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離職

顯示第 2212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年紀到了,留下對的朋友就好!刪了500個臉友才發現,能聯繫的人只有自己想關心的

tCol 2020-09-21

雪兒Cher

年紀到了,留下對的朋友就好!刪了500個臉友才發現,能聯繫的人只有自己想關心的

當我認真的檢視自己的人際關係,就真正發現你能聯繫的人最終也只有自己想關心的人,不是刪了臉友就不是朋友,只是想把時間留給更多想關心的人身上,或許是年紀到了,就更珍惜手邊擁有的朋友。

閱讀更多

「你為什麼不自己去考醫學院?」苦心栽培,孩子卻不領情,父母能做的只有1件事

tCol 2020-09-01

林靜芸醫師

「你為什麼不自己去考醫學院?」苦心栽培,孩子卻不領情,父母能做的只有1件事

予捷高中畢業,去年學測成績不理想,母親要她重考,予捷這陣子壓力很大。有一天睡晚了,母親叫她起床,唸了她幾句,予捷居然回嗆:「你有紀律,會念書,為什麼自己不去考醫學院呢?」

閱讀更多

從家庭主婦到接掌嚴凱泰家業!嚴陳莉蓮600多天的故事:不用的都賣掉,懷念放心裡就好

tCol 2020-08-26

劉俞青 研究員/朱晉輝

從家庭主婦到接掌嚴凱泰家業!嚴陳莉蓮600多天的故事:不用的都賣掉,懷念放心裡就好

20211203編按: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2018年12月3日因食道癌過世,享年54歲,遺孀嚴陳莉蓮接下嚴凱泰過世後的擔子,已了解裕隆集團不若外界以為的豐茂,3年來她大刀闊斧整頓、更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電動車市場結盟。回首當年,嚴凱泰的生死令來得如此之快,完全出乎她的想像。這位女當家在經歷納智捷、資金告急的震撼教育後,終於深刻體悟到,她打的是一場空前艱難的戰役。「打籃球要攻、守俱佳。」如果裕隆已經重新打穩基石,守住基本盤,那麼未來,新裕隆是否能發動凌厲攻勢,掙回昔日光彩?

閱讀更多

人到最後,終究是一個人!「孤獨離世」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選擇想要的方式告別

tCol 2020-07-28

上野千鶴子

人到最後,終究是一個人!「孤獨離世」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選擇想要的方式告別

一提到單身一族的晚年生活,馬上就會聯想到「孤獨死」這個字眼。我也曾提及,世上似乎將死亡分為「正確的死法」和「不正確的死法」,而且孤獨死正是一般人眼中「不正確的死法」。

閱讀更多

別等退休,才驚覺該做些什麼!10件事教你:運用想像力,勇敢開拓第二人生

tCol 2020-07-06

馬帝亞斯.伍爾維奇, 布魯斯茅設計團隊

別等退休,才驚覺該做些什麼!10件事教你:運用想像力,勇敢開拓第二人生

「退休」恐怕是整個社會發展中最糟糕的觀念之一,我們可能因為厭惡原來的工作,而殷殷期盼解脫的那天,但千萬不要等到退休才驚覺該去做些什麼。

閱讀更多

好朋友跟存款一樣,是退休時重要的準備!關係要斷捨離,只留下想深交的人

tCol 2020-06-22

朴民根

好朋友跟存款一樣,是退休時重要的準備!關係要斷捨離,只留下想深交的人

「選擇和聚焦」在人際關係中非常重要,我們心目中重要的人通常不超過十個, 如果再加上家人,自然出現重要程度之分。

閱讀更多

套牢N年的股票,也該斷捨離!別怕賠錢,無罣礙反而更安心

tCol 2020-05-29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套牢N年的股票,也該斷捨離!別怕賠錢,無罣礙反而更安心

很多人都知道該把家裡無用的東西「斷捨離」,讓家裡的空間得到釋放,人的心情也會隨之變好。這個觀念同樣適用在套牢N年的股票上,但畢竟這些股票不是實體物,而且投資人又不甘心處分後就要承認虧損,所以反而成了很多人最不願意去面對的無用的東西。

閱讀更多

退休是完全做自己,沒有長官可以指揮你!江育誠:第二人生,我就是自己的老闆

tCol 2020-05-14

江育誠

退休是完全做自己,沒有長官可以指揮你!江育誠:第二人生,我就是自己的老闆

退休後,面臨的第一道關卡就是人際關係的改變。為什麼有些人退休後頻頻回公司找同事聊天,理由很簡單,因為大部分人的人際關係都是在職場建立的,一旦退休,同事可能還在職,彼此的生活軌道不再平行,很難再像以往一樣互動密切。

閱讀更多

一個嫁年薪250萬工程師,一個嫁年薪70萬技師…閨蜜同時間結婚,為何當貴婦的最後下場淒涼?

tCol 2020-05-12

金錢蜘蛛網 / 李雅雯(十方)

一個嫁年薪250萬工程師,一個嫁年薪70萬技師…閨蜜同時間結婚,為何當貴婦的最後下場淒涼?

對女人來講,投資「男人」,遠比投資「股票」來得重要?你是不是也相信,幹得好,不如嫁得好?接下來的真實故事,也許能回答這個難題。

閱讀更多

就算忍無可忍,中年後也請不要率性離職!給上班族的忠告:對於工作,你該學會4件事

tCol 2020-05-12

黃大米

就算忍無可忍,中年後也請不要率性 離職 !給上班族的忠告:對於工作,你該學會4件事

每個人都將是或曾經是──35歲。對於年輕的你,這篇是寫給未來的開箱預言。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