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5
胡肇芳 整理
藝人唐玲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胃癌,她積極抗癌,經過8次化療原本情況良好,沒想到去年竟發現癌細胞轉移,已是第4期,她周五(2/3)接受訪問時透露,因為長期接受癌症治療,吃藥吃到肝功能都已經受損。她並表示,醫療費用超過2百萬,元宵節過後要去台大醫院接受人體實驗,「可以省一些醫藥費」。醫師表示,早期胃癌因為腫瘤還小,症狀常常不明顯,一直到腫瘤愈長愈大,才會開始出現這些不適,或因腫瘤出血而有黑色大便,以及食慾減退及體重下降等症狀,建議養成定期健康檢查,或有一些良性疾病,例如胃部發炎或胃潰瘍等表現時,應該尋求胃腸相關專科醫師釐清病因。
閱讀更多
2022-12-29
吳明珠
曾寫過《空港》、《ONE NIGHT IN台北》的知名作詞人、也是一手挖掘「信樂團」的李惠群,週三(12/28)中午於便當店買飯,在門外等待時靠著牆柱看報紙,沒多久卻突然倒下,緊急送往國泰醫院,最後宣告搶救不治。音樂人好友許常德臉書哀悼:「又一位老友李惠群老師遠去,當年受你邀請為信樂團一起創作的歌,如今成了回憶你的主題曲,你總是靦腆的笑著,相信此刻也是。」音樂人熊賢儒說「他的猝逝消息,我忍了幾個小時,真的忍不住了~以前,他常常將剛錄好的歌,拿到我辦公室,拿出耳機,我們一人戴一邊,一起湊著頭聽歌,他問我:妳覺得好不好?夠不夠好?李惠群大哥,這輩子做了許多經典歌曲,發掘了好聲音,生命的最後一刻並沒有在病床上,還是在看報紙。不許哭!」------------------------------------------------大家都以為心臟病是發生在年紀大或是很胖的人身上,其實,在我來看,正確一點的說法是愈不關心自己的人,風險愈高。 這幾年來,不只是病人,就連我身邊的朋友們,都發生讓我感到傷心的狀況。我有一個在媒體業工作的記者朋友,我們因為採訪認識,聊得很投緣,漸漸成了好朋友。那時候,他的年紀不到四十歲,是個高高帥帥的男生,只是因為工作關係,讓他生活作息很不正常,經常暴飲暴食,重辣重鹹還與煙酒為伴。 每回我們碰面聊天時,我都提醒他要好好地關心自己,尤其身處高壓的工作環境中,更要好好注意心臟。我還記得,他總是自信滿滿,拍著自己的胸口說:「我那麼年輕,還壯得跟一條牛似的,不會有什麼問題!」 其實,我說的關心,真的是要他關心一下自己心臟方面的病變,因為我看到他的指甲幾乎沒有月白,眼晴也時常泛紅,加上他不正常的生活作息,基於朋友關心,也是當醫生的職業病,我總會時不時提醒他。 後來,這個朋友好久沒聯絡,消失好一段日子。本來還以為他可能是工作忙,或者是工作轉換路線,直到有一天,他的同事來採訪我時,我順口問起他的近況,才知道他過世了,原因是心肌梗塞。 聽說他在某天趕著截稿的時候,突然感到胸痛又頭暈,同事要他去醫院,但他仍堅持要趕完稿子再去看醫生,後來,他昏倒了,趴在電腦桌前,不知情的同事以為他只是太累了,趴下來休息一下,也就沒有緊急送醫,等到要催稿子時,去搖動他,才發現叫不醒,人己陷入昏迷,這才緊急叫救護車,只是這一切都太晚了。 我聽到這件事,真的感嘆萬千,明明一直千叮嚀萬交代,要注意心臟,關心自己多一些,偏偏他就仗著自己年輕,有青春的身體,總以為心臟病還輪不到他、總以為我是職業病太重,喜歡嚇唬病人,其實,心肌梗塞真的能夠預防,只要多關心自己呀。(原文刊載於2022/6/22,更新時間為2022/12/29)
閱讀更多
2022-12-29
郭美懿
浩鼎創辦人暨董事長兼執行長張念慈,週四(12/29)上午10時在美國聖地牙哥家中因突發心臟病猝逝,享壽72歲。上午9點他還在跟幾位主管通電話,討論一些事項,半小時後自美接獲噩耗,員工無比震驚,不敢置信。而日前東海大學法學院院長、現任南山人壽獨立董事卓俊雄,疑因天冷引發心肌梗塞,在台中高鐵發車31分鐘後,早上10點10分突然失去意識,列車臨時停靠桃園站,桃園站駐站護理師及警方10點13分到場,當時卓俊雄已無呼吸心跳,醫護隨即施以急救。4分鐘後、10時17分救護車抵達,將卓俊雄送往桃園聯新醫院搶救,可惜仍回天乏術,享年55歲,亦震驚金融圈。卓俊雄從報警到送醫歷經102分鐘搶救,卻仍救不回生命,浩鼎董事長張念慈半小時前還在通電話、半小時後就猝逝,面對心肌梗塞、心臟病發作,我們能怎麼自救?
閱讀更多
2022-12-21
郭美懿整理
冬至即將到來,家家戶戶吃湯圓,祈求凡事圓滿、闔家團圓,也象徵「又長大一歲」。但湯圓為糯米製品,是高澱粉、高油與高糖的組合,且吸水率強、黏性極高,在腸胃裡的蠕動較慢,大量食用容易讓無法分解的澱粉在腸道裡造成細菌發酵,產生氣體,導致腸胃不適,食用時需格外小心。
閱讀更多
2022-12-06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我的人生沒有太多幸運,中獎的好事從來不會輪到我,卻在十二年間,確診了三次癌。「不會是我啦!」菸酒檳榔長年在手,即使被牙醫警告口腔有纖維化的情況,也總是心存僥倖,依然故我。
閱讀更多
2022-10-30
張振榕, 林莘妮
門診時,因應病情需要的時候,我會建議病人照胃鏡,但是對於照胃鏡的恐懼,時常會在病人做與不做的猶豫掙扎之間顯露無遺。「上次做胃鏡好不舒服,以後都不想做了!」、「隔壁陳媽媽說做胃鏡很可怕……」、「除了照胃鏡之外,沒有其他方法了嗎?」(口氣通常很絕望)
閱讀更多
2022-10-15
中時新聞網 記者陳駿碩
不菸不酒也沒有家族病史,癌症究竟為何找上門?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分享病例,一名女患者一直不解自己為何會罹患 食道 癌,後來才發現,原來她和多數亞洲人一樣,「喜歡喝熱的東西」,甚至追求燙口的程度,「她覺得可以殺菌,腸胃道比較舒服」。
閱讀更多
2022-08-19
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病人自主研究中心
74歲的成大醫學院護理學系名譽教授趙可式,59歲時確診乳癌,化療後身體暫時恢復,然而2019年發現癌症骨轉移,且已到第四期,若不做治療處置,醫師評估存活期只有半年到一年。當安寧之母成為安寧病人,趙可式坦然面對,身為晚期癌症的病人,她已做好5個準備,迎接終點。
閱讀更多
2022-06-27
陳亭均
2022/6/27編按:第33屆金曲獎頒獎典禮本週六(7/2)舉行,史上最年輕三金(金曲、金鐘、金馬)得主盧廣仲,二度挑戰歌王寶座!他時隔5年推出《勵志論》入圍4項大獎,包括最佳華語男歌手獎、最佳編曲人獎、最佳作曲人獎以及最佳MV獎。他說,《勵志論》做了很多挑戰,因此他每項獎項都想拿、這也是對團隊的肯定!談到盧廣仲,這位給人感覺質樸、沒有半點明星架子的歌手,他的創作、他的人生觀,與他從小在台南鄉下和公嬤叔伯、數代之間的互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原文刊載於2018/2/12,更新時間為2022/6/27)
閱讀更多
2022-06-01
陳志銜醫師
天天蹲馬桶,吃了益生菌、火龍果,卻還是「嗯」不出來?其實便秘不只會影響腸道健康,更有可能導致心情低落、憂鬱!
閱讀更多
7/ 30
第 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