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8
林芷揚
一位八十多歲阿嬤不斷抱怨「唉呦!我這裡也不舒服、那裡也不對勁、全身沒力、又會頭痛。唉!真痛苦!去醫院抽血檢查都說我沒問題,我到底怎麼了?」精神科醫師表示,若出現類似上述問題,有可能是「老年憂鬱症」。
閱讀更多
2020-01-28
林靜君談心室
「你要為自己而活!」「你要勇敢做自己!」這幾年「做自己」大受歡迎,言談間碰到這關鍵字就嗨得不得了。尤其中年之後,都說自己過去為了孩子和家庭打拼,終於,也應該做自己。但是,因為「做自己」的定義模糊而廣泛,每個人有自己所以為的意思,有時候它和「自私」、「自我」、「自由」被搞混在一起,成為失控的做自己現象。
閱讀更多
2020-01-15
伊莉莎白.德依
你的朋友必須自己做出決定、自己經歷錯誤,只要他們沒有危及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你就不該介入下指導棋。友誼是當心靈陷入漫長又黑暗的夜晚,你知道自己可以在凌晨四點打電話給誰,而對方會毫不猶豫地接起電話。
閱讀更多
2019-12-30
愛心理
我可以不用照顧她嗎?我們的文化一直教我們孝順,她雖然從來沒照顧過我,但畢竟她是我的生母,而且她目前也在受苦,我如果不照顧她,大家會怎麼看我,怎麼說我⋯⋯
閱讀更多
2019-12-09
許禮安
悲傷是非常個人化的情緒,按照安寧療護的標準:尊重病人的自主權與個別差異,我們應該要尊重每個人悲傷程度的深淺與時間的長短,而不是定一個公認的標準去譴責某些少數人太超過。
閱讀更多
2019-12-09
許禮安
健康者的世界和末期病人有著天差地別,當中的差距是不能單憑腦袋想像或「 同理心 」就可以真正貼近。恐怕得等我們真正完全躺下時,而且所躺的是病床而不是睡床,才能夠親身體會。
閱讀更多
2019-11-26
揚生慈善基金會
老年人希望有人陪伴,有人說說話,只是子女忙於自己的家庭,忙於工作,要時常陪伴父母有困難,若每周陪父母吃個飯,就算難得了。見了面,話題大都圍繞在孫子孫女身上,如果離題,訴苦自己的病痛,或又提起當年勇,家人便沒有興趣聽了。這是很無可奈何的事,有沒有辦法解套?
閱讀更多
2019-11-20
研之有物 / 劉芝吟
不論老後是否靠自己,爸媽總期待孩子離家有了一片天,仍會時不時回家探望陪伴。中研院家庭動態調查費時 20 年,追蹤台灣家庭的互動模式,東吳大學經濟系教授陶宏麟從中發現單身女兒最常探視父母。研究成果挑戰了西方經典示範論觀點,反映性別差異影響家庭互動,也預示臺灣未來可能將由大齡女子承擔較重的養老壓力。
閱讀更多
2019-11-07
米蓮.德克洛
妳思考著怎麼誘導她排遣思緒,將她從這種悲傷痛苦中拉出來。首先妳試著用一連串的建言開導她,讓她的情緒緩和下來。其實妳知道這些都徒勞無功。因為妳曉得,眼前這堵牆根本密不透風,警告和分析都沒有用,她什麼也聽不進去,尤其是可能會干擾她講話的內容。
閱讀更多
2019-11-06
賴佩霞律師
賴母於107年8月過世,但賴家姐弟卻多次因為遺產分配不均起爭執,新聞中指出,親弟弟撂人到姐姐家毆打姐姐並捆綁姐夫,並朝其右臀注射三針不明液體,且衝突過程中還用桌椅砸姐姐的頭部。
閱讀更多
11/ 16
第 11頁,共 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