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長期臥床

顯示第 41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68

不再按照父母期望,50歲後我回到我自己!這樣活出第二人生,「一覺醒來神清氣爽」

tCol 2020-01-16

小虎文

不再按照父母期望,50歲後我回到我自己!這樣活出第二人生,「一覺醒來神清氣爽」

沒有意外的話,我們未來會有二十年、三十年 甚至四十年可以活,所以要好好為自己的健康與興趣來規劃,畢竟我們不需再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做。人生的第二階段工作時,需要有責任去承擔,到了人生第三階段,我回到我自己。

閱讀更多

「子女放棄所有留在你身邊,但你根本不懂得體恤...」照顧摩擦引爆的衝突,是兩代糾結的生命功課?

tCol 2019-12-16

劉佳宜

「子女放棄所有留在你身邊,但你根本不懂得體恤...」照顧摩擦引爆的衝突,是兩代糾結的生命功課?

六十七歲的湯伯因為關節疼痛、暈眩與胸悶,經急診評估之後轉住院治療。護理師看見陪伴的大女兒,在照顧上有很多焦慮跟緊張,所以希望社工師能前去瞭解,他們是否需要幫忙。

閱讀更多

大安溪畔的小奇蹟!前台中副市長跳下來做長照實驗 助原鄉重症長輩安心回家

tCol 2019-12-11

今周刊編輯團隊

大安溪畔的小奇蹟!前台中副市長跳下來做長照實驗 助原鄉重症長輩安心回家

長照2.0政策施行至今快3年,政府總計投入逾750億元長照基金,市場確實也逐漸活絡多元,只不過,資源總是往最有利益的都市集中。偏鄉,因為人力成本高、案主的照顧難度深,是否存在一種結合「公益」跟「企業」的模式,讓長照的光,也能照亮原住民部落、深山裡的獨居老人?

閱讀更多

大安溪畔的小奇蹟!前台中副市長跳下來做長照實驗 助原鄉重症長輩安心回家

tCol 2019-12-11

今周刊編輯團隊

大安溪畔的小奇蹟!前台中副市長跳下來做長照實驗 助原鄉重症長輩安心回家

長照2.0政策施行至今快3年,政府總計投入逾750億元長照基金,市場確實也逐漸活絡多元,只不過,資源總是往最有利益的都市集中。偏鄉,因為人力成本高、案主的照顧難度深,是否存在一種結合「公益」跟「企業」的模式,讓長照的光,也能照亮原住民部落、深山裡的獨居老人?

閱讀更多

50歲後,1/4的人骨質疏鬆!四種人是高危險群,骨密度篩檢不可少

tCol 2019-11-30

林芷揚

50歲後,1/4的人骨質疏鬆!四種人是高危險群,骨密度篩檢不可少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國健署調查發現,50歲以上民眾逾70%至少罹患一種慢性疾病,因此許多民眾天天量血壓、測血糖,擔心三高找上門。但專家提醒,除了注高之外,更要重視骨質疏鬆問題,因台灣50歲以上骨質疏鬆症盛行率約25%,僅次於高血壓27%,更高於高血脂17%、高血糖7%,等於每4人就有一人骨質疏鬆。

閱讀更多

死亡是為了愛存在,加護病房是人性診療室!陳秀丹醫師:「我吃不下食物時,就讓我走」

tCol 2019-11-17

小虎文

死亡是為了愛存在,加護病房是人性診療室!陳秀丹醫師:「我吃不下食物時,就讓我走」

「我的童年是在鄉下度過的,那時候的醫療沒有很發達,可是大家都過得很快樂,那是很自然簡單的生活......」陳秀丹醫師,十多年來她站在最前線,為勢孤力單的末期病人爭「生死權」!能有這份打樁入心的決定,源自於她單純的快樂童年。

閱讀更多

50歲後肌肉流失,慎防肌少症!醫師:補充蛋白質、阻抗型運動不可少

tCol 2019-10-16

林芷揚

50歲後肌肉流失,慎防肌少症!醫師:補充蛋白質、阻抗型運動不可少

不少中年、退休人士喜愛運動,但高達8成以散步、健走為主,對增加肌肉較無幫助。若因肌肉不足產生肌少症,恐出現年紀愈大愈不想動、走路無力、跌倒骨折、 長期臥床 的情況。除了正確飲食,別忘了進行阻抗型運動,對增加肌肉才會更有幫助!

閱讀更多

62歲女嚴重骨質疏鬆,83歲母親骨質卻超年輕!醫師揭原因

tCol 2019-10-02

林芷揚

62歲女嚴重骨質疏鬆,83歲母親骨質卻超年輕!醫師揭原因

62歲的盧姓婦女健檢時,發現嚴重骨質疏鬆,處於骨折高風險,她驚覺不妙,拉著83歲的媽媽也去檢查,母親的骨質卻像年輕人一樣勇健,完全沒有骨質疏鬆!到底怎麼回事?

閱讀更多

翻身也可能骨折!骨質疏鬆超可怕,醫師點名吃「這6樣」食物補充鈣質

tCol 2019-08-10

郭依瑄

翻身也可能骨折!骨質疏鬆超可怕,醫師點名吃「這6樣」食物補充鈣質

骨質疏鬆症千萬不能輕忽!尤其中年人、停經後女性,更可能因骨質密度迅速下降,導致稍有碰撞、一跌倒就骨折...該如何補充鈣質,增加骨質密度呢?

閱讀更多

癌症、失智症禍首!中年肥胖藏這些危險,堅持3招,讓身體回春不生病

tCol 2019-07-29

滿尾正

癌症、失智症禍首!中年肥胖藏這些危險,堅持3招,讓身體回春不生病

中年肥胖與年輕肥胖的情況截然不同,前者潛在著恐怖的危險因子。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