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嘔吐

顯示第 2012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患有心血管疾病,武漢肺炎致命性更高!注意心臟病發作7症狀

tCol 2020-04-01

林芷揚

患有心血管疾病,武漢肺炎致命性更高!注意心臟病發作7症狀

春季天氣多變,近幾日氣溫下降,提醒民眾慎防心血管疾病,尤其更年期女性發生急性心臟病時,常出現「非典型症狀」,容易因此輕忽。此外,近期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嚴峻,一旦感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致命風險比一般人更高,應特別注意。

閱讀更多

0331更新:新增16例、共322例確診!其中1例本土個案感染源不明

tCol 2020-03-31

林芷揚

0331更新:新增16例、共322例確診!其中1例本土個案感染源不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1)日公布,國內新增16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

閱讀更多

「癌王」胰臟癌難察覺,發現時大多是晚期 醫師:注意7件事,有助降低罹患風險

tCol 2020-03-17

NOW健康

「癌王」胰臟癌難察覺,發現時大多是晚期 醫師:注意7件事,有助降低罹患風險

53歲的陳小姐近期感覺胃悶不適、食慾降低,與腸胃科醫師問診,檢查後腸胃並無異常,但胃部不適感仍然存在。日前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全身健康檢查,透過零輻射磁振造影(MRI)發現胰臟有大約1公分的腫瘤,確診為胰臟癌初期,由於位置接近胃部,導致她一直認為不適症狀是腸胃疾病引起。

閱讀更多

喝酒臉紅 其實是酒精代謝缺陷?! 研究:台人高居世界第一

tCol 2020-03-13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

喝酒臉紅 其實是酒精代謝缺陷?! 研究:台人高居世界第一

國民健康署指出,喝酒臉紅不是保護色,而是「警告色」,表示有酒精代謝不良的基因缺陷!依據史丹佛大學研究,台灣人酒精代謝基因缺陷率高居世界第一,喝酒罹食道癌風險較一般人高14倍,特別需要節制,最好不要喝!

閱讀更多

頭暈症狀是低血壓、心律不整、腦中風還是梅尼爾氏症?該看哪一科,要做心電圖?專家立馬告訴你

tCol 2020-03-06

寶瓶文化

頭暈症狀是低血壓、心律不整、腦中風還是梅尼爾氏症?該看哪一科,要做心電圖?專家立馬告訴你

與頭暈有關的科別包括:耳鼻喉科、心臟內科和神經內科。到底要看哪科呢?

閱讀更多

止痛藥傷肝傷健康?醫師揭止痛藥不當使用副作用

tCol 2020-03-06

林芷揚

止痛藥傷肝傷健康?醫師揭止痛藥不當使用副作用

頭痛、經痛、肌肉痠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疼痛,統計發現超過20%的成人都有自行購買止痛藥的經驗,但不少民眾沒有遵照仿單指示或醫囑,結果就曾發生過量服用導致噁心、 嘔吐 的案例,甚至影響肝腎健康不自知。

閱讀更多

改善胃食道逆流不舒服症狀!醫師8招緩解壓力、脹氣、打嗝

tCol 2020-03-04

吳宏乾

改善胃食道逆流不舒服症狀!醫師8招緩解壓力、脹氣、打嗝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飆高音、腹部用力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相信大家對這兩句胃食道逆流廣告詞並不陌生,沒錯!廣告詞所描述的就是胃食道逆流,即是我們所稱的「火燒心」、「胃泛酸」胃食道逆流不舒服症狀。

閱讀更多

0229更新:新增5例確診!4例為醫院群聚、1例為旅遊返台六旬婦

tCol 2020-02-29

林芷揚

0229更新:新增5例確診!4例為醫院群聚、1例為旅遊返台六旬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COVID-19(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其中4例為昨日公布無出國史、平日皆待在家中未出門的案34 (指標個案)在確診前,於北部某醫院之接觸者。

閱讀更多

我是肺炎、流感、感冒、氣喘還是肺癌?完整解析呼吸道疾病:出現「這些」症狀速就醫

tCol 2020-02-27

生活i健康

我是肺炎、流感、感冒、氣喘還是肺癌?完整解析呼吸道疾病:出現「這些」症狀速就醫

近來武漢肺炎、流行性感冒佔據大量媒體版面,民眾也相當關注自身健康問題,紛紛好奇自己出現的症狀,「我是肺炎、流感、感冒、氣喘還是肺癌?」呼吸道疾病相當多元,除了最常見的感冒、流感,也別輕忽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3位的肺炎、 抽菸易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民眾可了解疾病症狀,再依情況決定是否就醫檢查,若自覺是小病,不要到急診室就診,以免徒增病毒感染風險,可至一般診所就診。

閱讀更多

大腸癌化療副作用多?搭配中藥、針灸,改善嘔吐、食慾不佳、體力下降

tCol 2020-02-24

林芷揚

大腸癌化療副作用多?搭配中藥、針灸,改善 嘔吐 、食慾不佳、體力下降

大腸癌罹癌人數已連續11年蟬聯第一,定期篩檢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在手術、化療、放療過程中的副作用,還是讓患者的抗癌過程相當痛苦。建議大腸癌病友,可在西醫治療之外搭配中醫調理,有助減緩副作用。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