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6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新聞稿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將於12月5日至8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登場!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以「精準創新、邁向卓越」為主題,聚焦突破性的「AI新藥研發」。在醫學大學、醫學中心與生醫產業優勢上,與國際著名生物醫藥研發的日本京都大學成立全球研發中心。內容圍繞「再生醫學」、「精準醫療」、「智慧醫療」、「特色醫療」及「創新研究」五大核心,全面呈現醫療創新與臨床應用的最新突破。
閱讀更多
2024-12-05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2025年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突破20%,扶老比逐漸攀升,估計到了2040年,每2位就業者將負擔一位老年人口的 生活 與醫療照護需求。而高齡化所帶來的挑戰,臺灣將如何透過科技創新,導入AI智慧改善長者的 生活 品質,打造更優質的照護與居家 生活 ?
閱讀更多
2024-12-05
NOW健康
根據2023年11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數據顯示,口腔癌在我國10大癌症中排名第5,而在男性癌症發生率中更名列第3位。在治療上,傳統癌症治療以手術、放化療為主,但仍有復發和轉移的風險。近年來,由於中醫藥生物科技的進步,口腔癌的治療上,無論口腔內各種細胞病變的控制、修復,已可以獲得很大的成效,改善快且痊癒率高。
閱讀更多
2024-12-05
黃軒 /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編按:縱橫文壇半世紀的作家瓊瑤昨(12/4)被發現在淡水住家輕生逝世,享壽86歲。瓊瑤與平鑫濤鶼鰈情深,在丈夫過世前親見他因中風、失智臥床,最終只能倚賴鼻胃管維生,讓瓊瑤關切「善終權」,也曾發表言論支持「安樂死」。瓊瑤身後更由友人在臉書發出千字遺言,盼未來能找到人道方式,幫助「老人」們快樂的「歸去」。對此,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在粉專發文,表示高齡者面對老病的身心痛苦,易萌生離世念頭,瓊瑤絕非孤例。但他認為瓊瑤雖有死亡教育的觀念,卻未曾擴及到家庭中每個成員,呼籲各界應關注生死教育議題,並落實「預立醫療諮商(ACP)」,「才能安樂善好自己的死亡!而不是輕生!」
閱讀更多
2024-12-04
NOW健康
肌少症在老年人中相當常見,但自我覺察到風險者卻少之又少,許多長輩常因跌倒受傷、骨折,就醫後才發現罹患肌少症,但這一摔恐慘賠了健康。重仁骨科醫院梁峻銘醫師表示,醫院中常見老人跌倒後導致長期臥床,這樣不僅慢性病容易上門、肺部感染風險提升,未來1年死亡風險恐高達20%。若不希望人生餘命的最後10年躺在床上被照護,那就一定要及早透過飲食、運動等習慣,保有身體日常 生活 功能自如狀態,預防肌少症發生。
閱讀更多
2024-12-04
郭美懿整理
年終歲末之際,許多人已著手準備大掃除,但當你環顧四周,面對家中堆積成塔的「以後可能用得到」的物品,或是衣櫃裡一疊疊塵封已久不會再穿的衣服,是否無從下手、遲遲不知該從哪裡整理起?這些看似常見的囤積現象,一旦情況逐漸加重到影響日常 生活 ,例如 生活 空間明顯受限、無法正常使用家具等,就可能需要特別留意,因為這可能是患上「囤積症」的警訊!
閱讀更多
2024-12-03
數位內容部
再過兩個月就是農曆新年,對許多家庭來說,這是團圓歡慶的美好時刻。然而,對於弱勢家庭而言,年夜飯卻可能成為奢望。幸運的是,在統一超商公益募款平台、台灣大心社會福利協會、中華民國老人福利關懷協會等多家社福機構與企業的攜手下,這些家庭終於有機會感受到久違的溫暖。
閱讀更多
2024-12-03
枡野俊明
隨時隨地戴著面具十分地危險。我這麼說是廢話─一旦戴上面具,就完全看不見面具底下是怎樣的臉、有什麼樣的表情了。就算大壞蛋惡狠狠瞪著我們,只要他的面具是笑臉,外加聲音聽不出情緒的話,大壞蛋也可以看起來是「溫柔好人」。從「隱藏本性」的角度來說,面具是非常方便的東西。
閱讀更多
2024-12-02
郭美懿
床墊龍頭「床的世界」總經理陳俊傑上週六(11/30)驚傳過世,享年51歲。據瞭解,陳俊傑是上週六爬樓梯時不慎失足摔倒,撞到頭部造成顱內出血,送醫後搶救無效。對此醫師示警,一般以為年輕人比較耐摔,但如果單純看頭部撞擊這件事,「年輕人的頭,比老人更不耐摔」,即使發生當下未出現明顯傷勢,也千萬別輕忽腦出血或腦創傷帶來的後續病變。
閱讀更多
2024-12-02
林暐鈞
探討高齡社會善生、善終與靈性關懷之需求!蓮花基金會30周年,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靈性關懷國際研討會,於下午場邀請正向人成長中心陳登福願景長、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彭仁奎醫師、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陳炳仁醫師、臨床佛教宗教師總督導普安法師蒞臨演講,期盼與眾人一同邁向熟齡的幸福未來。
閱讀更多
27/ 30
第 2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