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7
林芷揚
疾管署今(17)日公布國內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是高雄市一名60多歲男性,本月1日開始出現發燒、頭痛、抽搐及意識不清等症狀就醫並收治住院, 4日轉院治療,並於今日檢驗確診。患者目前意識昏迷,在 加護病房 治療中,同住的1名家人日前有疑似症狀,現已康復,尚待檢驗中。
閱讀更多
2019-05-09
照護線上
2022.02.04編按:前國防部長、現年76歲的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初三(3日)晚間驚傳因心臟衰竭併發肺水腫,一度插管急救送進三軍總醫院 加護病房 。對於馮世寬最新情況,退輔會對外表示,目前狀況尚好,並謝謝各界關心。心臟科醫師建議,其實從日常生活可以約略評估心臟衰竭的嚴重度,爬兩層樓會喘為「輕度」,爬一層樓會喘為「中度」,坐著會喘就是「重度」。走路活動就會喘,代表血液供應不太夠,下肢會有點水腫,晚上睡不好一直起來尿尿,這些都有可能是心臟衰竭的表現,如果有觀察到這些表現就應該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2019-05-03
人生雜誌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取捨,取是一種本事,捨是一種哲學。放下自己是智慧,放下別人是慈悲。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適時放手才是真愛。
閱讀更多
2019-05-02
郭依瑄
「我不希望我的兒子,在面對醫療抉擇時,要承擔我現在看到的家屬壓力。」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內科 加護病房 主治醫師陳易宏表示,在臨床時常遇到重症患者無法表達意願或事前未做好決定,以至於醫療決定的責任和壓力,都落在家屬身上。
閱讀更多
2019-04-22
林芷揚
「醫師是你的職業,但你還是一個『人』。如果不會做人,怎麼做醫生?」神經外科名醫黃勝堅近年大力推行善終觀念和居家醫療,強調醫師和病人之間的互信關係,以及醫師如何以病人與照顧者為中心,不只治病,更要懂得「死亡」,協助病人和家屬做出適當的照護決策、維護臨終尊嚴。
閱讀更多
2019-04-11
安寧照顧基金會
導演吳念真去年(編按:2015年)曾因摔傷導致顱內出血,一度發出病危通知,「彷彿死過一次」的親身體驗,讓它理解:豁達面對,就是對生命的最大尊重,只有學習接受死亡,才能在臨終那一刻安詳離開。
閱讀更多
2019-04-08
林芷揚
國外媒體報導,超級細菌「耳念珠菌」正在全球快速傳播,美洲、歐洲、亞洲都已經出現病例,美國自2013年以來已有將近600個病例,令人擔心的是,將近一半的感染患者在三個月內死亡,引起國內媒體和民眾關心。到底什麼是超級細菌?真的那麼可怕嗎?
閱讀更多
2019-04-08
林靜芸
外子是心臟外科醫師,專長心臟瓣膜修補。開完刀,他習慣留在 加護病房 照護病人至狀況穩定。因此他下班回家的時間,可能是凌晨,或是數天之後。作為他的太太,我知道手術是救命的事,也許自己也是外科醫師,了解手術難免有風險,每遇丈夫沒有回來的日子,我常忍不住胡思亂想,經常食不知味,睡夢中也擔驚受怕。
閱讀更多
25/ 30
第 2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