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6
梁任瑋
Ready about?」船長黃昶勳大聲問水手,一旁水手回應:「Ready!」此時船長接著喊,「Tacking(開始轉)!」水手快速整控帆繩,讓船帆翩然而起,船身緩緩移動前行。船長一邊專注看風向,一邊熟練計算方向盤轉彎角度,準備出港。很多人不知道船長的另一個身分,其實是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安永旗下的安永企業管理諮詢服務公司總經理。
閱讀更多
2022-01-19
曲全立、趙文豪
如果你動過一場性命交關的手術,如果你腦袋裡有11c.c.腦瘤的汁液、如果你的左耳沒有聽覺,右耳只剩下40%的聽力,你會怎麼辦?台灣首席3D導演曲全立,曾經是台灣拍攝音樂錄影帶的第一人,當時KTV裡的歌幾乎都是他的作品。他也拍過《嘎嘎烏啦啦》《強棒出擊》《百戰百勝》《金曲龍虎榜》等知名節目,更是周華健、梅艷芳、高明駿、張清芳、殷正洋等人的音樂錄影帶幕後操刀者,也拍過舒淇、崔苔菁等大明星,連星雲 大師 都請他協助拍攝影片。就在事業風光之際,他卻被診斷出腦袋裡有一顆拳頭大的腦瘤,醫生宣判只剩不到半年的時間。奇蹟走過鬼門關,留下半聾半盲的後遺症,他對自己說︰「這是我重生的第二人生,既然我的生命是個奇蹟,那就得完成一些使命。」靠著自學,他成功研發了3D影像拍攝,於2013年以《3D台灣》紀錄片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情片同獲I3DS國際大獎。他也曾製作《美力台灣》紀錄百工技藝和台灣瀕臨消失的美景,現在則正著手以影像記錄台灣超人的故事。曲全立為了讓偏鄉孩子也能感受3D的魅力,於是載著夢想,開往台灣每一個角落。2014年至今跑了316個城鎮,超過250,000公里,相當於繞地球6圈。這些超凡的作品與計畫,每一個很難、每一項都是挑戰,他不但都做了,而且全數都是曲全立2002年開完腦瘤手術後才展開的拍攝計畫—在他失去的半邊的聽力與視力之後。「做就對了!」成為曲全立不可撼動的人生態度,立願以影像專業回饋社會。
閱讀更多
2022-01-14
查爾斯‧韓第
隨著年紀的增長,當夫妻生活抽離孩子照料、工作忙碌的人生階段,邁入退休後的彼此貼身相處,往往考驗著伴侶間對於新相處模式的適應。本文的作者同樣面對著事業有成,妻子卻在50歲那一年,向自己提出辭呈的錯愕窘境。他提筆寫下身為過來人想給後輩的提醒:「我有個心願,希望到了適當時候,你們會墮入愛河,開啟長久而專一的伴侶關係,無論稱之為婚姻或其他什麼都好。作為人生和未來家庭的基石,最美好的莫過於伴侶關係。但就像其他關係一樣,婚姻維繫起來並不容易。我能幫的最大的忙,大概就是告訴你們我是怎麼走過來的,希望你們能從中吸取一些教訓。」
閱讀更多
2022-01-10
賴佩霞
很多人剛開始接觸轉念時,對於「念頭」的不可靠,還不太能理解,畢竟,「念頭」一向是我們用來評斷這個世界的指標。旁人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是善意、惡意或別有用意,往往是根據我們腦海冒出來的想法,說到要開始質疑自己的念頭,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無法理解或困難的事。
閱讀更多
2022-01-07
翡翠小太郎
搖滾天王矢澤永吉,被信賴的部屬欺騙,負債三十億日圓(約台幣7.16億元),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沒有指望……後來他發現,只要把事情想成是○○,一切就豁然開朗。請問,○○是什麼?
閱讀更多
2022-01-07
林靜君談心室
晴晴接到媽媽來電告知,她要來家裡住段時間,晴晴掛完電話想到母親大人的挑剔與批評,她忍不住跟身邊兒子說:「如果這時被傳染新冠肺炎就好了,可以名正言順拒絕她。」兒子回答:「妳們一樣變態,不想要外婆來就直接說,妳又不是小孩子。」向兒子討拍還被嗆,晴晴先是一愣,50年來委屈如大浪般撲來,晴晴大吼:「你懂什麼,你以為我想這樣嗎?」如果可以,晴晴也想不理會自己的媽媽,但是,就是做不到。
閱讀更多
2022-01-03
川原卓巳(Kawahara Takumi)
「就這樣放棄太可惜了,應該更努力一點。」「不合理的要求就當磨練,撐過去就是你的了。」「現在離職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再忍一忍吧……」你可曾想過為了符合他人所說的「應該」,失去了多少寶貴的自己?當你積極把握每個挑戰,又錯過多少了解自我的機會?其實,豐盛的生命向來不需要追求更多,而是懂得整理並捨棄多餘。
閱讀更多
2021-12-30
呂佩芬
誰說當了媽媽之後就得放棄夢想?臺灣快艇衝浪國手陳美彤(Kimberly)顛覆傳統對於職業媽媽的社會框架,在滑水中找尋自我價值,35歲時跟著孩子接觸練習滑水,沒想到最後竟比他們更加投入,40歲當選中華隊快艇衝浪國手,開創屬於自己的熱血人生!
閱讀更多
2021-12-29
福澤喬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原本打算撐到公司營收轉黑字再退休的中年上班族們,心想若不趁著這波優退方案拿到一筆退休金,接下來情況會不會變得更糟糕呢?搞不好最後連退休金都拿不到? 只是這群40、50歲的中年大叔們從學校畢業後,就一直在大公司裡工作,優退之後要做什麼?往後,他們的人生還有很長的時間要過,該如何謀生?到底要不要創業?如果沒想清楚就冒然行動的話,這場人生賭注的風險似乎太高了。
閱讀更多
10/ 30
第 1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