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離世

顯示第 819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她罹癌兩次簽DNR、立遺囑,88歲「腦袋空空沒牽掛」安詳離世!完整善終,原來涵蓋6大層面

tCol 2024-08-23

郭美懿

她罹癌兩次簽DNR、立遺囑,88歲「腦袋空空沒牽掛」安詳 離世 !完整善終,原來涵蓋6大層面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平均壽命延長,意味著人們有更多時間安享晚年。然而多數人只做「生涯規劃」,卻不知做「生死計畫」,面對生命必將迎來的最終旅程,你會怎麼安排餘生?

閱讀更多

爸爸的喪事,只花10萬就自在圓滿!郭慧娟創《死亡咖啡館》陪眾人聊身後事:談生死是為了愛

tCol 2024-08-19

林暐鈞

爸爸的喪事,只花10萬就自在圓滿!郭慧娟創《死亡咖啡館》陪眾人聊身後事:談生死是為了愛

每一個人面對親人 離世 時,都有不同的悼念方式,你以為的怪異,也許只是他消化悲傷的儀式。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郭慧娟說,「有一位死亡咖啡館學員的父親過世後,每晚照樣打電話給父親。」話筒另一端不再有回音,但愛仍延續,「家人叫她別再打導致她憂鬱症,後來我們一起陪她打,走過低潮,她還出書幫助走不出喪親痛苦的人!」現年60歲的郭慧娟,是台灣「死亡咖啡館」的創辦人,10年來透過咖啡館推廣生死教育,影響逾5萬人,以「擺渡人」之姿助人脫離心痛、邁向下階段人生,「只要上天願意給我更多時間、金錢、體力、智慧,我都願意做。」

閱讀更多

老父過世,想把遺產全留給媽媽…中年繼承遺產必看:比拋棄繼承更好的方法「遺產稅這樣報最省」

tCol 2024-08-16

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 鄭文在

老父過世,想把遺產全留給媽媽…中年繼承遺產必看:比拋棄繼承更好的方法「遺產稅這樣報最省」

少為夫妻,老來伴!年輕時吵吵鬧鬧,老年時卻是最好的伴侶,老夫老妻相依為命,所以,爸爸走了,媽媽少了伴侶,很容易就跟著走了,這就是我們實務上常常在1~2年內夫妻相繼 離世 ,先辦理完爸爸的遺產案件,接著又辦到媽媽遺產案件的原因。

閱讀更多

在生命的終點,癌末作曲家完成人生中最盛大的一次演出:我們都該積極面對死亡,用儀式調適失去的痛苦

tCol 2024-08-14

麥克‧諾頓

在生命的終點,癌末作曲家完成人生中最盛大的一次演出:我們都該積極面對死亡,用儀式調適失去的痛苦

法國歷史學家菲利浦‧阿里埃斯(Philippe Ariè)將二十世紀稱為「禁忌死亡」的年代,他指出現代社會的做法會對當事者隱匿自己即將 離世 的事實,導致他們的親人也開始壓抑自己的情感反應。人類的本能往往是避開對死亡的思考,保護人們免於面對失去的痛苦,盡快忘記並繼續生活。

閱讀更多

父離世留下來的房子,大姐一家堅持不搬!律師點出遺囑傳承財產5好處:不讓「禮物」變「厭惡」

tCol 2024-08-13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離世 留下來的房子,大姐一家堅持不搬!律師點出遺囑傳承財產5好處:不讓「禮物」變「厭惡」

「您覺得遺產是什麼呢?」如果您問我,我的回答是:「遺產是留給家人最後的禮物!」但如果家人為如何分這些禮物而意見不合,爭破頭並為此對簿公堂呢?有些家庭甚至為此衍生刑事案件,您知道嗎?其實分配禮物的遺囑,可以成為我們留給家人的「最後一封情書」~

閱讀更多

70歲癌末法師白天講經,晚上睡棺材!他「與身體和解」在家尊嚴離世…4照護模式讓末期病人安寧善終

tCol 2024-08-12

郭美懿

70歲癌末法師白天講經,晚上睡棺材!他「與身體和解」在家尊嚴 離世 …4照護模式讓末期病人安寧善終

台灣推動安寧療護多年,儘管國人多數認可這個觀念,但對於安寧仍存在許多迷思,認為安寧療護就是等死、放棄治療,甚至跟「安樂死」劃上等號。事實上,安寧療護有多種形式,也不是只有住在醫院才能接受治療,能依病人心願選擇居家或在社區,在生命最後階段得到妥適安心的照顧。

閱讀更多

98歲空中英語創辦人彭蒙惠逝世!來台74年奉獻一生:天天工作不退休,心在台灣「身後一切全捐」

tCol 2024-08-07

胡肇芳 整理

98歲空中英語創辦人彭蒙惠逝世!來台74年奉獻一生:天天工作不退休,心在台灣「身後一切全捐」

空中英語雜誌創辦人彭蒙惠(Doris Brougham)在8/5生日過後的隔天傍晚去世,享耆壽98歲。她出生於美國,1962年創辦「空中英語教室」,是許多台灣人學習英文的共同記憶,早年民眾得守在收音機旁聽彭蒙惠上課,教導台灣3代人學習英語,彭蒙惠已跟英語學習密不可分。2023年,前總統蔡英文參訪空中英語教室,將台灣護照交給彭蒙惠,歡迎她正式成為台灣人,並感謝她對台灣的貢獻。為台灣奉獻73年的彭蒙惠,在遺囑中特別交代「把所有一切全捐出」。前總統蔡英文也在臉書悼念,她表示,彭蒙惠老師在台灣,一待就是超過70年。她不只看見台灣人的需要,也在這裡落地生根,奉獻她的一生,幫助台灣人學習英語,為台灣帶來福音。蔡英文表示,今年4月,是最後一次與彭蒙惠老師見面。每一次見面,她都會說:「我常常都為你祈禱」。謝謝彭蒙惠老師,總是在她遇到困難與挑戰時,為她帶來許多溫暖以及鼓勵。彭蒙惠老師曾經說過:「心在哪裡,家就在哪裡,而我的心在這,台灣就是我的家」。「彭蒙惠老師,台灣永遠都會是你的家。雖然你離開了我們,離開了心愛的台灣,但是我相信,那美好的仗你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你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你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都為你存留。」其實,彭蒙惠的兩個弟弟已先她而去,然而她並不擔心那一天什麼時候到來。「就像你想出國,要先辦護照,不能直接跑到機場說『我要出國』」彭蒙惠比喻。她說的準備「護照」就是指信仰。「萬一遇到車禍、地震這些意外,最後一秒才說『我想上天堂』,恐怕來不及。如果準備好,任何時間去都沒有問題。」

閱讀更多

驟別摯愛韓良露,妻離世9年卻很少墓前探望…朱全斌:喪偶是畢業禮物,她成為我身上一部份活著

tCol 2024-08-07

郭美懿

驟別摯愛韓良露,妻 離世 9年卻很少墓前探望…朱全斌:喪偶是畢業禮物,她成為我身上一部份活著

人們透過節日祭掃來懷念逝去之人,朱全斌卻說自己罕至亡妻墓前,清明掃墓、平日三炷香也很少做,倒也沒有罪惡感。「有些人最難接受的就是這個人走了,我就失去了,但我覺得我沒有失去。」朱全斌說,當一個人對你的人生產生巨大影響,她便成為你身上的一部份,「譬如我有些思維、說話的方式都受她影響,成為我的一部份;所以有些部分的她是活著的,在我身上透過我活著啊!」

閱讀更多

歷經大哥、父母過世,她當靈性關懷師陪人善終!李昭慧:只願對方圓滿離開,祝福懷念不哀傷

tCol 2024-08-02

林暐鈞

歷經大哥、父母過世,她當靈性關懷師陪人善終!李昭慧:只願對方圓滿離開,祝福懷念不哀傷

「願更多人知道臨終靈性關懷,好好與家人走往生命最後一哩路,也撫慰留下來的我們。」擁有護理師、心理師與靈性關懷員等多重身份的李昭慧,13歲歷經父喪,60後遭遇二哥中風昏迷、大哥猝死,去年則送走老母。生離死別未曾令她膽怯,反倒生出智慧,今年70歲的她與子女暢談生死、安排身後事,「我50歲就開始準備和世界道別,也陪伴他人學習好好告別。」

閱讀更多

享受樂活人生,從老後斷捨離開始!暢銷作家連自己的書都丟,楊賢英:你的光輝、回憶,子女不會懂

tCol 2024-07-15

黃靖文

享受樂活人生,從老後斷捨離開始!暢銷作家連自己的書都丟,楊賢英:你的光輝、回憶,子女不會懂

靠著紙藤專業、居家收納絕活,寫了好幾本暢銷書的作家楊賢英,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對人生有了不同體悟。今年跨過70歲關卡,她不斷思考自己該如何面對老後、甚至 離世 的情境。「假如我離開了,你希望我留給你什麼?」楊賢英有次不經意的問起了女兒這個問題。她轉述,女兒稍微思索後直截了當地說:「大概是錢和房子吧。」楊賢英一時有些難過,但她很快回想起過去自己送走父母、婆婆的情境。開始感謝起自己能和女兒直言不諱探討生死議題。楊賢英說,我母親 離世 後留下一箱相冊,我放了5年不敢整理,鼓起勇氣翻開後我才發現,裡頭的人我都不認識,原來「父母珍視的回憶,不等於子女的回憶」。這幾年,她開始丟棄家中不需要物品,從照片、藏書,甚至是她出版的書籍。楊賢英說,做到斷捨離很簡單,「這就是一輛貨車就能解決的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