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1
李易紓
胰臟病灶在臨床上,一般初步分為實體腫瘤或囊腫,其中的實體腫瘤,就包含最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王」胰臟癌、神經內分泌腫瘤、偽腫瘤,囊腫則包含單純水泡、漿液性囊腫、黏液性囊腫 、偽囊腫,有時候實體腫瘤壞死後,中心也會造成類似囊泡的構造。
閱讀更多
2021-05-07
NOW健康
前列腺癌又稱攝護腺癌,是男性獨有的癌症,依衛福部107年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7人,位居男性10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5位。泌尿科醫師呼籲,年過50歲的男性如有排尿障礙就應提高警覺,並儘早至泌尿科診所接受PSA檢查,倘若能早期診斷並採取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攝護腺癌的預後較佳。
閱讀更多
2021-04-29
照護線上
台灣洗腎人口龐大且逐年增加,據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我國洗腎人口已超過9.2萬人,更是被冠上「洗腎王國」的稱號。民眾們普遍將洗腎的元凶歸咎於飲食習慣或糖尿病,然而卻有很多人不知道,約有10%接受透析治療(即洗腎)的患者,是因遺傳疾病—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導致腎功能快速下降而洗腎。
閱讀更多
2021-04-27
NOW健康
「曾經得過胃潰瘍,治療後還是會不時犯一下胃痛,但只要吃腸胃科醫師開的胃藥就可以減緩不舒服。這次沒想到連吃胃藥都沒有改善,工作一忙也沒有多想,突然驚覺這次一痛就是半年過去了!」28歲的張小姐因持續的胃痛,連吃藥都無法解除不適而困擾。
閱讀更多
2021-04-21
楊雅馨
許多女性一聽到卵巢囊腫,就會認為是罹患了癌症,然而絕大多數的卵巢囊腫都與生理期有關,因此,遵循醫師囑咐、按時回診才最重要。
閱讀更多
2021-03-05
郭漢崇
就像策略長張聖原醫師告訴我的:「我們人到了這個年紀,遲早都會得到一種疾病或是癌症,如果有那麼多疾病可以選,我想每位泌尿科醫師一定會選擇攝護腺癌。因為這個病只要早期發現,就可以早期治療而痊癒,比起其他惡性的癌症,攝護腺癌的病情進行緩慢很多,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療。」
閱讀更多
2021-02-23
李易紓
駐泰國前代表李應元週四(11/11)晚間於台大醫院病逝,享壽68歲。李應元今年8月宣布辭職回台灣,當時提到自己因感染大腸桿菌,體力已經不堪負荷,因此決定請辭,後傳出他罹患的是罕見癌症「壺腹癌」,1年多前發現,但應為晚期無法動刀。李應元返台後至台大醫院住院,期間總統蔡英文曾前往探視,一度傳出病況控制住,但最後仍不敵病魔在今晚離世。
閱讀更多
2020-12-10
李易紓
「癌王」胰臟癌好發於50-60歲中年族群,除非癌長在胰臟頭部造成黃疸,否則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發現,到了晚期出現背痛、上腹痛等症狀,也常會以為是其他病症到其他科別求診,最後體重減輕、癌末症狀浮現才就醫,導致許多患者診斷時間較晚。
閱讀更多
2020-11-25
NOW健康
60歲的曾先生工作穩定、作息正常,平常沒有健檢習慣,也幾乎不看醫生。日前出現疲倦、無力、沒食慾的情況,原以為多休息就會好,但體重卻開始不明原因減輕,3個月的時間就下降約16公斤,後來更因持續嘔吐,甚至影響進食,才前往就診,檢查發現曾先生已是第4期胃癌,且腫瘤已侵犯至周邊臟器。
閱讀更多
6/ 16
第 6頁,共 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