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2
林芷揚
「說實在,我們做父母的雖然很愛孩子,但是我們傷害的,更多。」坦然說出這句話的,是以抗癌成功聞名的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教授韓柏檉。罹癌前,他坦言自己的個性驕傲、不懂得體諒別人,與太太及女兒常發生摩擦。罹癌後,他一點一滴改變自己,尤其是太太後來也罹癌,卻提早一步離開之後,韓柏檉更深刻領悟了「愛」的真諦。(原文刊載於2020/7/22,更新時間為2022/4/7)
閱讀更多
2020-07-21
保坂隆
細川護熙先生年輕時擔任新聞記者,之後轉為政治家,最後就任內閣總理大臣,直到六十歲,以「迎接還曆之年」為由而從政界引退,現在在伊豆湯河原一帶自耕自食,遇到下雨天時就看看書,盡享耕讀樂趣。偶爾也會致力於陶器和漆器等工藝品的製作,或者是寫寫書、畫畫圖……
閱讀更多
2020-07-21
上野千鶴子
我之所以研究照護相關問題,是希望自己能成為「聰明的消費者」,否則就無法得到令人滿意的服務品質。以下是依據我研究成果所整理出來,如何能享受良好照護服務的方法,換句話說,就是受照護者應具備的十大素養。
閱讀更多
2020-07-21
哈爾.埃爾羅德(Hal Elrod)
過去6年來,我自認一直過著「防癌」生活,甚至已經吃了10幾年以有機植物為主的飲食,搭配少量草飼、不含激素的高品質肉類;還定期運動、每日靜心。我保持 真心 的愉悅,積極將壓力維持在最少狀態;我不太喝酒,只有偶爾喝點啤酒。
閱讀更多
2020-07-15
黃柏威
講到伴侶間的衝突,《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裡的一幕,也是我常講的故事。
閱讀更多
2020-07-15
黃柏威
回到古老經典裡的字句:「人單獨生活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合適的伴侶來幫助他。」(創世記 2:18)再次細看,你會發現它說的是「單獨生活」不好,而非「單身」不好。這兩者的區分,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澄清自己對於親密關係的思考。
閱讀更多
2020-07-13
郭瑞祥, 陳建豪
學者過勞猝逝的新聞,愈來愈常出現。但從來沒想過,自己也會成為可能的「死亡候選人」。四十歲那年,我被確診為肝癌患者。過去,工作占據我絕大多數的時間心力,但在死神逼近那一刻,我最放不下的,卻不是工作,而是最親愛的家人。
閱讀更多
2020-07-07
蔣雅淇
不要想用冷戰或是火辣的開罵去改變一個人,也不要奢望用碎碎唸的方法讓任何人有不同的心意,你只能改變自己的眼光,然後用無限的愛去包容,重點還要不求回饋耐心等待。
閱讀更多
2020-07-01
郭瑞祥
學者過勞猝逝的新聞,愈來愈常出現。但從來沒想過,自己也會成為可能的「死亡候選人」。40歲那年,我被確診為肝癌患者。過去,工作占據我絕大多數的時間心力,但在死神逼近那一刻,我最放不下的,卻不是工作,而是最親愛的家人。
閱讀更多
2020-06-23
郭瑞祥, 陳建豪
糗完別人,怎麼也得說說自己。我的綽號是「小飛俠」,如此得名,來自體能還不錯、拍照時總能跳很高,不過當我做事太過嚴謹、做人太過嚴肅,就會有人打趣地笑說,得趕緊幫我物色女朋友,好柔和我的緊繃,也免得我深陷工作,都像在跟工作談戀愛,快娶工作「續弦」了。
閱讀更多
30/ 30
第 3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