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5
洪仲清
處理人的事,沒有往理走,常訴諸個人情緒,很容易亂。然而,就是有人的情緒容易被引發,然後另一方就更依賴情緒為策略,形成了一種共生的狀態。
閱讀更多
2019-10-22
吳姵瑩
在家庭治療理論中,我們經常會討論這其實是三角化的過程,也就是「工作」本身已成為夫妻關係的第三者。工作提供男性安全感,減少了面對家庭裡對父親與丈夫角色的失望與挫敗感,讓他們投注更多時間在事業上,形成關係的惡性循環。
閱讀更多
2019-10-21
小虎文
「看著小時候的照片,都是悶悶不樂的我在想些什麼呢?總是不笑的我,總是身體不舒服容易嘔吐的我,是什麼讓我失去笑容呢?有些事情要等長大才明白,小時候的我,就感受到活著的壓力。」
閱讀更多
2019-10-15
史蒂夫‧史考特, 貝瑞‧達文波特
當這些人際關係發展到某個階段,你發現關係中的困難和痛苦,已遠大於這段關係帶來的正面影響。這時說再見對情緒造成的餘波,跟繼續待在關係中的悲慘相比,其實算不了什麼。
閱讀更多
2019-10-09
大師兄
明明是對家人的愛,卻變成一場人倫悲劇?我們的文化很習慣用「我都是為你好」、「我沒有惡意」來合理化情緒 勒索 ...。這是血淋淋的日子,他父親因長期對家人情緒 勒索 ,所有人都不堪其擾,不想再受情緒 勒索 而斷然決定分居。多年後,父親孤獨成疾,在外過世超過一周,變成腐屍完全沒有任何人察覺。看似家庭常有的小事,卻變成深仇大恨人倫悲劇。他父親原來是志願役,退伍之後回到家裡,可能是不適應,就把軍隊那一套帶回家。原本爸爸對他們來說是家裡的支柱、穿著軍服的大英雄,但是退休之後,在家裡卻是不斷以命令的方式指揮大家,出門要被查勤,回家時間若跟報備的不一樣會被鎖在門外,自此後沒有正常的生活,整日on call,家人都困擾不堪...
閱讀更多
2019-09-20
吳姵瑩
只是在情緒 勒索 的痛苦,以及跳脫後的未知和恐懼之間,更多的人往往會選擇站在熟悉的位置上,持續關係模式。困難之處在於:你待在這個位置愈久,就會愈來愈覺得安全;畢竟在酬賞機制中,最重要的就是被需要的關係認可感與歸屬感。
閱讀更多
2019-08-20
呂秋遠
明明身上還有些老本,但就是想要攢下來給孩子,生怕他們往後受苦,索性就讓自己受苦,該花的不花,不該花的更不花,變成了孩子口中的吝嗇長輩。請對自己好一點,因為來日無多了...。
閱讀更多
2019-07-30
洛桑加參醫師
人活著這一生不過幾十年,何不好好愛自己一場?若從50到80歲,生命只剩一萬天多一點,你真的不好好愛自己嗎?
閱讀更多
15/ 17
第 15頁,共 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