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臥床

顯示第 2012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遠離骨質疏鬆,更年期補鈣超重要!推薦10種高鈣蔬菜,「這樣吃」還能增加吸收率

tCol 2019-12-08

彰基院訊

遠離骨質疏鬆,更年期補鈣超重要!推薦10種高鈣蔬菜,「這樣吃」還能增加吸收率

編按:更年期後,骨質疏鬆機率增加,若不慎跌倒骨折,有失能甚至 臥床 的風險。不過,只要平時正確補充鈣質,配合規律運動,即可減少骨鬆威脅!除了一般熟知的牛奶、乳製品之外,許多蔬菜也富含鈣質;以下整理10種高鈣蔬菜,提供民眾參考。

閱讀更多

孩子還讀國小,怎麼捨得放手?罹患子宮頸癌的她,織毛線衣陪兒子長大,生命離開了,愛還在

tCol 2019-12-06

許禮安

孩子還讀國小,怎麼捨得放手?罹患子宮頸癌的她,織毛線衣陪兒子長大,生命離開了,愛還在

當年我們的安寧病房才剛開始不久,誰都不是非常有經驗,但是大家集思廣益的結果,終於發現:阿純會織毛線,而且,以她現在只能 臥床 休息的體力,能替兒子做的恐怕也只有織毛線了。

閱讀更多

中年開始,擊退肌少症!這5類蛋白質輪流吃,多加3招練出穩健好腿力

tCol 2019-12-02

林芷揚

中年開始,擊退肌少症!這5類蛋白質輪流吃,多加3招練出穩健好腿力

國人有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提醒,許多熟齡族群為了健康,偏好「粗茶淡飯」的飲食方式,運動也只有健走、跑步等有氧運動,但這樣做對於增加肌肉量與肌力,恐怕沒有幫助。

閱讀更多

50歲後,1/4的人骨質疏鬆!四種人是高危險群,骨密度篩檢不可少

tCol 2019-11-30

林芷揚

50歲後,1/4的人骨質疏鬆!四種人是高危險群,骨密度篩檢不可少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國健署調查發現,50歲以上民眾逾70%至少罹患一種慢性疾病,因此許多民眾天天量血壓、測血糖,擔心三高找上門。但專家提醒,除了注高之外,更要重視骨質疏鬆問題,因台灣50歲以上骨質疏鬆症盛行率約25%,僅次於高血壓27%,更高於高血脂17%、高血糖7%,等於每4人就有一人骨質疏鬆。

閱讀更多

死亡是為了愛存在,加護病房是人性診療室!陳秀丹醫師:「我吃不下食物時,就讓我走」

tCol 2019-11-17

小虎文

死亡是為了愛存在,加護病房是人性診療室!陳秀丹醫師:「我吃不下食物時,就讓我走」

「我的童年是在鄉下度過的,那時候的醫療沒有很發達,可是大家都過得很快樂,那是很自然簡單的生活......」陳秀丹醫師,十多年來她站在最前線,為勢孤力單的末期病人爭「生死權」!能有這份打樁入心的決定,源自於她單純的快樂童年。

閱讀更多

40歲後肌肉流失加速!中年開始預防肌少症,補充2大營養素

tCol 2019-11-15

林芷揚

40歲後肌肉流失加速!中年開始預防肌少症,補充2大營養素

研究指出,40歲之後,肌肉質量流失速度加快,肌力、肌耐力也跟著下降,當出現行動緩慢、吃力,可能是肌少症的徵兆,會影響一個人的行動能力、生活品質,甚至增加跌倒風險及死亡率。

閱讀更多

感冒別輕忽!嚴重將引發肺炎、敗血症 醫師:這4種人提高警覺

tCol 2019-11-09

林芷揚

感冒別輕忽!嚴重將引發肺炎、敗血症 醫師:這4種人提高警覺

王小姐日前參加旅遊團返家後,發生感冒咳嗽情形,因為一時工作忙碌,心想應該會自然好轉,沒有多加注意,照常上班。幾天後不但咳嗽加重,還因發燒、呼吸困難、手指末梢發紺,緊急送醫,住院治療一周才順利出院。

閱讀更多

30歲後肌肉加速流失!杜絕走不快沒體力、連垃圾都搬不起來...醫師2招成功打敗肌少症!

tCol 2019-11-04

照護線上

30歲後肌肉加速流失!杜絕走不快沒體力、連垃圾都搬不起來...醫師2招成功打敗肌少症!

肌少症太可怕!陳太太盯著電視螢幕追劇追得認真,因為聽到丈夫進門的聲音而打算從沙發起身,偏偏力不從心站不太穩,整個人又倒在沙發上,忍不住唉叫了一聲。

閱讀更多

照顧臥床公公14年的她「逃家」了,知道原因的人,不敢說她不孝—「人生短暫,一定要先愛自己!」

tCol 2019-10-31

吳錫昌正念照護講師

照顧 臥床 公公14年的她「逃家」了,知道原因的人,不敢說她不孝—「人生短暫,一定要先愛自己!」

在秀娟說出她的故事後,我停下來問了支援團體的所有家屬,你們在照顧的過程中,曾出現想逃的念頭嗎? 但又因禮教和道德而又壓抑自我,陷入痛苦的循環之中嗎? 我一點也不驚訝:在場的所有人,幾乎全部的人,都默默舉起了手......

閱讀更多

放棄急救吧,我們在救媽媽,還是讓她不得善終?

tCol 2019-10-28

黃勝堅

放棄急救吧,我們在救媽媽,還是讓她不得善終?

錢大元看著手上這張依民國100年1月26日,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新修規定,錢家祖孫已成年的人,三代十八個人共同簽署的「放棄急救同意書(DNR)」心中百感交集。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