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醫護

顯示第 11112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我爸月初才做全身檢查,一切都很正常,人好好的,怎麼會變這麼嚴重?家屬責怪的背後,是內疚自責

tCol 2022-05-06

Icu醫生陳志金

我爸月初才做全身檢查,一切都很正常,人好好的,怎麼會變這麼嚴重?家屬責怪的背後,是內疚自責

「我爸月初才做完全身檢查,一切都很正常。人好好的,怎麼會變這麼嚴重?」

閱讀更多

新法規釋放商機長聖挾先行者優勢、轉虧為盈 醫師創業家練功6年拚上細胞治療龍頭

tCol 2022-04-27

譚偉晟

新法規釋放商機長聖挾先行者優勢、轉虧為盈 醫師創業家練功6年拚上細胞治療龍頭

國內細胞治療市場今年可望通過新法規,加速發展。然在此之前,長聖國際生技在有限的市場裡,已經拚出虧轉盈的成績。醫師出身的長聖董座劉銖淇,是如何找出致勝優勢?

閱讀更多

沒有好好控制血糖,恐併發心血管、腎臟病,死亡率提高7倍!3點有效預防糖胖症

tCol 2022-04-06

陳志銜醫師

沒有好好控制血糖,恐併發心血管、腎臟病,死亡率提高7倍!3點有效預防糖胖症

每天都要喝一杯全糖手搖飲?壓力大時就想狂吃巧克力、蛋糕?千萬要注意糖胖症可能隨時找上身!

閱讀更多

BA.2恐成主流病毒株!中國疫情失控給台灣哪些啟示?5個Q&A一次看懂

tCol 2022-03-28

林信男

BA.2恐成主流病毒株!中國疫情失控給台灣哪些啟示?5個Q&A一次看懂

在部分國家陸續放寬防疫限制、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快速傳播的情況下,包括歐洲、中國,近期都出現確診病例增加的現象,外界估計,美國也可能發生新一波感染潮;對此,白宮首席醫學顧問佛奇(Anthony Fauci)分析,BA.2的傳染力,較BA.1高出50%至60%,預期隨著時間推移,BA.2將成為主流變異株。

閱讀更多

老年、小孩手術時容易低體溫,術前要知道!醫師圖解說明:體溫流失5大危害

tCol 2022-03-08

照護線上

老年、小孩手術時容易低體溫,術前要知道!醫師圖解說明:體溫流失5大危害

「醫師,患者的體溫降到攝氏32度。」 麻醉護理師盯著心電圖說,「而且心跳持續下降!」

閱讀更多

50後,把剩下歲月活得更多采多姿!反正到最後我們都已不在世上,只活在別人心裡

tCol 2022-02-11

苦苓

50後,把剩下歲月活得更多采多姿!反正到最後我們都已不在世上,只活在別人心裡

說不定把最後的歲月活得更加多采多姿,也多給人留些念想—反正到最後,我們都已不在世上,只能活在別人的心裡。

閱讀更多

攝護腺手術容易出現低體溫!骨科、泌尿科手術特別要注意,「這樣做」避免併發症發生

tCol 2022-01-26

照護線上

攝護腺手術容易出現低體溫!骨科、泌尿科手術特別要注意,「這樣做」避免併發症發生

「記得很多年前遇過一個90幾歲的老伯伯,本身患有冠狀動脈心臟病,來我們這邊做攝護腺刮除手術,因為攝護腺較大、手術時間較長,手術中出現了低體溫的情況。」臺大醫院泌尿部黃國皓醫師回憶,「術後伯伯意識混亂,還引發心肌梗塞,在加護病房住很久。」

閱讀更多

天冷Omicron更容易傳播!沒碰面、沒接觸也確診 李秉穎警告:24小時都不要做「這動作」

tCol 2022-01-18

林依榕

天冷Omicron更容易傳播!沒碰面、沒接觸也確診 李秉穎警告:24小時都不要做「這動作」

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桃園疫情不斷擴大,鄰近縣市如新竹、雙北市人心惶惶,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昨(17)日受訪表示,這波疫情研判應該與天氣變冷有關,讓病毒能夠在環境中存活2~3天,即使民眾根本沒碰面、沒接觸,只要觸摸到病毒就會染病,他呼籲「最好24小時都不要用手去觸摸眼口鼻。」

閱讀更多

確診Omicron「跟感冒一樣」台灣人免驚?4理由告訴你,這個想法有多危險!

tCol 2022-01-13

林信男

確診Omicron「跟感冒一樣」台灣人免驚?4理由告訴你,這個想法有多危險!

日前1名旅居荷蘭的台灣人,在網路上發文,稱確診Omicron「跟感冒沒兩樣」,荷蘭每天確診人數破萬,當地居民一樣活得很好,「台灣在怕啥?」該文一出,立刻引發熱烈討論,對於感染Omicron的風險,各方意見不一,國外甚至出現「靠感染Omicron獲得免疫力」的說法;對此,醫學專家認為,基於以下4個理由,把Omicron視為重感冒、靠染疫獲得免疫力等觀念,都很危險,猶如「玩炸藥」。

閱讀更多

焦慮失眠、生活失序...用「BMW自療法」7步驟擺脫慢性壓力,重返理想健康狀態

tCol 2022-01-12

蓓兒・帕瓦

焦慮失眠、生活失序...用「BMW自療法」7步驟擺脫慢性壓力,重返理想健康狀態

為了達到最理想的健康狀態,治癒疼痛以及減低焦慮與疲倦感,我們必須學著管控慢性壓力。為了我自己以及患者們,我發展出這套重組健康工具箱,用來幫助大家,找出各項症狀與心理和情緒的關係。你還能用它們來整合所有的身體系統,運用心靈、大腦和身體連結原則去開創最理想的健康人生。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