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1
林芷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表示,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已擴大至全球大流行,我國近期境外移入病例數快速增加,不排除潛藏有未就醫或無症狀之感染者進入社區,威脅國內防疫安全。為降低社區感染風險,指揮中心制定「社交距離注意事項」,在兼顧民眾合理權益,並顧及國內防疫安全等雙重前提下,分階段鼓勵社會大眾保持社交禮貌或強制保持社交距離。
閱讀更多
2020-04-01
NOW健康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染病初期傳染度最高!衛福部疾管署防疫醫師與台大公衛學院學者,共同分析台灣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患者與接觸者發現,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患者很可能在發病前,就有散布病毒能力,病毒散布力隨時間下降。因此最高風險者,其實是防備最少的同住家人,台大公衛學院呼籲,應盡快實施普篩與加強管制社交距離。
閱讀更多
2020-03-24
陳業鑫 律師
居家工作與異地辦公屬於工作地點之變更,建議勞雇雙方以書面協議方式作為原有勞動契約之增補條款,以杜爭議。
閱讀更多
2020-03-19
林暐鈞整理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武漢肺炎)來勢洶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開記者會宣布,自19日凌晨0時開始,所有入境者,必須實施居家檢疫14天。面對疫情嚴峻,許多人不禁問,「我該居家隔離、居家檢疫,還是自主健康管理?如果因為防疫隔離關係,我該如何請假?如果請防疫照顧假,薪水(薪資)方面有保障嗎,請假的薪水(薪資)該怎麼領?防疫補償金申請如何領取? 」。針對相關防疫之請假、勞工薪水(薪資)與防疫補償金申請等相關權益,本文將一一解答,同時也呼籲民眾留意以利全國共同防範疫情,共度難關。 #防疫視同作戰,自己的家園自己來守。
閱讀更多
2020-03-17
照護線上
隨著流感與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流行,許多人開始注重口罩、及酒精洗手的習慣,也很關心要如何提升免疫力。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周百謙主任指出,免疫力其實是個不容易定義的名詞,很多因素都可能使人體對外界的抵抗力下降。除了維持規律的生活以及運動習慣外,環境品質的改善更是不可或缺!新冠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引起大眾對於群聚感染的恐慌,因此待在 室內 、家中的時間比平常更多。影響到病毒對身體影響的因素很多,這部分包含內在免疫力,也就是由淋巴球等免疫細胞所構築的防線;此外就是結構性免疫力,氣道結構有問題時會造成病毒的停留時間延長,造成入侵肺部的機率增加;但最常被忽略的是環境免疫力,所指的是由於環境未能有效調節,造成氣道反覆發炎,引起呼吸道面對外來病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要有效面對新冠病毒(新冠肺炎)與流感病毒的威脅,以上三大因素,缺一不可。
閱讀更多
2020-03-09
武志紅
麥可.傑克森不接受自己本來的面貌而整容,這意味著,他的內心深處有個自我意象是我是一個醜孩子,而他的人生似乎也的確驗證了這一點。他不接受自己的本來面目,他討厭從自己的本來面目上看到暴虐父親的影子。這顯然是個心理問題。
閱讀更多
2020-03-05
何玉華中醫師
出現發燒、咳嗽痰多、頭痛、喉嚨痛症狀是感冒,還是過敏?近日進入到24節氣的「穀雨」,是春夏交接之際。不只早晚溫差大, 雨水也明顯增多,但最近下過雨的晚上,在夜燈照射下,眼前霧朦朦的,空氣中的懸浮的污染物並未因雨水消散,再加上潮濕,讓許多患者前來看診時,都會問我:「醫師,我怎麼一直在感冒,感冒都沒好。」其實,很多不是感冒,而是過敏。
閱讀更多
2020-03-04
NOW健康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今(2)日提出,按照目前中國大陸COVID-19(武漢肺炎)患者樣態分析,感染者約3成呼吸症狀輕微,約7成僅發展成非致命肺炎,康復機會非常高,因此不用過於擔心,如果仍然擔心感染,只要謹記不論 室內 室外,人與人距離能夠保持1公尺以上,就能降低大部分染病風險,但仍建議減少人潮聚集的活動。
閱讀更多
2020-02-26
東販編輯部
這時代,特色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今天就跟著我們的腳步一同前來拜訪,這5間隱身於台北巷弄間的神秘咖啡館,找尋屬於自己的心靈角落。
閱讀更多
27/ 30
第 2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