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喘不過氣

顯示第 11112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79

擁有自由的時間,不等於要過散漫的生活!退休後這樣做,找回健康自信每一天

tCol 2020-06-19

保坂隆

擁有自由的時間,不等於要過散漫的生活!退休後這樣做,找回健康自信每一天

H先生在退休後,生活方式發生大幅度的改變。

閱讀更多

寫一封辭職信,給過去的自己,50歲後只想活出,自己最喜歡的樣子!

tCol 2020-06-05

黄淑文

寫一封辭職信,給過去的自己,50歲後只想活出,自己最喜歡的樣子!

如何掙脫生命的鎖鏈?讓深處的靈魂,探出頭來呼吸? 如何在親情、愛情的綑綁中,從「看不見自己」、「不敢看自己」,到一點一滴「還原自己」,找到自己天生的靈魂?

閱讀更多

每個人困難都不同,心事只想被接納!不再說「至少你有...」找回溫暖同理心

tCol 2020-06-05

蘿拉.李普斯基, 康妮.柏克

每個人困難都不同,心事只想被接納!不再說「至少你有...」找回溫暖同理心

這既不是將問題分門別類,也不是安排事情的輕重緩急,而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最糟糕的結果就是,因為已見證過太多悲劇,只要問題不屬於極端苦難,就認為不重要。

閱讀更多

50歲後,「放下」是人生的必修課!敞開心扉,做自在快樂的自己

tCol 2020-06-03

黃冠誠

50歲後,「放下」是人生的必修課!敞開心扉,做自在快樂的自己

處世中待人接物的原則,就是看破、放下。放下是最重要的,放下自己的成見,放下自己的妄想和執著,這是從根本放下。

閱讀更多

陪伴媽媽最後的旅行,她很快樂、我也少了遺憾!停不了想念,是因為還在愛她

tCol 2020-05-04

山女孩Kit

陪伴媽媽最後的旅行,她很快樂、我也少了遺憾!停不了想念,是因為還在愛她

每次到了九月,紅楓黃葉的季節,我就會上山。我是因為媽媽開始爬山,我也許不敢經常想念,但從未停止愛。很想告訴她,我有好好用力呼吸著。困難的事情沒有消失,但我不會再給自己縱容的理由了。

閱讀更多

長期失眠、胸悶,退休後才知是憂鬱症 醫師:女性風險較高,注意6個症狀

tCol 2020-04-30

林芷揚

長期失眠、胸悶,退休後才知是憂鬱症 醫師:女性風險較高,注意6個症狀

王媽媽(化名)長期失眠,有時還會胸悶,看了內科、心臟科都查不出原因,只靠醫師開立鎮定劑來放鬆助眠。她退休後轉至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看診,才知得了憂鬱症。服用抗憂鬱劑約一年後,症狀明顯改善,已經慢慢回復正常生活。

閱讀更多

婚禮前,未婚夫竟幫哥哥扛200萬卡債!她的金錢勒索16年血淚史:理財要先「理人」

tCol 2020-04-20

李雅雯(十方)

婚禮前,未婚夫竟幫哥哥扛200萬卡債!她的金錢勒索16年血淚史:理財要先「理人」

這是我的故事,或許讓你覺得似曾相識......當我企圖說出這段經歷,我感到一陣抑鬱。我的朋友不知道,我的讀者不知道,我的編輯不知道。16年前,我遭遇一場「家人的金錢勒索」,這是一段非常痛苦、非常糾結的人生經歷。

閱讀更多

有重度憂鬱症的她,除了要經濟支援弟妹,還要照顧癌父病母...媽媽離世前告白:妳是我最棒的女兒!

tCol 2020-04-16

葉惠君 護理師

有重度憂鬱症的她,除了要經濟支援弟妹,還要照顧癌父病母...媽媽離世前告白:妳是我最棒的女兒!

那是一個悶熱的夏日午後,我和住院醫師一如往常地拉著行李箱,前往一個新個案家裡進行拜訪,正對著門牌核對地址,就聽到一陣咆哮。「X!我到底是不是妳的女兒?妳一定要這麼折磨我嗎?」讓初次訪視的我們愣在門外。

閱讀更多

簽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罹食道癌父對家人告白:如果要離開,也要帥氣、乾脆地回到菩薩身邊

tCol 2020-04-10

汪慧玲 護理師

簽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罹食道癌父對家人告白:如果要離開,也要帥氣、乾脆地回到菩薩身邊

「探訪病人前,務必打電話交班!」照會單上出現了一串不尋常的文字,原以為是病情複雜,沒想到卻是人事複雜。在我撥電話之前,醫師就已經先找到了我。「這床是一位『大哥』,他不久前已簽『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現在情緒起伏很大,一直想把氧氣扯掉,什麼話都不說,一心求死。他太太是越南人,中文字只認得自己和家人的名字,三個小孩裡面最大的十七歲……。」

閱讀更多

壓力大造成頭暈、喘不過氣、胸悶症狀?當心是「二尖瓣脫垂」!這幾招控制自律神經改善不舒服

tCol 2020-03-05

林思宇

壓力大造成頭暈、 喘不過氣 、胸悶症狀?當心是「二尖瓣脫垂」!這幾招控制自律神經改善不舒服

最近壓力大、頭暈、 喘不過氣 、有胸悶症狀?小心是二尖瓣脫垂!而二尖瓣脫垂乍聽之下很嚇人,但其實嚴格來講它不是疾病,雖會影響生活品質,但不會有生命危險。由於心臟對外界反應很敏感,醫師建議,若能規律運動、適時紓壓等,可減緩發作機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