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
粉圓妹
粉圓妹19歲入股,23歲開公司擔任負責人,25歲時賣掉公司時存得一桶金,當時新店山區房價一坪12萬,曾經想把這筆錢當成頭期款,房貸利率約8~10%,並非現在的低利率,買下去真的是壓力山大,冷靜計算之後,仍然無法有自信負擔未來的房貸,因而放棄。
閱讀更多
2022-04-15
托比.馬帝斯
作者托比.馬帝斯身為一名稅務律師,他的使命是幫助投資人和企業主留住更多財富、成長更多財富。他是安德森法律集團的創辦合夥人,幫助安德森從商業與資產規畫開始,發展成業務蒸蒸日上的稅務和註冊經紀服務公司,在全美國有數以萬計的客戶。托比.馬帝斯表示,自己的成功歸結於總是持長期觀點。長期的觀點要多長?⸺無限!所以他把自己的方法稱作「無限投資」,並告訴學生,持有的期間是永遠。買進某樣東西的目的不應該是獲利時賣出。當然這並不表示永遠不要賣掉資產,這只表示買進的目的不是要賣出,而是要用這個資產來持續創造資金,這樣就可以避免不是以事實為基礎的魯莽決策。更重要的是,就算他們賣掉了,也不是把資產賣出,而是把這個資產換成別的資產,因為他們看到別的地方有更好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2-02-25
彭蕙珍
林益慶、郭怡妙兩位好友,中年時以白木耳創業。他們沒有餐飲服務業經驗,以自己的想法做「無添加」白木耳飲。2013年開店,不知道客人在那裡,健康飲品也沒那麼受重視,第一年營收只有200多萬。但,兩人如實做好手中的白木耳飲,慢慢調整,找到市場,自此業績年年爆發性成長,更不受疫情影響。2019年營收達7千多萬元,疫情後每年成長2成,去年直逼億元。無添加、少糖的白木耳,吸引豪門貴婦成為顧客,還有熟客誇讚8more是「白木耳飲界LV」。
閱讀更多
2021-12-29
畢德歐夫
通常大概是這樣的,爺奶輩年紀也約90歲了住台北,4個孩子在以前那年代也沒什麼特別,生4個5個算很常見。不過大伯、姑姑、自己父親、叔叔也陸續60歲以上,有的長輩可能是中年失業,有的去大陸做生意失敗後回台,自己父親雖然是狀況比較好的,但也就是個安穩領固定薪水的小公務人員,並不是什麼大官。姑姑離婚了回來找奶奶住,當年唯一的孩子撫養權被先生拿走了。總之,這些長輩們有的身體也陸續有了慢性病,醫療開銷漸增,加上手上並不寬裕,打零工的打零工,能當幫傭的就去賺一點,要申請低收入戶補助是無法的,因為奶奶名下確實有這間價值2,000多萬的公寓。那這時候「窮得只剩下房」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1-11-11
崴爺
看到這,應該會有人覺得太好賺了,3年就增值200萬!但事情不是這樣的,我來算給你看...
閱讀更多
2021-09-11
好房網News / 蔡佩蓉
近年常出現的房地合一稅陷阱,就屬「繼承馬上賣屋」,資深代書分享,有對姊弟父母相繼往生,沒想到才繼承老公寓,兩人就決定賣掉換電梯大樓,得繳143萬元的房地合一稅,但如今卻有了解套方法,且還能讓姐弟倆省下一筆。
閱讀更多
2021-09-10
呂秋遠
「家庭生活費用」這件事,有幾種情境題,是必須要在交往、結婚與離婚的時候考慮的狀況,遇到這些問題,就是保持冷靜,尋求適當的方式處理而已。不要再問「去荷蘭」(Go Dutch)的事情了,人生本來就不應該占任何人的便宜,你要他的利,他要你的本,人生當中的利益衝突,大部分都是這樣的。
閱讀更多
2021-08-30
吳家揚
我還在外島服役時,老家要改建,主要是容積率要調整了,要趁法規修改之前,可以建立較大坪數的房子。最後一次回台休假時,媽媽忽然向我說明要蓋房子的事,還拿出建築結構草圖給我看。看完我不滿意,就自己畫一張圖,最後獲得家族成員贊成和一致通過,然後我就回外島繼續服役。家裡就準備發包給認識的營建廠商施工,施工期間家人每天盯進度,經過2 年多的時間,終於拿到使用執照。
閱讀更多
2021-07-31
呂秋遠
媽媽已經臥病在床幾年了,這幾年,媽媽的神智狀況越來越糟糕,而3個孩子裡,因為她未婚,只有她負責與媽媽同住,並且接手看護的角色。
閱讀更多
5/ 10
第 5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