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3
莊雅珍
我因為退休後沒有月退俸,而且上班時期,公司易主,經過幾次裁員動盪,我大概在四十歲就積極布局被動收入。
閱讀更多
2022-08-02
莊雅珍
這個世代,多數大學畢業生很難達到「五子登科」的目標,有些人甚至可能犧牲健康,或永遠無法達到,孤老一生,如果這時父母給予「遊輪式理財法」的協助,人生就可以像我們那個世代一樣按部就班的實踐……經濟安排好,結婚生子這些人生大事,就不會受到貧窮的耽誤,子女的人生Keep going,做父母的才不會憂慮,這就是我說的「子女好,父母才會好」。
閱讀更多
2022-07-29
呂秋遠
律師您好,想詢問父親在我們唸書時期就開始好賭,總共輸了大概有8-9千萬,賣房賣地,真的是散盡家財。後來媽媽因為要把他的債務分割,辦理離婚,中間已經有多次請我們小孩借貸,他自己還錢,但後來也是我們自己還,已經數不清幾次了。現在他在經營賭場也有10多年了,總之就是陸陸續續,欠錢找我們要錢,再保證下次不會了,我們已經聽到麻痹。因為他有糖尿病,身體不是很好,媽媽擔心他拖累孩子,都會帶他去看醫生(已經沒有婚姻關係)。對了,忘了說他也有一個小三,目前同居中,從年輕時候就外遇不斷,傷了媽媽的心。我也不懂,媽媽為什麼還是願意幫著他。我這次是想請教律師,我們能夠拋棄或是在法律上必須負責扶養最低金額是多少?包括他的就醫需求等等。他真的是我們家的夢魘。
閱讀更多
2022-07-29
我年過60,又怎樣?黎兒人生相談室之67
Q:我是曉庭,48歲,丈夫49歲,結婚15年,有2個就讀國中的兒女。我們是北漂族,長年租屋,但老公節儉,租的都是爛房子,前後搬了2次家,最後租的是兩房一廳20坪公寓。但他有囤積癖,沒採光的一間當倉庫,全家就睡在另一間大通鋪,屋況也差,處處壁癌!我從結婚之初就想買房,但他老用南部公婆有房來搪塞,其實我們在北部也住不上,每次陪我看房只是應付,根本沒想認真參與。4年前我終於死心,自己買了一間房子。我告知他總價及搬家時間,希望各攤一半,他卻嫌我買貴買小、離工作地點遠,拒絕出錢。就連房貸保證人都不肯當,放話若我房貸繳不起就賣房,千萬不能拖他下水。我對他的無情感到失望,但仍照計畫搬到新家,他沒一起搬過來,從那時分居進入第5年。這幾年他沒幫忙繳房貸,也不肯付孩子學費,每月只各匯3千元到2個孩子帳戶。有次透過孩子要他付學費,他是繳了,卻把每月扶養費減到各只剩1千,不負責任到讓我傻眼!他1個月或更久才來探望孩子,就當盡了父親責任;藉口賺得不多、要付房租及生活費,堅持不肯多給孩子扶養費。事實上,他賺得跟我差不多,而我為了房貸及養育2個孩子,假日還得打工。在我眼中,他拋妻棄子、自己逍遙生活,拒絕跟我一起打拼、同甘苦;他卻說當初是我要搬出去,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害我心酸又無處吐訴。我厭惡他的自私、不負責任,原本想為了孩子,就讓他搬來同住、不用付房貸,只要每月拿1萬5當 家用 就好,但如此卑微的要求還是被拒絕! 當初曾擔心他一人生活不會照顧自己,這幾年下來,覺得他對我們母子毫無感情可言,卻還堅持要給孩子完整的家而不願離婚,都是我不好才搞成今天局面!我們形同離婚多年,原想走法律程序,但顧及他是孩子父親,希望好聚好散,他卻根本不理會,到底怎樣才能擺脫婚姻枷鎖呢?
閱讀更多
2022-07-19
莊雅珍
我曾經鼓勵一位台大女醫師,趁年輕收入豐厚,要培養被動收入,因為她絕對是菁英中的菁英,40歲,有時開刀到半夜3點,早上6點還是可以到醫院開會上班,她和老公都是醫生,收入應該很豐厚,趁年輕培養被動收入,老來絕對可以財務自由。
閱讀更多
2022-06-30
林暐鈞整理
日前,有一位婆婆在臉書社團《靠北婆婆2.0》發文,原PO媳婦決定自己育嬰留停帶小孩,她第一句話竟是「天啊,這樣我兒子一人賺錢養全家很辛苦很可憐」,此舉竟讓媳婦馬上臉色大變,沒說什麼就自行回房間。被自己女兒點破後才發現,她差點變成大家口中的惡婆婆「巫婆」。
閱讀更多
2022-06-20
廣告企劃製作
由於COVID-19疫情嚴峻,讓原本就生活艱困的弱勢家庭更加艱辛,杏昌生技秉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捐贈家扶基金會38016盒福吉美唾液快篩,希望讓弱勢兒童能得到良好的照顧,藉此拋磚引玉,呼籲更多企業一同加入行列,讓善心綿延不斷。
閱讀更多
2022-06-16
中時新聞網 林毅
「白頭偕老」是許多情侶結為連理後希望可共同生活、互相扶持到老的古語,但如今卻是越來越難做到。近日有網友分享一張照片,一對滿頭白髮的老夫老妻在路邊吃飯,阿嬤一個舉動讓網友忍不住直呼「是真愛」。
閱讀更多
2022-06-12
張家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表示,陳時中指揮官上午自覺有相關症狀,使用 家用 快篩試劑檢驗,結果為陽性,已透過通訊診療判定為確診,將進行居家照護,目前身體狀況良好。昨天陳時中才預計週日確診數會較週六低,加上重大政策已經宣布,疫情看起來還算穩定,因此週日記者會原本即暫停一次,卻傳出他自己快篩陽確診。
閱讀更多
2022-06-08
中時新聞網 葉思含
日前新竹地區一名年輕首購族,購入人生第一間預售屋,收到稅單後才驚覺今年房屋稅要繳約1.5萬元,但詢問周遭朋友,房價差不多的一間新北市中古屋,房屋稅竟只要4000餘元,兩者有3倍多的差距,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提醒,「新高大」是導致房屋稅負擔增加的主要原因。
閱讀更多
8/ 22
第 8頁,共 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