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
吳淡如
界線模糊會造成什麼影響,我相當有經驗。我的父母都是循規蹈距的教師,耳根子也軟。只要有人來說我們家 孩子 什麼,他們一律要求我們改進。問題在於有些人的意見是相左的,所以他們的要求可能是今天A,明天B,飄忽不定。 我媽對我要求的唯一標準,就是「符合旁邊所有大人的標準」,還有「一定要跟大多數人一樣」、「誰覺得好就要怎樣」……,這還真的是童年陰暗的回憶。
閱讀更多
2024-03-18
彭菊仙
某個早上去B 1丟回收垃圾,遇到鄰居一位8、90歲的老媽媽,提著一大袋要回收的舊衣服進電梯。原本個頭就很嬌小的她,氣喘吁吁,佝僂著背,顯得更矮小了!一進電梯,她立即把衣服扔在地上,捶著背,唉嘆了一口氣,感覺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禮貌打聲招呼:「×媽媽好,您真厲害,您幾歲了啊?怎麼還提得動這麼一大包回收垃圾呢?」
閱讀更多
2024-03-18
吳淡如
我一直都是這麼認為,經濟學上最對我最有用的名詞,也是最簡單的名詞,叫做「沉沒成本」。心理學上,有所謂「沉沒成本的偏誤」,也就是人們太在意過去發生的事情,把已經不可能挽回的損失當成重要的成本來計算。 舉個例子來說,今年你賣股票賺了錢,卻一點也沒開心感,你想的是過去十年其實你賠的比現在賺的多。又或者,明明你現在過得挺好,偏偏一直要緬懷曾經的不幸。
閱讀更多
2024-03-15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09
Q:我是健文,今年43歲、單身未婚。7年來我跟一位已婚42歲女同事交往,雖然知道她是有夫之婦,但她從一開始就說即將離婚,我才覺得可以交往,自認不是破壞對方家庭的第三者。原本我跟父母同住,還為此搬出老家,另外找了適合共築家庭的公寓,等著跟她結婚。我已經把她當伴侶,送她貴重禮物、一起奢華旅行或用餐,也給了她不少零用錢;但沒想到一等就是7年,實在不知道要不要繼續等下去?我覺得有點絕望,不知該如何是好?如果分手,是否可以要求她賠償我7年來的付出呢?想到她若是在敷衍,我就痛苦地活不下去;但要跟她分手,又想起往日濃情蜜意,也很難痛下決心!而且我7年來幾乎都是為她而活,因為感情不能公開,無法跟朋友深入交心,對工作也很不上心。我們在職場上每天都會照面,每週至少一次同床共寢,彼此還算信賴,我不覺得她在騙我,但是等待7年未免太久了!7年來她總不斷說「再等一下,等 孩子 上幼稚園,我就可以放心離開」;接下來又說「等小孩進小學,我就會提出離婚」。但現在她8歲跟9歲的兒子都已經上小學了,她還是沒下定決心離婚。我很擔心她接著會說要等 孩子 上高中等,那我要等到何時何日?她說因為兩個小孩都是男孩,婆家絕對會以她外遇為理由而不肯把養育監護權給她,所以等到 孩子 稍微大一點就好。先前我覺得要她跟幼子分開有點殘忍,但陷入「等待地獄」的人似乎是我,她還滿享受 孩子 一點一滴的成長,看她開心,我也為她開心,因此7年就這麼忍了過來,等到我都不知道7年是長還是短了!
閱讀更多
2024-03-15
張德芬
幾乎每個人都嚮往擁有美好的婚姻,可是為何現實總是不如人意?這是因為很多人在進入婚姻之時,都還處於一種無知無覺的狀態。我經常講,在內在成長這條路上,我像一位資深導遊,孜孜不倦地為大家引領人生之路。親密關係的修煉亦需要指引,首先你要看清婚姻的本質,它與戀愛有何區別,這樣你才能清晰地知曉自己想要到達的目的地以及到達的方式。
閱讀更多
2024-03-14
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我帶的班級升上了小六,開始做畢業班的各項準備:畢業旅行招標、畢業紀念冊、資優班、各項專長特殊班級、特殊生的轉銜……有很多工作需要處理。我家妹妹升上國三,她的表達能力越來越好,卻越來越讓人心疼。她這一屆國小畢業時遇到疫情,沒有畢業旅行、沒有畢業典禮,她對於錯過這些成長中重要的過程感到遺憾,想著疫情終於結束,她也能迎來人生第一場畢業旅行。
閱讀更多
2024-03-13
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曾經帶過一個小三的 孩子 被就讀高中的表哥強暴、小五的女孩被媽媽的男朋友性侵、一個男孩被姊姊的男同學用物質引誘後每天陪睡、另一個 孩子 被單親爸爸壓在床上磨蹭、小六的哥哥闖進小五妹妹正在洗澡的浴室,我在懷第一個 孩子 去產檢的時候,在婦產科遇到一個國一的 孩子 去做流產手術……無意間在 孩子 們的聊天中,發現那男孩有很多他的家庭沒辦法給的東西,因此頻繁到熟識的大哥哥家去過夜。我找 孩子 來聊天,一點一點地試探才發現,那大哥哥用電腦、麥當勞卸除 孩子 的防備心,跟大哥哥一起睡覺、一起洗澡,甚至有更親密的動作。我通報後,接到無止境的恐嚇電話,大哥哥的父母輪番打電話要我不要誣衊他們已經三十幾歲天真又善良的兒子……那女孩看到我就哭,告訴我媽媽的男朋友對她做了很恐怖的事情,我跟媽媽說的時候,媽媽怒斥那 孩子 ,說 孩子 在說謊,男朋友最愛的是她,不是想引誘她的女兒。
閱讀更多
2024-03-12
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有一年,隔壁班有一個男孩,炎熱的天氣裡,不管什麼時候他都穿著厚厚的外套,怎麼樣也不願意脫掉。我們一起去戶外教學,大家都熱到把能脫的都脫了,他還是緊緊穿著那一件外套,讓我最無法忽視的,是他眼裡的漠然。偶然在走廊上遇到他跟他打招呼,有時他直愣愣地看著我,有時他視而不見、不發一語。我問了他的導師:「他都不說話嗎?」導師說他幾乎不開口,尤其是老師問話他也都只點頭或搖頭,只跟特定的一、兩個 孩子 互動,一整天常常坐在座位上。
閱讀更多
2024-03-12
招名威 教授
編按:毒理專家招名威教授在發現母親罹胰臟癌後,傾注全力和她共同抗癌,一路相伴、細心照顧。因為母子感情太過親密,在母親離世之初,他幾乎無法承受這巨大悲傷,只能在日後,透過各種方式,慢慢梳理、轉化自己的情緒。 照顧罹患重病的家人時,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在病人身上,而疏忽了照顧者可能承受的焦慮、悲傷、壓力、悔恨與諸多對生命的不解。透過作者回憶母親生病、治療、離世的過程,或許我們也能鼓起勇氣,回頭面對自己曾經逃避的悲傷。 這悲痛就像一道傷口,當我們刻意遮掩,可能表面上看來平靜無波,但一輩子都無法痊癒;若我們願意勇敢掀開,或許一時之間會血流如注、劇痛難忍,但它終有結痂、痊癒的一天。
閱讀更多
18/ 30
第 1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