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
吳淡如
界線模糊會造成什麼影響,我相當有經驗。我的父母都是循規蹈距的教師,耳根子也軟。只要有人來說我們家孩子什麼,他們一律要求我們改進。問題在於有些人的意見是相左的,所以他們的要求可能是今天A,明天B,飄忽不定。 我媽對我要求的唯一標準,就是「符合旁邊所有大人的標準」,還有「一定要跟大多數人一樣」、「誰覺得好就要怎樣」……,這還真的是童年陰暗的回憶。
閱讀更多
2024-01-28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退休規劃是每個人邁入老年生活後的首要課題,為因應醫療支出及生活開銷,不少人在年輕時就已開始儲備足夠的退休金流。然而,與悠閒享受養老金、退休福利、退休生活的理想相比,現實往往很殘酷。日本就有名前菁英教授,儘管月領退休金28萬日元(約新台幣5.9萬元),仍因缺乏退休金的理財規劃,晚年瀕臨破產,被迫過上節儉的生活,更一度為經濟窘迫潸然淚下。
閱讀更多
2023-12-07
劉秀枝
一向以為自己老有所備,因為個性獨立、生活簡單,靠著退休金,老後生活應無虞。但隨著年齡增長,看看發生在身邊親友的現況,就不敢斷言了。
閱讀更多
2023-11-12
呂秋遠
編按:近日一名自稱離婚律師的網友,在網路論壇Dcard以「媽蟲們真的不要鬧」為題發文,形容不少家庭主婦是「媽蟲」,「生了一個孩子就像吃了無敵星星」,在小孩上了幼兒園、甚至小學後仍不出去工作,在家沒生產力、寄生老公一輩子等等, 「被離婚也不用太驚訝」,引發網友不同看法。對此,律師呂秋遠發文回應,據他的實務經驗,結婚在台灣、以至於全亞洲的社會體系裡,對女人來說就是一件「穩賠不賺」的事,即便有所謂的「媽蟲」,他經手案例中也是少之又少。呂秋遠反問,「家庭主婦」這份沒升遷、沒同事、沒加班費,偶爾偷懶喝杯超商咖啡、有時候去百貨公司買點化妝品,就會被說是「媽蟲」的工作,到底應該拿多少薪水?可是一旦走到離婚一途,男人卻往往認為老婆生產力、只會花錢,因此奉勸女性同胞們別死守「這個家沒有我怎麼辦」的觀念一味犧牲,要好好愛自己。
閱讀更多
2023-11-08
姜桓國
我從2004年開始投資,把能讀的相關書籍和論文都讀過了,我也寫了投資相關書籍,也曾和別人共同翻譯過外國的投資書籍。不久之前,我仍能把投資當成興趣,就算周圍的人對投資沒有興趣,我也不在乎。畢竟,每個人的興趣不可能都一模一樣。
閱讀更多
2023-11-05
吳淡如
萬事萬物都是投資。這個理論來自於日本知名的財經作家,也是重要金融機關的投資長奧野一成。用你的機會成本選擇一件事來做,就是十足的投資行為。他舉的例子是一個學生參加桌球社,下課後花許多時間練習,最後贏得比賽,這也是一種投資行為。能夠拿來投資的籌碼,不只金錢,還有時間。你投資時間去麥當勞打工,賺取工讀費用,不管是當學費、生活費還是娛樂費,那都是投資行為。
閱讀更多
2023-10-20
劉秀枝
一向以為自己老有所備,因為個性獨立、生活簡單,靠著退休金,老後生活應無虞。但隨著年齡增長,看看發生在身邊親友的現況,就不敢斷言了。
閱讀更多
2023-10-16
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
四年前台灣制定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主法),衛福部最新統計,迄今僅有六點二萬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意願書」,三點九萬人願意安寧。為提高民眾意願,衛福部長薛瑞元昨公布三大措施,其中最快明年起,由健保支付每小時二千至三千多元諮詢費。
閱讀更多
2023-10-16
橘世代編輯部
台灣人壽與政大商學院在今年6月共同發布「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報告,發現台灣民眾開始退休準備平均年齡為36.99歲,甚至有3成以上20歲至29歲的年輕人,已經開始布局退休的準備,顯示大家對提早退休 的渴望。然而,以退休年齡65歲、人均餘命81歲條件計算,退休後還有近20年的光陰,到底怎麼樣的退休生活適合自己?又要為退休生活準備什麼呢?
閱讀更多
2023-09-25
丁菱娟
在第人三生退休之後,賺錢的能力弱了,能花錢的時間變多,趁我們體力還行,身上有些 積蓄 ,子女都長大了,這是花錢的最好時機,不需要愧疚,自己掙的錢自己花,用在對的地方,值得的地方,來為我們的第三人生增加一點色彩。
閱讀更多
3/ 22
第 3頁,共 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