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9
郭美懿整理
本土疫情海嘯來襲,隨著政策走向與病毒共存,確診與匡列檢疫強度也不斷滾動修正。5/8新制上路後,民眾對「居家照護」、「自主防疫」、「自我健康監測」與「自主應變」等定義往往一頭霧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特別整理圖卡,帶大家看看自己究竟屬於哪一類對象?如果確診或被匡列,又該怎麼做?
閱讀更多
2022-05-09
HEHO健康網
本土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從2020年2月爆發延燒將近兩年,確診個案再度來到高峰,這波爆發主因就是Omicron!該變異株與去年所面對Delta病毒株不同,傳播力較強、突破性感染機會高、症狀相較輕微,其中Omicron亞型BA.2傳染力又更高,但隨著病毒的變異,感染後表現症狀也有不同。
閱讀更多
2022-05-09
郭美懿
或許是對青春的追戀,對曹蘭的印象始終停留在「檳榔姐妹花」的絢麗五彩,然而剝掉喧嘩包裝,眼前的她幾近素顏,真實展現「搬來台東滿一年後,不再用美肌拍照」的自在樣貌。
閱讀更多
2022-05-06
蘇絢慧
你可曾想過那些曾經以為的善良與體貼,究竟是你樂意如此?還是以為不這麼做,自己就不是一個可愛、足以讓人覺得喜歡的人?
閱讀更多
2022-05-04
HEHO健康網
近日新冠疫情大爆發,本土確診案例數連日破千例,除了使用家用快篩外,不少民眾自覺身體狀況異常也前往急診要求篩檢,導致篩檢需求量大增。台灣急診醫學會表示,民眾前往急診要求篩檢除了會影響急重症病人的救治,也會讓自身暴露於群聚感染風險!呼籲民眾先檢視染病風險及症狀嚴重度,再來採取最佳的篩檢方式與就醫策略。
閱讀更多
2022-05-04
胡廷岳藥師的醫病故事集
我也確診啦!!台灣並沒有像去年一樣取消內用,而 隔離 的條件也沒有那麼嚴格了。看起來「一定比例的全民確診」,會是台灣的未來趨勢。所以我會把 隔離 10天的經驗寫下來,提供給大家做好有限資源下的資源準備。(原文發布於4/28)
閱讀更多
2022-05-03
HEHO健康網
近日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大部分患者皆以輕症及無症狀為主。指揮中心宣布調整輕重症分流收治條件,明訂 69 歲以下、無懷孕或無血液透析的輕症個案可居家照護,以維持醫療量能。 但是「居家照護」、「居家檢疫」及「居家 隔離 」三者究竟有什麼分別?一樣都是在家為何差很大?如果沒有配合是否會遭到開罰?在這裡整理三者所針對的對象、天數、規定、篩檢形式,讓你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閱讀更多
2022-05-01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
編按:新加坡在後疫情時代,重新對外開放、在東南亞地區取消旅行限制,很大程度上已經恢復疫情流行前的日常。不過,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五一勞動節的談話指出,全球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各國央行緊縮政策,新加坡必須為更多的經濟挑戰做好準備,他也警告,明年全球經濟可能面臨衰退。李顯龍說因為俄烏戰爭,為新加坡年初原本抱持謹慎樂觀的新冠疫情復甦前景蒙上陰影:「新加坡人已經感受到戰爭對生活成本的影響,新加坡每年因為能源價格上漲,而遭受80億新幣(約454億港元)的打擊。」(原文刊登於2022/4/26,更新時間為2022/5/1)
閱讀更多
2022-04-30
HEHO健康網
隨著確診人數飆升,為了讓國內社會保持正常運作,指揮中心宣布接觸者的居家 隔離 天數從原本10天,調整為 3+4 天,到底「3+4」是什麼意思呢?在執行面又可能遇到哪些問題?針對常見的問題作出整理。
閱讀更多
6/ 30
第 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