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腺癌

顯示第 1411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癌症時鐘再快轉!營養師教您吃出防癌新高度

tCol 2021-02-01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創健 營養師

癌症時鐘再快轉!營養師教您吃出防癌新高度

癌症已蟬連38年為國內死因之首,癌症的成因,絕大部分是因為基因受損,特別是基因控制的失調,經過數十年慢慢產生癌細胞。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全世界一千萬的癌症死亡者,如能早點注意飲食,減少外來致癌因素,一定可以減低三至四成的罹癌機率。

閱讀更多

「我不要插滿管線躺著!」癌末媽心願兒照辦:人生最後一課,她教會我如何過好生活

tCol 2021-01-26

優照護

「我不要插滿管線躺著!」癌末媽心願兒照辦:人生最後一課,她教會我如何過好生活

「說來慚愧,關於如何成為更好的人,我是直到開始照顧媽媽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連先生緊接著說「陪伴媽媽抗癌的過程,也算是讓我的認知有了全面的更新,尤其是如何生活」。

閱讀更多

女性肺癌急轉彎,罹癌人數超越大腸癌奪冠!

tCol 2021-01-25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陳建志院長

女性肺癌急轉彎,罹癌人數超越大腸癌奪冠!

根據國健署公布最新107年「癌症登記報告」,2018年女性肺癌發生人數首度超過女性大腸癌,相較前兩年仍持續攀升中。由於肺癌很難早期發現,惡化快速又易復發,不是最高發病率的癌,但卻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閱讀更多

甲狀腺結節5%是惡性!超過0.5公分穿刺確認是否甲狀腺癌,醫:穿刺前6種保健品別吃

tCol 2021-01-20

楊雅馨

甲狀腺結節5%是惡性!超過0.5公分穿刺確認是否甲狀 腺癌 ,醫:穿刺前6種保健品別吃

甲狀腺結節聽起來很嚇人,其實是內分泌門診常見的疾病。絕大多數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極少比率為癌症,但仍應定期追蹤。

閱讀更多

55歲後肺癌發生率大增!要早5-10年揪肺腺癌病灶、結節,LDCT比X光有用

tCol 2021-01-20

李易紓

55歲後肺癌發生率大增!要早5-10年揪肺 腺癌 病灶、結節,LDCT比X光有用

2019年有9701人死於肺癌,連10年居癌症死因第一位,平均每54分鐘就有一位死於肺癌。由於現在空氣中PM 2.5平均濃度越來越高,醫師建議做全身健康檢查時,應納入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才有機會揪出病灶----惡性結節(原位癌),因為LDCT可比胸部X光提早5-10年發現肺癌、肺 腺癌 ,得到更好的治癒率。

閱讀更多

胸部X光「無異常」卻肺癌末期…台大權威:出現這6種症狀就不妙,早期發現方法是這個

tCol 2021-01-07

陳晉興, 陳保中

胸部X光「無異常」卻肺癌末期…台大權威:出現這6種症狀就不妙,早期發現方法是這個

為什麼肺癌確診時,大多已進入第3期、甚至第4期?無聲無息的早期肺癌,該如何達到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目標?

閱讀更多

勃起障礙、精神不佳 40歲後男性更年期的8個判斷指標,4方法能改善

tCol 2020-12-31

李易紓

勃起障礙、精神不佳 40歲後男性更年期的8個判斷指標,4方法能改善

許多人都以為更年期是女性的專利,其實不然。男性更年期的定義有2大必備條件:血液中男性賀爾蒙「睪固酮」濃度不足,並且出現更年期相關症狀。而男性更年期在定義上,沒有年齡的限制,相較於多數人在40-50歲開始出現,也有些人早在30歲就發生。

閱讀更多

癌症登記報告出爐》女性肺癌發生人數首度超越大腸癌!乳癌、子宮體癌發生率續升

tCol 2020-12-29

聯合報 / 記者黃惠群

癌症登記報告出爐》女性肺癌發生人數首度超越大腸癌!乳癌、子宮體癌發生率續升

國健署今公布「2018年癌症發生資料」,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6131人,較2017年增加4447人。2018年女性肺癌發生人數首度超過女性大腸癌,乳癌、甲狀 腺癌 、子宮體癌標準化發生率持續上升,標準化死亡率持平,但甲狀 腺癌 女性為多數,而男性惡性機會較大。男性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呈上下震盪趨勢,其中30至49歲口腔癌發生率降幅2成,可能與年輕族群嚼檳榔及抽菸率下降有關。

閱讀更多

50歲後尿急、頻尿,是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癌?醫師:這數值若偏高,快就醫釐清

tCol 2020-11-13

李易紓

50歲後尿急、頻尿,是攝護腺肥大或攝護 腺癌 ?醫師:這數值若偏高,快就醫釐清

攝護 腺癌 已躍升為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第5位,由於早期沒有明顯徵兆,只有尿急、頻尿或小便不順和夜尿等症狀,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症類似的症狀,患者往往延誤到骨骼轉移才有疼痛現象。醫師說,攝護 腺癌 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基因、遺傳、發炎、感染、高脂飲食都是危險因子,常見症狀包括頻尿、排尿困難、血尿等等,預防方法除了定期檢查外,日常均衡飲食,少吃油炸等高脂食物、攝取充足蔬果和全穀類,補充番茄、黃豆及其製品都很重要。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