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1
許峰源
怡君跟我在三重天臺廣場附近的星巴克喝咖啡,原本聊著美國與回臺灣生活的點滴,突然停頓沉默下來⋯⋯過了一會,她泛紅著眼眶跟我說,雖然放棄美國的一切真的很捨不得,但遺憾真的太煎熬,甚至有時會讓她在半夜落淚到吸不到空氣。「父母親為我辛苦付出一輩子,我已經錯過了一個,不想要再發生第二次的遺憾,絕不能讓母親一個人孤獨老死⋯⋯」
閱讀更多
2023-07-21
黃明惠 整理
「身為子女,法庭上我應該是最難過的,我失去父親,被告是我母親,案發後很震驚也很自責,如果我多陪伴、關心父母,或許事情就不會發生了。」一名女子在庭訊時這麼說。由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組成的合議庭,在新北地院審理63歲季姓婦人殺死73歲范姓丈夫案件。季婦去年11月30日趁丈夫熟睡之際持刀殺害,犯後她向警方自首,供稱受不了長期家暴才會殺夫。由於該案為全台國民法官參審首案,新北地院連續3天密集審理,由6名國民法官與3名職業法官評議刑度,量刑投票結果將達過半數的同意票數才算成立,此案公訴檢察官建請區間刑度為8至12年,週五(7/21)合議庭最終判處7年2月徒刑,全案可上訴,為我國司法史上首宗有國民法官參審審判後所作的判決。
閱讀更多
2023-07-17
照護線上
「醫師,我的脖子有摸到一顆硬硬的東西。」28歲的林小姐指著頸部左側說。「會痛嗎?」醫師問。「不會。」林小姐搖搖頭。
閱讀更多
2023-07-16
和田秀樹
為了盡量延遲需要別人照護的時刻到來,以及過了80歲後也能保有健康活力,在最後的活躍期,也就是70幾歲這個階段的生活方式至關緊要。本章就來看看70歲人士該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吧!
閱讀更多
2023-07-12
商沛宇
妮芙是我到癌症醫院工作後,接觸到的第一位年輕病友,也是我和門診個案管理師合作的開端。個管師將妮芙轉介給我時,告訴我,大學剛畢業的妮芙幾個月前因為久咳不癒就醫,被診斷為肺癌第四期,最近又發現癌細胞轉移到骨頭,需要緊急住院動手術。
閱讀更多
2023-07-12
今周刊編輯團隊
6月15日,成衣股王儒鴻召開股東會,董事長洪鎮海一句「我做到明年6月30日!」的退休宣言,在市場投下震撼彈。
閱讀更多
2023-07-10
林靜君談心室
CoCo李玟身亡震驚全球華人圈,她是橫跨幾個世代人的集體記憶,隨著她的離去,自己的某些部分也不見了,取而代之是失落與個人生活現實的困難被喚起。因為是熟悉的名人,我們在哀悼與惋惜之際,會在她生命故事裡的章節,投射出個人的議題,尤其是有憂鬱傾向或是憂鬱症的患者,當這些消息環伺在生活周遭,更激化原本就無法停止的負面思考……
閱讀更多
2023-07-06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婆媳關係是一個家庭中最特殊,又牽扯涉廣的關係狀態,我們鮮少接收到比較正向的婆媳關係,通常聽到的是媳婦需要咬牙忍耐、披荊斬棘、調整自己才能在嫁入的婆家裡生存下去。當媳婦經歷諸多苦難,終於「熬」成婆時,那些內在酸甜苦辣、心裡的傷好像就突然可以有一個出口了!
閱讀更多
2023-07-04
營養醫學博士 劉博仁
多年來,癌症一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首位,所幸,進步的醫療為眾多癌友爭取到更多生存的機會,也因此,除了勇敢對抗,病人更需學習如何與癌細胞和平共處。本書從治療、調理、日常保健三個面向切入,解除大家對癌症的各種疑惑,幫助癌友用最有效,也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重拾健康。
閱讀更多
2023-07-03
郭美懿
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19年,發生率也是排名第2,每年死於肺癌者就超過1萬人。《今周刊》早在2017年率先以封面故事報導「新國病肺癌」,當時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陳晉興,就疾呼國民健康署應在既有的「四癌篩檢」外,另將國人死亡人數高居前2位的肺癌、肝癌篩檢納入。經過5年奔走,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上路1年就揪出531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四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1.1%,減少近7個百分點,對於四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
閱讀更多
30/ 30
第 3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