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
皮耶洛‧費魯奇
有沒有一種人可以稱為喜樂專家的?我相信有而在我認識的人當中,最當之無愧的就是羅貝托·阿薩吉歐力。綜合心理分析的創始人。
閱讀更多
2021-01-14
李易紓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大家耳熟能詳,對抗癌症最好的方式,而研究顯示,乳房攝影才能夠有效地偵測早期乳癌,達到降低 死亡率 的效果,但往往因為檢查過程疼痛不舒服,所以不少女性都會抗拒不想做乳房攝影。
閱讀更多
2021-01-07
陳晉興, 陳保中
為什麼肺癌確診時,大多已進入第3期、甚至第4期?無聲無息的早期肺癌,該如何達到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目標?
閱讀更多
2020-12-29
聯合報 / 記者黃惠群
國健署今公布「2018年癌症發生資料」,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6131人,較2017年增加4447人。2018年女性肺癌發生人數首度超過女性大腸癌,乳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標準化發生率持續上升,標準化 死亡率 持平,但甲狀腺癌女性為多數,而男性惡性機會較大。男性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及 死亡率 呈上下震盪趨勢,其中30至49歲口腔癌發生率降幅2成,可能與年輕族群嚼檳榔及抽菸率下降有關。
閱讀更多
2020-12-21
李易紓
大腸直腸癌已經蟬聯12年台灣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為提升民眾對大腸直腸癌早期篩檢與治療的重視,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首度發布「大腸直腸癌治療地圖」。
閱讀更多
2020-12-18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張明才醫師 創健 營養師
中央氣象局發佈入冬新低溫特報,一項研究顯示,氣溫每下降10℃,心臟病發病的風險會增加7%。流行病學研究發現,50歲以下男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比女性高出許多;但女性從50歲以後,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卻逐漸追上、甚至高過於男性。年末之際,守護人體發電機絕對是重中之重。
閱讀更多
2020-12-10
李易紓
「癌王」胰臟癌好發於50-60歲中年族群,除非癌長在胰臟頭部造成黃疸,否則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發現,到了晚期出現背痛、上腹痛等症狀,也常會以為是其他病症到其他科別求診,最後體重減輕、癌末症狀浮現才就醫,導致許多患者診斷時間較晚。
閱讀更多
2020-12-08
李易紓
不少熟齡人士,喜歡在天冷時,天天吃清粥小菜當一餐,卻沒有攝取足夠蛋白質,長期下來,可能造成肌肉量流失、肌力衰退,甚至罹患肌少症。除了身體無力、精神疲倦,日常生活大受影響外,嚴重還可能導致失能、 死亡率 提高。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郭柏良提醒,若要遠離肌少症,擁抱樂齡生活,需要注意日常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取量。
閱讀更多
2020-11-25
李易紓
隨著國人飲食習慣日漸西化,食物中的油脂含量也額外增加、纖維的攝取量減少,不但導致心臟血管疾病增加,大腸直腸癌罹患率也節節上升,10大癌症排行榜中,無論男女,大腸直腸癌都牢牢佔據第1名。
閱讀更多
2020-11-13
照護線上
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很高興邀請到血管外科的柯博仁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想要跟柯醫師討論的是,什麼是主動脈瘤?它跟一般的腫瘤有什麼樣的差別?
閱讀更多
24/ 30
第 24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