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疾病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大腸癌徵兆注意!醫:血便、便秘腹瀉交替、體重減輕都要當心

tCol 2025-04-18

NOW健康

大腸癌徵兆注意!醫:血便、便秘腹瀉交替、體重減輕都要當心

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1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238人,發生率為每10萬人38.4人,更是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平均每天有44人罹患大腸癌,且近9成的個案是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

閱讀更多

抗癌不再孤單!醫界與癌友團體呼籲:重視心理腫瘤照護

tCol 2025-04-18

NOW健康

抗癌不再孤單!醫界與癌友團體呼籲:重視心理腫瘤照護

抗癌過程艱辛,癌友身心俱疲,為讓社會更關注癌友心理健康,在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代表提議下,國際心理腫瘤醫學學會(IPOS)正式決議,將每年4月9日訂為「世界心理腫瘤日」(World Psycho-Oncology Day, WPOD),積極推動癌症病人身心整合照護。

閱讀更多

72歲廖峻三度中風!起床叫不醒、尿失禁…醫示警:腦中風1/3會復發,8危險因子中3個就拉警報

tCol 2025-04-18

蔡佳伶整理

72歲廖峻三度中風!起床叫不醒、尿失禁…醫示警:腦中風1/3會復發,8危險因子中3個就拉警報

資深藝人廖峻6年前因中風淡出螢光幕,近日復出演藝圈開YT節目《歐吉桑》,也舉辦粉絲見面會。但昨(4/17)傳出他三度中風,住進加護病房,其官方粉專「歐吉尚」也發文請大家為他集氣。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廖峻受訪時表示中風後恢復狀況良好,僅走路不太方便,未料昨天上午外傭發現他遲未起床,不僅意識不清還有尿失禁,送往醫院後確認中風,且有腦部出血狀況。根據統計,腦中風患者約有三分之一會再次中風,為什麼會這樣?又該如何預防?

閱讀更多

科技再進化!千暘診所前瞻醫學療法,引領抗衰與健康管理新時代

tCol 2025-04-17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科技再進化!千暘診所前瞻醫學療法,引領抗衰與健康管理新時代

千暘診所基於累積的這些數據與臨床經驗,開始布局抗衰老與輕醫美領域,透過前瞻性的療法,預防老化、強化免疫、修復細胞,讓人體維持在較佳狀態。

閱讀更多

呼吸器女孩生命倒數計時!他們奔波21公里助「回家」:即使疾病限制身體,仍可自由選擇夢想方向

tCol 2025-04-16

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

呼吸器女孩生命倒數計時!他們奔波21公里助「回家」:即使疾病限制身體,仍可自由選擇夢想方向

編按:當生命進入最後的終程,「回家」成為最深切的渴望!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有位29歲的「呼吸器女孩」,小三就被診斷出罕見的肌肉萎縮症合併呼吸衰竭,生命彷彿被貼上倒數計時的標籤,被醫師判定壽命將止步於19到22歲。然而姑姑與父親兩位守護者,在長逾20年的抗病過程中不離不棄,讓她超越醫學極限與時間框架,以驚人意志力走到現在。直到近日病情悄悄變化,讓她吐露「回家看看」的心願。她的老家位於南投仁愛鄉的中原部落,距離中榮埔里分院超過21公里遠,加上無法離開呼吸器,但凡一點意外就可能會是一場生命的終結。為此,醫護團隊與社團法人為愛呼吸協會、家屬密切合作,反覆演練、模擬、計算動線與風險,因為「這不是一趟醫療轉送,而是一場生命的歸途,一次靈魂的安放。」

閱讀更多

78歲川普健檢報告曝光!「1數據」比許多台人漂亮…醫揭降「壞膽固醇」靠藥物,還有2飲食關鍵

tCol 2025-04-15

郭美懿

78歲川普健檢報告曝光!「1數據」比許多台人漂亮…醫揭降「壞膽固醇」靠藥物,還有2飲食關鍵

78歲的美國總統川普健檢近日曝光,包括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血糖等數值表現亮眼,更有醫師直呼川普的「三高數值」管理得比許多台灣人還要漂亮。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分析,川普服用2種藥物,是目前公認最有效降低壞膽固醇的組合,對此數值並不意外。但許多人認為壞膽固醇7成由身體製造,因此放棄管控飲食,卻是錯誤觀念;事實上靠著調整飲食、提高活動量等方法,仍有機會減藥或停藥,未必得吃藥一輩子。

閱讀更多

50後一半人都中!「痔瘡」嚴重恐致出血性休克…外科醫圖解「4種微創手術」:適用對象、復發率秒懂

tCol 2025-04-11

郭美懿整理

50後一半人都中!「痔瘡」嚴重恐致出血性休克…外科醫圖解「4種微創手術」:適用對象、復發率秒懂

隨著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型態的改變,許多人都有「痔瘡」這個難言之隱!輕度痔瘡可藉由生活習慣調整及藥物達到改善,當保守治療無效或症狀嚴重,就必須考慮進一步治療介入,醫師解析目前常見的4種微創手術,幫助患者評估最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

閱讀更多

肚子斷續痛2週,一照大腸鏡已「直腸癌4期」!解析「早期警訊」:常被誤診為痔瘡、腸躁症

tCol 2025-04-10

郭美懿整理

肚子斷續痛2週,一照大腸鏡已「直腸癌4期」!解析「早期警訊」:常被誤診為痔瘡、腸躁症

大腸直腸癌多年來高居國人10大癌症之一,近年更呈現年輕化趨勢,許多患者在50歲前即確診,醫界稱之為「早發型大腸癌」。一般而言,若出現血便、糞便帶黏液、排便習慣改變、腹部悶脹或疼痛、排便不順等情形,常被誤以為是痔瘡或腸躁症等腸胃問題,從而延誤診斷,錯失治療時機,因此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檢十分重要。

閱讀更多

她失智臥床、失去溝通能力,只靠一條鼻胃管維持生命…醫嘆早做「這件事」:人生最後一哩路自己作主

tCol 2025-04-10

郭美懿整理

她失智臥床、失去溝通能力,只靠一條鼻胃管維持生命…醫嘆早做「這件事」:人生最後一哩路自己作主

96歲的許奶奶是接受安寧居家醫療的臥床患者,老人家已不復昔日照片中熱情參與教會的年輕樣貌,取而代之的是逐漸消瘦攣縮的身體及因失智而失去和摯愛兒女溝通的能力,只剩下一條維持生命的灌食鼻胃管……奶奶70歲的大兒子,對母親沒有生活品質的長時間臥床感到傷心及不捨,詢問:「有什麼方式可以減少最後臥床的痛苦?先前聽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奶奶能否透過這種方式,拔除鼻胃管,不再灌食了呢?」

閱讀更多

外套先別收!春夏交替易「手腳冰冷」,都是溫差惹禍…醫教「換季養生」秘訣:2款熱飲甜甜喝

tCol 2025-04-10

郭美懿

外套先別收!春夏交替易「手腳冰冷」,都是溫差惹禍…醫教「換季養生」秘訣:2款熱飲甜甜喝

近年極端氣候頻傳,隨著氣溫波動大,民眾常有手腳冰冷困擾,中醫師林經緯提醒,對老人家或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等慢性疾病患者來說,這種不適可能是體內陽氣虛弱,氣血循環不良的表現。民眾可飲用飲用桂圓紅棗茶、黑糖薑湯等溫熱飲品改善,也可以透過穴道按摩來促進末梢血液循環。

閱讀更多

1/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