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3
謝雪文(雪兒Cher)
20歲沒沒無聞,30歲壯遊成名,40歲的我,反思來時路,逐漸慢慢理出一些屬於我這年紀的中年生活哲學。
閱讀更多
2024-10-23
金熹暻
有個小故事讓我切身感受到,不婚不生的女性幾乎一生都會因為沒有孩子而被貼上負面的標籤。這是在二○一九年秋天,前公平交易委員長趙星郁( 조성욱 )舉行人事聽證會時發生的事情。某國會議員在提問過程中突然問道:「妳還沒有結婚吧?雖然個人發展很好,但還是希望妳能對國家發展有所貢獻。」趙前委員長當時是五十五歲的不婚女性。那位議員沒有停止無禮的行為,他繼續問道:「出生率低會毀掉我們的國家,如果像候選人這樣優秀的人有生育的話,我就認為是滿分的候選人。」
閱讀更多
2024-10-14
黃靖文
我國《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1月上路,是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法律,5年多來累積8萬多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只是,若以我國成年人數來推算,簽署比率還不到1%。《病主法》最大推手、前立委楊玉欣,本身受罕病所苦。她說明,人生充滿無常,我們都會無法預期何時遭逢意外,在意識清楚時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是立刻要做的事」。她認為,接受、拒絕醫療行為是基本人權, 政府 應全額補助預立醫療決定的諮商費用。前身為病人自主研究中心,現在於第一線推廣預立醫療決定的為愛前行基金會副執行長邱宇晨坦言:「在台灣,即便是年過六旬的退休族,都認為自己離生死議題還很遠,更遑論年輕族群。」(原文刊載於2024/8/20,數據更新時間為2024/10/14)
閱讀更多
2024-10-08
NOW健康
編按:以華視《台灣靈異事件》鐵頭警探一角走紅的男星汪建民,驚傳於昨(10/7)日晚間病逝,享年56歲。汪建民在去年10月因背部劇痛,檢查發現罹患肺腺癌4期,今年7月傳出癌細胞擴散至頸椎、脊椎,連腦部也出現2顆腫瘤。他受訪時曾透露,常走幾步就得停下來休息,由於右肺有大顆腫瘤,會影響呼吸,因此體力極差,「比較麻煩的是,腦中的腫瘤會導致癲癇,治療過程中要吃抗癲癇藥,否則連走路都會摔倒,曾在家癲癇發作,完全失去意識,送醫住了5天」。一路支撐他的,是已經85歲罹癌又失智的母親,汪母2010年得了淋巴癌,5年後又因中風引發失智症,汪建民與妹妹合力照顧,坦言最怕妹妹說:「我不幹了」,也怕安養中心打電話來說:「你媽媽我們照顧不了。」他先前曾透露,母親14公分的淋巴腫瘤,化療4年後已好轉,深信自己能夠挺過難關。治療期間因腫瘤慢慢變小,甚至可以工作,狀況一度好轉。不過他1個多月前再度入院,遺憾挺不過難關,於昨晚間安祥辭世。汪建民曾表示,他平日不菸不酒,竟也罹患肺癌,引發國人對於肺癌的關注。醫師表示,隨著NGS檢測納入健保,無論是常見或罕見的變異基因,肺癌病友都有機會及早發現,但期待相對應的藥物也能加速給付,提高癌藥可近性,避免陷入「有藥無法用」的窘境。
閱讀更多
2024-10-07
梁順子
編按:作者梁順子女士,從37歲開始擔任首爾訓誡所教化委員,晚年透過演講、個人諮商和寫作度過餘生。2010年罹患大腸癌後,雖歷經兩次手術,仍於2014年辭世,享壽73歲。《人生的公式》是她65歲時寫的暢銷書《人生九段》(인생 9단)的再發行,該書至今已銷售超過50萬冊。「要拔釘子時只有槌子,要煮火鍋時卻只有煮麵大小的鍋子,肯定會很吃力。」這時若能透過一些合適的「工具」,將會比徒手更容易解決問題。人生也是,雖然很苦很累,但跟數學一樣,有公式才好解題。練習「寫遺書」,能讓我們活得更加輕鬆、坦率。把你的牽掛和執著全都吐露出來,就可以平順安心。
閱讀更多
2024-09-28
李季洋
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2026年預計將突破20%門檻,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快速老化的人口結構, 政府 、民間和高齡族群自己該如何確保老年生活品質,已成為不容擱置的議題。《今周刊》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其中富雅退休生活邀請嘉裕西服前總經理、《退休練習曲》作者江育誠、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柏憲及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周道君分享,除了妥善利用政策提供的社區資源,多培養興趣、多運動和妥善選擇生活空間也都是幸福熟齡人生的關鍵。
閱讀更多
2024-09-27
林暐鈞
《今周刊-幸福熟齡》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在身心養生保健講堂部分,邀請到蓮花基金會董事長黃宗正以《從樂活到終活,智慧的人生》、Gaia Torah行銷長黃韋寧、Gaia Torah亞太區代言人唐豪悅醫師以《寵愛自己,喚醒天然重生之美》為題分享,為蒞臨的大家預備美好的老後人生。
閱讀更多
2024-09-27
蘇芳禾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周刊舉辦2024年第八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精神科權威、暢銷書作家和田秀樹(Hideki Wada),分享「為自己打造隨心所欲的幸齡人生」。不同於大部分醫生叮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和田秀樹認為,補充足夠營養,做想做的事就可以了,「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才是長者最重要的心態!」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致詞時表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會超過20%, 政府 、社會、企業到家庭準備了多少?梁永煌說,今周刊每年舉辦的活動中,這是最有急迫感的,論壇邀請日本老年醫學的權威、在此領域耕耘長達35年的和田秀樹專講,也邀請許多專家從各面向分享如何面對老化。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致詞時指出,總統賴清德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重視長者在各面向的生活,台灣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是挑戰也是機會。他說, 政府 長照3.0預算從824億再擴大到926億,關懷據點破1萬5千個,未來結合長照輔具和AI技術、「大家醫計畫」等,加強推動長者照顧,迎接超高齡社會,同時創造更多價值。
閱讀更多
2024-09-25
李瑞瑾、林怡妏
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上路,意在打擊炒房投資客,卻衝擊有實際換屋需求的民眾,對此房市專家教戰四種因應策略、兩種申貸管道,民眾可多評估比較。
閱讀更多
2024-09-18
郭美懿
許多人自認財產不多、親友關係疏離或覺得觸霉頭,不願預立遺囑,但日前新北市卻爆發黑心里長勾結警察、書記官「偽造遺囑」,將獨居老人的財產遺贈給詐騙集團,得手超過1.4億元!對此,律師蘇家宏在臉書發文提醒,「你不寫遺囑,過世後竟然有人幫你寫?遺產全進詐騙集團口袋」,建議獨居者都應有寫遺囑的習慣,讓「真遺囑」來保護你一生奮鬥的成果,溫暖你的家人。
閱讀更多
6/ 30
第 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