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8
山田知生
史丹佛大學教授紐森(Eric Knudsen)數十年來的研究顯示,只要改變「面對事物的方法」,即使過了25歲,仍能和兒童或25歲以前的年輕人一樣,甚至擁有更好的成長空間。在25歲之前,學習新知是人的本能,就算不用刻意 練習 ,人也會自然而然地學會許多新知識;然而成人會因為大腦「偏愛簡化」的機制,盡可能選擇已知的事物、排斥變化,為了不受限於大腦本能,成人更需要有意識地專注、行動與休息。
閱讀更多
2022-09-07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苦惱肥胖的人巴不得體重減輕,但就算是急速減肥,一個月內減重太多,也不是好現象。白雁老師提醒,如果沒有刻意減肥、食慾改變和大量運動,卻無緣無故掉了幾公斤的重量,很可能是疾病降臨的警訊。
閱讀更多
2022-09-06
優照護
從小,我就是爸爸的心肝寶貝,雖然上面還有個哥哥,但好東西總是我先拿、我先吃,因為有爸爸!功課不好?「沒關係,女孩嫁個好丈夫就行了」爸爸說。愛美愛花錢?爸爸很驕傲,因為我就是他心目中最漂亮的洋娃娃。
閱讀更多
2022-09-04
末羊子
常常會有人問我:「明明喜歡簡單生活的感覺,但還是一直會有購物慾望跑出來,要怎麼辦?」,其實我自己也偶爾會遇到這樣的狀況,但為了漸進式地調整物慾,學著和這份自然產生的渴望共存,而不是在短時間內趕盡殺絕,我認為透過「只買百分之百喜歡的物品」,可以滿足想要購物的心情,也能讓買來的物品不這麼快被淘汰。(原文刊載於2021/1/14,更新時間為2022/9/3)
閱讀更多
2022-09-02
倫.奧德斯基
「做出一個完美的決定」,其實是個令人畏縮的前提,因為所有的決定都有其利弊,我們通常是面對幾個不完美的選擇,得在其中選一個出來。在每一種情況下,我們都有可能失去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並選擇一個有明顯缺點的選項。
閱讀更多
2022-09-02
山田知生
近幾年來我在史丹佛大學配合許多組織,研究「處於壓力狀態下的人,用什麼樣的呼吸節奏可以儘快調整好呼吸,恢復到平常的自己」。目前雖然還在實驗的初期階段,但已經逐步累積數據,顯示「吸氣兩次,完整吐氣一次(2in-1out)」的節奏,只要重複兩至四次,就可以調整好呼吸。
閱讀更多
2022-09-01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莊小姐曾是科技公司的專業財務管理師,無奈賺到財富卻賠了健康。每天工時長,到了下午就精神不濟、全身痠痛;工作壓力繁重,到了晚上仍無法放鬆入睡。惡性循環下,每天都拖著疲累不堪的身軀上下班,才30出頭的年紀,已出現記憶衰退現象,嚴重骨質疏鬆相當於60、70歲的衰老體況。
閱讀更多
2022-08-30
陳名珉
我是在沒有準備下收到老媽再婚的消息,雖然心裡早就有數,但事實發生的時候,心情還是複雜的。訊息透過Line發過來,只有四個字:我結婚了。乾脆俐落,典型我媽的個人特色—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只講結論。
閱讀更多
2022-08-25
呂佩芬
不害怕傳統葬儀禮俗,誤打誤撞進而踏入殯葬業的許伊妃,是台灣第一位獲得日本認證的納棺師,回國後創辦「和光里」推動「終活服務」,透過生前的死亡學習活動,讓大家可以在終點發現起點,學習好好生活著。「 人不怕死,只怕沒有好好活過。」—和光里hekali創辦人 許伊妃
閱讀更多
2022-08-25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深受椎間盤突出困擾的黃先生,腰椎第4、5節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不但經常閃到腰,還曾在床上爬了半個多小時才有辦法翻身,骨科及神經外科醫生都建議一定要開刀,否則腰痛、腳麻不會好。
閱讀更多
30/ 30
第 3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