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3
林萃芬
從一個人選擇的戀愛對象,不僅會反映出內在的需求,更能呈現理智與欲望的衝突,以及對愛情的想法和觀點。所以,如果老是愛上同一類型的對象,就要問問內心:情人吸引自己的地方是什麼?只有深入了解自我的渴望、欲望與想法,才有可能修正需求,改變眼光,重新選擇適合自己的對象。
閱讀更多
2020-05-09
小虎文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有沒有辦法覺得自己是被愛的?而並非只是『附加價值』罷了。如果父母親可以意識到這件事,中年、老年後願意改變,不要用『外在條件』來衡量子女,關係會好很多。如果你看重的是這個人本身,而不是他做了什麼事,你就會感到幸福。
閱讀更多
2020-05-04
劉炯朗
卡內基(Dale Carnegie) 是美國人際關係學和勵志學大師,出生於一八八八年,一九五五年去世。他的著作到現在仍廣為流傳,被大家反覆誦讀。最知名的著作是一九三六年出版的《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八十年來,賣了一千五百萬本,被視為社交技巧的聖經。其他著作包括一九四八年出版的《怎樣克服憂慮和開始生活》和《有效的公開演講的捷徑》。卡內基的書裡經常使用很多真實的小故事,闡述許多深邃又充滿智慧的理念。
閱讀更多
2020-05-04
吳若權
適時對外舉手求援,並非懦弱的行為,而是開放機會,讓大家可以一起參與照護長輩,並在這個經驗中學習。
閱讀更多
2020-05-04
吳若權
媽媽第二次中風住院的那七天,給我帶來深刻的省思,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很不容易,但必須開始。從前的我,是為她而活;此後的我,是為自己而活。
閱讀更多
2020-04-30
小虎文
「在我的觀察裡,很多人做了預知夢,自己卻不知道;或是明明不是預知夢,卻以為是預知夢。」夢境諮詢師李香盈指出,三種最容易被預知出的夢境,一是健康、二是個人狀況、三是預知關係。
閱讀更多
2020-04-26
小虎文
「我設定100個好伴侶的條件,像是不斷地整理自己的價值觀。寫的時候,我反省自己,這個條件我自己能做到嗎?如果我做不到,我就不去要求別人。我覺得找到好伴侶、好夥伴的關鍵,要『旗鼓相當』;兩人相遇時的價值觀要相近,兩人相遇後的成長的腳步也要相近。」
閱讀更多
25/ 30
第 2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