庭瑣事,本質是彼此缺失了情感連結和 內在 需求的回應。
閱讀更多
2023-12-08
麥可.海亞特, 梅根.海亞特.米勒
工作就像水一樣,是生命的必需。工作也像水一樣會恣意橫流,除非受阻,否則不會停下。我們需要堅實的邊框,才能擁有這種不可或缺的資產,想想水庫和玻璃水杯對我們的用處。沒有堅實的邊緣,水也可能造成破壞,想想河水氾濫,沖破河堤,將位置較低的街道與樓房淹沒。
閱讀更多
2023-11-30
郭美懿
全世界人口正面臨急遽老化,據聯合國數據,2019年全球80歲以上人口達1億4300萬,預估至2050年,將倍增至4億2600萬人。在此同時,台灣人口年齡結構也正老化中,國發會推估2026年台灣老年人口占比將達2成,到了2070年台灣更有一半以上的人超過60歲。人口老化不僅帶來勞動力、社福等問題,逐漸老化的社會也造成醫療照護體系嚴重的負擔。2019年台灣全國健康照護花費佔GDP的6.1%,遠低於OECD平均數8.8%;而2011年到2021年的十年間,全國健康照護花費增長率逐漸增加,2020與2021年增長率更是突破7%。若以目前台灣老化速度的趨勢看來,醫療花費的負擔越來越大,如何確保健康老化將是必須正視的課題。
閱讀更多
2023-10-27
金美敬
過去的社會將人生分為三個階段:二十歲至三十九歲為青年、四十歲至五十九歲為中年、六十歲後則為老年。我們把六十歲後的人生稱為「老年」,沒有對這段時間多做計畫,是因為活到八十歲左右,就要離開人世。然而,對於現在介於四十歲至五十九歲的人來說,這種分類方式已失去意義。
閱讀更多
2023-10-20
聯合報記者 吳慧芬
高雄一名83歲的老醫師,年輕時病人很多,賺的錢都寄到北美,讓妻兒在北美生活,退休前妻子告訴他,賣掉台灣所有房產,錢寄到北美給她,買更大房子,一家在北美團圓,老醫師照做,妻兒卻自此失聯,他一氣之下中風,住進安養院,因欠繳每月600元高雄縣醫師公會的會費,寂寥的遭遇因此曝光。
閱讀更多
2023-10-19
丁菱娟
當我們放棄了裝扮自己,也等於放棄了對自己的期望和想像,削弱自己的價值感。活出美麗不只是外表的光鮮亮麗,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閱讀更多
2023-10-12
謝富旭
「為什麼現在53元的新產(2850),比4年前38元的新產便宜!」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重要的命題。弄懂這個命題的玄機,有助於克服我們投資「成長型價值股」的迷思喔。編按:原文發表於2023/6/9,今天(2023/10/12)新產股價再度創了歷史新高。能夠不被股票當前的價格所迷惑,看穿它背後所蘊含的潛力,才能幫助我們挑選到真正優良的股票。
閱讀更多
2023-10-06
吳軍
在做到長期專注之前,需要知道生命中的事情,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說起重要的事情,你可能會列舉出愛情、友誼、健康等。它們的確非常重要,失去它們,生活就沒有意義。但是,如果一定要說出生命中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你就遲疑了,因為很多事情你都想做,放掉哪個都捨不得。
閱讀更多
6/ 30
第 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