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歐文‧亞隆, 瑪莉蓮‧亞隆
每天,躺在客廳沙發上,從落地窗望出去,院子裡的橡樹及常綠植物映入眼簾。此時正是春天,我看到高大的加州白橡不斷冒出新嫩綠葉;今日稍早,於我們家前緣與歐文辦公室之間的雲杉上,見到一隻貓頭鷹棲停;也可以看到菜園一角,兒子里德在那兒種了番茄、青豆、黃瓜及南瓜。他要我想著蔬菜收成的夏日,到那時候,我也會「好多了」。
閱讀更多
2021-06-21
李易紓
每年因骨質疏鬆症,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病人約有6萬名,65歲以上發生的機率就高達1/4。過去病人多以 臥床 、藥物或背架支撐等保守療法為主,治療時間較長,甚至有些較嚴重的病人 臥床 不起,導致肺炎、褥瘡、泌尿道感染、深部靜脈血栓等併發症出現。
閱讀更多
2021-06-18
Ariel何思瑩營養師
這波第三級警戒,後期勢必會有更多醫療需求,不論是健康、亞健康,或者已有慢性病的人,皆可能因為待在家、久坐,而出現生理或心理上的問題。
閱讀更多
2021-06-11
照護線上
「醫生,我先生都會一直問同樣的問題,才剛講過的話,馬上就忘記。他從前愛看電視,現在卻連遙控器都不會用,而且常搞不清楚白天、黑夜。」老太太一臉擔憂地說,「前幾天出門去散步,結果竟然在公園迷路,走不回來。怎麼會這樣啊?」
閱讀更多
2021-06-11
小虎文
「我想我會做到死的那一天吧!」臉色紅潤的洪蘭,用她溫柔韻致的聲音娓娓道來,退休後的3年多來,她的日子過得忙碌,卻更加充實自在。研究腦科學的她說,想要老年生活有品質,遠離阿茲海默症,多動腦就對了 !
閱讀更多
2021-05-18
HEHO健康網
疫情持續升溫,急診接連數日,都有大批民眾擔憂而來篩檢,把急診量能擠爆了!振興醫院急診室田知學醫師,昨天(17 日)晚間也在臉書透露急診狀況,一名民眾需要急救,但考量室內有大批篩檢民眾的安危,在不清楚該名民眾是否有相關接觸史或風險,「眼下只剩下戶外能插管」,最後家屬選擇放棄急救。台灣急診醫學會也呼籲,醫院留給有症狀、真正需要的患者、沒事別來!
閱讀更多
2021-05-17
林暐鈞整理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台灣,至17日止,連3天累計新增719例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案例,指揮中心呼籲,防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視同作戰,減少獵巫,全面一同合作共同對抗疫情,努力讓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數降低,甚至確診歸零。為防範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再急速攀升,以及圍堵確診人數以及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在四處流竄,指揮中心於5/15日將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確診重災區雙北市升級3級警戒,其他縣市則多以準3級謹慎看待,盼能強力遏止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攀升。而許多民眾也開始擔憂自己是否曾接觸過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者,或自己其實已經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指揮中心、專業醫師也已提供完整應對措施,盼全民一同配合,過度國難,守護韌性島嶼台灣。指揮中心指出,如今台灣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連日暴增,呼籲民眾做好防疫,若出現包含:喘、呼吸困難、持續胸悶胸痛、頭暈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指甲床發青以上症狀,應立即撥打119、衛生局或1922通報,採取快篩與就醫方式,調查是否為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民眾如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或接觸過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個案,應全程配合相關單位指示,勿擅自行動,以免增加自身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風險!
閱讀更多
2021-05-12
照護線上
懷孕期間孕婦經常有腳腫經驗,因為逐漸膨大的子宮可能壓迫靜脈,而影響血液回流。
閱讀更多
15/ 30
第 1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