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2
顧浩然
薩提爾女士說,改變永遠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變有限,我們內在的改變仍是有可能的;也許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已發生的事件,但依然可以改變那些事件對我們所造成的衝擊。
閱讀更多
2019-12-11
黃啟團
黑夜與白天交替,有陽光就會有陰影,有快樂就一定會有悲傷。一個允許自己感受各種情緒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他悲傷時真實地悲傷,快樂時才能真正地快樂。那些看似永遠快樂的人,並不是沒有痛苦,他們只是用麻木去掩飾痛苦,讓自己看起來快樂而已......
閱讀更多
2019-12-11
賴庭荷
我有一件很喜歡的綠色洋裝,穿了兩年,背後的拉鍊因為使用頻繁,破了個洞。最後我決定縫補,而非丟掉它。其實我是一個覺得縫衣服很麻煩的人,但當我在縫洋裝時就一邊思考,為什麼我會願意為了這件衣服做自己覺得麻煩的事?
閱讀更多
2019-11-26
華人健康網
爽脆的核桃不只是零嘴,正確攝取更是有利維持人體血管健康的大功臣!核桃相較於其他堅果,不僅優質Omega-3的「α-亞麻酸」的含量豐富,近期研究更發現,適度以核桃做為人體油脂獲取來源,更有恢復血管彈性、降低血管年齡指標,改善動脈硬化的好處!
閱讀更多
2019-11-25
皮爾斯夫人(林家羽)
婚姻幸福的百分比,要在哪一個部分放多少比例已不重要,因為這三者全都是你,全都是我。可以獨立,有自愛,也可以成為對方互賴的夥伴。
閱讀更多
2019-11-20
韓星姬
有人說:「不管多年輕,放棄了成長就是老人;即便年事已高,持續成長就是年輕人。」就像人性成熟的過程是永無盡頭般,精神上的成長也不存在終點。
閱讀更多
2019-11-18
林靜芸
以字典比喻,年輕人是一本簡潔的小字典,老人是一本繁複的大字典。碰到問題時,小字典迅速簡單解答;大字典查尋較慢,但是解釋較清楚,能夠回答的問題較廣。心理科學專家的研究,老人在「猜別人想什麼」或是「處理複雜問題」時,勝過年輕人。
閱讀更多
2019-10-31
小虎文
律師娘林靜如提到,她自己也曾經有過產後憂鬱症,低潮與抑鬱的心,她能感同身受,「那時的我,像是變了另一個人。」也因此她會去思考,可以如何給其他人幫助?甚至是互相協助。在這樣起心動念下,她發起的「娘子軍」越益成熟,每個人能投獻一些心力,也能帶走一些資糧,女人們可以獨立,也可以很親密。
閱讀更多
2019-10-08
小虎文
「不請外籍看護、堅持獨立自理,他們健康變老、尊嚴變老,全家幸福愉快!」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毓秀還不只一次說,「這樣的高齡照護,不只健康快樂,是真的還很省錢。」在2019年第三屆幸福熟齡論壇中,劉毓秀先分享自己與弟妹、父母共同創造的「幸福晚年」,翻轉民眾對「照護就是辛苦」的刻板印象,原來幸福關係,可以透過家庭一代代複製與流傳。
閱讀更多
2019-10-08
史蒂芬妮‧史塔爾
請你回想一下,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你曾經怎麼樣毫無偏見地觀察這個世界,許多你如今所擁有的關於美與醜、對與錯的規則,當時根本就不存在,事物就像它們本身那麼簡單。耐人尋味的是,就連那些有個著實悲慘童年的人,也都能憶起童年的這種輕鬆。
閱讀更多
18/ 30
第 1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