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2
中時新聞網 吳慧芬
對忙碌現代人而言,做事講求CP值,運動健身也適用。家醫科醫師謝宜庭表示,國外研究顯示,晚上6點到12點間運動,最能降低心臟病和死亡的風險,推測可能是晚上運動可促進血糖的利用,若晚上沒空,也可把握白天空檔,來個多次短時間運動,只要每次達到3分鐘,效果不會輸給跑步機上的半小時。
閱讀更多
2024-05-27
鄭秋豫
沒有文獻、書籍告訴我,怎樣照顧一個心智漸失、不發一語的親人,不再言語的伏波,關上了心靈的窗戶。
閱讀更多
2024-05-26
中國時報 謝佩樺
侯昌明跟老婆曾雅蘭育有1子1女,他女兒「侯塞蕾」先前完成義大利的大一學分後,今年準備前往美國紐約FIT攻讀服裝設計。就讀高中的兒子Ken明年也將出國念書,粗估2個孩子 大學 4年的支出要燒3000萬台幣以上,若物價、房價持續上漲,總金額可能突破4000萬,讓侯昌明不禁感嘆:「真的要再努力賺錢。」
閱讀更多
2024-05-24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14
Q:我是美芳,今年71歲,老公72歲。我的煩惱是50歲兒子鬧離婚,不但不給媳婦跟孫子們家用,還吵著想賣掉房子,因為他不想繼續付貸款了。房子本身還有400多萬元房貸未清,我跟親家商量好,想一起幫忙一次繳清,並把原本持分各半的房子過戶給媳婦,讓媳婦跟孫子們安心居住,但不知是否可行? 兒子結婚20年,媳婦今年49歲,工作薪資不錯,又把讀大二的孫女跟高一孫子教養得很好,對我也很體貼,我很喜歡她。都是我不好,沒好好教育兒子,才會變成不負責任的渣男;女兒說我太寵他,要我別老幫他擦屁股,畢竟都已是50歲的人了!我兒子2年前自稱得了憂鬱症,只有這女人願意聽他說話,對方才38歲,兩人1年多前曾分手,當時我還很慶幸,未料又死灰復燃,之後兩人就同居,幾乎完全不回家。這次兒子對離婚、賣房很堅定,一直催媳婦要趕快辦手續,而且他需要用錢,不想再每月付房貸。媳婦原本就知道他在外拈花惹草、常夜不歸宿,但還不知道這2年他已有固定對象,而且為了這女人想離婚。我兒子也只告訴她對這個家沒有戀眷,沒說其實跟小三已生活1年多了。兒子說若連房貸一起過戶,他就把房子給媳婦,不然就把房子賣掉,讓他們母子另外租房也行。至於扶養費,他只打算支付50萬元,讓小孫子讀完高中就好,再往上就要小孩自行設法。這真不像話,他自己上 大學 都是父母供他,從來沒打過工!他實在太絕情、太沒責任感,我都不敢說給媳婦聽,擔心對她打擊太大。現在孫女已對爸爸絕望,贊成父母離婚,而小孫子多少還希望爸爸能回家,他也不知道爸爸甚至沒想供他讀 大學 ,知道的話會很傷心吧!我不敢把兒子為小三鬧離婚的事告訴媳婦,但親家知情,他們也不忍告訴自己女兒,因為媳婦多少還期待丈夫玩夠了浪子回頭,因此堅持不離婚。如今,兒子十萬火急要辦完離婚手續,我也不知道該不該幫兒子勸媳婦離婚?在此同時,我也擔心我跟親家幫繳貸款並過戶的事能否順利進行?因為我兒子感覺對妻兒無情無義,我擔心要過戶會不順利!
閱讀更多
2024-05-20
郭美懿整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頭的一塊肉,牽掛子女的日常、照料生活無可厚非,但若成年後還無法放手,把孩子養成「媽寶」,恐怕累的會是自己!一位媽媽在網路社團發文表示,30多歲兒子已婚、仍住在家裡,本以為自己責任已了,想不到兒子仍要求老媽子協助處理存錢、購物等日常庶務,求問:「如何脫離媽寶兒子?」
閱讀更多
2024-05-20
學老誌/凃奕豪
妻子韓良露即將離世時曾說:「我走了之後,你要有一起吃飯的人。」這句夫妻分離前意義深長的寄語,其實沒說的是——「不要因為我不在了,而連吃飯的心情都沒有了。」
閱讀更多
2024-05-17
黃明惠 整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仍是台灣不少家長的教育理念, 大學 該念什麼科系才有出路,更是過往一再討論議題。有名家長在社群Dcard分享育兒經驗,談到台大數學系畢業的兒子,他寫下家長該如何陪伴孩子及引導,也提及自己在兒子各階段帶來深遠影響,文中滿是自豪;不過文章卻引起正反意見,兒子本人則在文章下方還原自己的成長歷程。
閱讀更多
2024-05-16
郭美懿
與程忠平約在商場裡的咖啡館見面,72歲的他雖然腳步略微細碎,步伐卻很堅定,看不出已與帕金森氏症共處15年。「這個病不會死,但也讓你不好活!不過就算得病,我也要當第1名的病人!」他笑呵呵地說。從57歲確診至今,他始終沒向病魔屈服,靠著運動與家人支持,並配合積極治療,不僅保持生活如常,去年更與妻子完成環球一周之旅。他說,即使得了帕金森氏症,依舊能找到生活的目的與意義,「不是為了苟延殘喘活著,而是有目標、有被需求的活下去!」
閱讀更多
2024-05-14
鄭秋豫 教授
編按:前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所長鄭秋豫教授,是享譽國際的知名學者,同僚眼中精悍的鋼鐵人,卻在退休前遭逢人生劇變。她毅然放棄輝煌的研究生涯,成為丈夫全心全意的照顧者。 丈夫趙伏波教授曾任教務長、院長,從定向感流失、過家門而不入,日漸失語、失能,彷彿靈魂迷了途。身為語言學家,卻沒有任何文獻告訴她,怎樣照顧心智漸失、不發一語的伴侶。連要讓先生去洗個澡,都是一件超級艱難的事。有一回,丈夫四五天沒洗澡了,鄭教授靈機一動,就騙說自己手扭到了,撒嬌要先生幫自己洗澡,夫妻兩人感情很好,先生立刻就答應了,進到浴室裡,先生幫老師洗,鄭教授再順勢把水龍頭往先生身上沖洗。進去浴室之前,為免萬一,鄭教授請幫傭就在浴室門口等候,萬分抱歉地說:「一會若浴室裡有甚麼狀況,你進來可能會看到兩個沒穿衣服裸體的老人,我對你感到很抱歉,請你不要介意啊......」 3年暴瘦10公斤、失眠、焦慮,照顧的重荷凌遲著每一日。面對丈夫病況之不可逆,再多努力仍只餘無力,身心碎落的她,陷入憂鬱流沙…… 伴著椎心傷悲與潰堤的淚水,鄭秋豫教授毫無保留地坦露她守護摯愛,歷經四年多的心路。然而,即便曾一再地感到無助,她也從未絕望。 而隨著失智伴侶漸失認知能力,如她一般,體力、心力亦漸不堪負荷的高齡照顧者,後援又在何方?透過本書,我們不禁深思「老人照顧老人」的掙扎與困境。 「我怕他會半夜一個人出門去,總是提心吊膽地注意著他的動靜。如果我聽見的是他起床去浴室的腳步聲,立刻全身戒備地靜候馬桶沖水的聲音;如果我聽見的是搬動碗盤,也會一直等候到他搬累了停下來,確定他是要回房睡覺,而不是要出門。我從夜夜驚醒多次到已經夜夜不能成眠。」
閱讀更多
2024-05-14
大衛.布魯克斯
對陪伴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耐心。信任需要時間。善於陪伴的人展現哲學家西蒙.韋伊(Simone Weil)所謂的「消極的努力」 (negative effort),也就是克制自己,有所保留,注意他人的狀況。韋伊寫道:「最寶貴的禮物不是自己千辛萬苦找到的,而是等待來的。」善於陪伴的人會放慢社交生活的節奏。我認識一對待朋友很好的夫妻,朋友都說,跟他們在一起很舒服。他們讓你在飯後願意在他們身邊待久一點,或是與他們在泳池畔的椅子上閒聊。跟他們在一起,你覺得很自然,友誼漸漸變得深厚。如果別人認為跟你在一起很舒服、自然,這可是了不起的才能。
閱讀更多
12/ 30
第 1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