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言語

顯示第 26127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為什麼我對生病的母親缺少同理心?同理心會消失也能被培養

tCol 2019-04-09

愛長照

為什麼我對生病的母親缺少同理心?同理心會消失也能被培養

很多時候,無論我們多願意將心比心,我們仍是受限於自己有限的知識和經驗,我們出自善意釋放出來的同理,未必常常能命中對方的需求。接受自己的有限和有可能誤判別人的感受,能幫助我們避免盲目的「自我感覺良好」。

閱讀更多

黃嘉千:學會和父母和好,彼此都舒服就是孝順

tCol 2019-03-24

林芷揚

黃嘉千:學會和父母和好,彼此都舒服就是孝順

初春上映的感人電影《老大人》描述年逾八十的獨居老人金茂(小戽斗飾),因胃痛住進醫院,女兒玉珍(黃嘉千飾)和兒子益正(喜翔飾)為了安養院話題吵架,玉珍決定自己照顧父親,但金茂一口回絕移居台北的提議,她只好搬回平溪老家,但周旋在家庭、工作、照護之間使她筋疲力竭。最後,一場意外還是將金茂送進了安養院,老父親的心酸、兒女的不捨與無奈,糾結成一個又一個在台灣社會真實上演的長照故事……

閱讀更多

安寧緩和醫療的生命智慧:學會面對死亡、平和接受

tCol 2019-03-19

安寧照顧基金會

安寧緩和醫療的生命智慧:學會面對死亡、平和接受

面對生命的終點,不管你曾經是誰,每個人都一樣會軟弱和無助,有著相同靈性困擾的問題。過程中要用何種心情來走這條回家的路,端視你如何看待生命的課題。

閱讀更多

「你為什麼都不管我?」懂得回應另一半的「討拍」,夫妻不再輕易為小事吵架

tCol 2019-03-08

高寶書版

「你為什麼都不管我?」懂得回應另一半的「討拍」,夫妻不再輕易為小事吵架

假日難得的午後,夫妻在客廳裡各自做些日常瑣事。

閱讀更多

照護的辛苦就像坐牢一樣,能撐過每次的掙扎、矛盾和懷疑,都是因為...

tCol 2019-02-14

新自然主義

照護的辛苦就像坐牢一樣,能撐過每次的掙扎、矛盾和懷疑,都是因為...

關於媽媽的照護,我和妹妹的目標都希望是「朗朗照護」,而不是「老老照護」,但現實豈能如此理想。

閱讀更多

姑嫂之間,究竟是當朋友好,還是當「家友」?

tCol 2019-02-01

四塊玉文創

姑嫂之間,究竟是當朋友好,還是當「家友」?

淑慧與男友交往時,便知道男友有三個姊姊,男友也曾帶她一一向她們介紹。三個姊姊感覺都不太一樣, 但淑慧都有點戒慎恐懼,除了感覺這是讓她認識姊姊,也是給姊姊「鑑定」這個女友。結婚之後, 三個姊姊對她的態度都不太一樣, 大家感覺很照顧所有人, 每次家裡有吃喝, 都會問她要不要到公婆家坐坐一起吃, 平常也會跟大姊討教一些婚姻上的狀況, 問問她可以怎麼處理。但是感覺跟二姊、三姊相處的時候總是隔著一點什麼,往往跟他們搭話, 馬上就會被句點, 感覺她們好像不是很想跟自己說話。本以為她們應該是不愛說話, 可是卻發現她們跟其他家人都聊得很開心, 讓淑慧格外感覺或許自己沒被她們當作一家人。就連加她們的臉書想拉近關係, 交友邀請卻遲遲沒收到回覆。淑慧擔心, 是不是她沒有找到相處的技巧, 才讓她們連臉書的好友都不想加……

閱讀更多

養雞、品茶好愜意!親手打造開心農莊,享受熟年幸福

tCol 2019-02-01

許怡先

養雞、品茶好愜意!親手打造開心農莊,享受熟年幸福

一月中的某個週末,我與金融圈和媒體圈朋友們,一同被邀請到北投的生態莊園相敘。

閱讀更多

永和子殺家暴父,落網悲喊「不知失智媽怎麼熬那晚…」為何被打不離開?別把逃離家暴想太簡單

tCol 2019-01-15

留佩萱

永和子殺家暴父,落網悲喊「不知失智媽怎麼熬那晚…」為何被打不離開?別把逃離家暴想太簡單

20211209編按:新北永和的「無頭人彘分屍案」12/8宣布破案,兇嫌是54歲符姓男子,因不滿84歲老父長期對77歲失智母親施暴,憤而行凶棄屍。符男和媽媽在警局時情緒激動,他一度悲喊:「不知道媽媽怎麼熬過這晚…。」同一時間,高雄也有79歲老先生在家死亡,驗屍後發現他是長期被鈍擊打到大量出血造成,原來是他70歲太太年輕時常被家暴,直到先生14年前中風臥病,她決定展開報復行動將先生虐死。在婚姻中女性面對家暴,常會選擇長期隱忍,22年前《家庭暴力防治法》誕生的起因,也是因為喧騰一時的「鄧如雯殺夫案」,鄧如雯及家人長期承受丈夫暴力虐待,在歷經7年後,先生又再恐嚇殺她全家時,鄧如雯為了保護家人,趁先生熟睡時將其殺害。不少人會問,長期被家暴為什麼不離開?諮商心理師表示,其實不該再問:「為什麼她不離開?」,而是要問:「為什麼他會打人?」,以及「為什麼我們可以容忍他打人?」

閱讀更多

慢慢吃,用「飲食冥想」平復煩惱

tCol 2018-11-21

有光興記

慢慢吃,用「飲食冥想」平復煩惱

一口、一口的好好咀嚼平時機械式的放入嘴巴的食物和飲料。只要將色澤和味道觀察一番,徹底品嘗並享受口感後就能體會到平時不曾意識到的心靈反應。

閱讀更多

選前焦慮,選後超憂鬱?精神科醫師4招沉澱心情,別讓自己失眠、家人失和

tCol 2018-11-20

健康傳媒

選前焦慮,選後超憂鬱?精神科醫師4招沉澱心情,別讓自己失眠、家人失和

58歲已婚女性,是一名家庭主婦,求診原因主訴焦慮心悸失眠惡夢,診斷有「焦慮症及失眠」。個案自述因與先生有溝通不良情形,常會對她叨念且對她做的所有事均會大肆評論。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