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5
史蒂文.巴列特
大腦的認知結構會本能地引導我們遠離那些令人不安的想法。然而,暫時的逃避往往會讓我們陷入更大的心理折磨。擁抱負面想法的二元性,平衡正面思考,讓我們能更有智慧、堅韌且深明遠見,並朝向更成功之路邁進。
閱讀更多
2024-12-25
郭美懿
早餐來杯牛奶或豆漿,是比奶茶、咖啡更好的營養選擇,不過你是擁護豆漿、還是牛奶呢?牛奶含有鈣質、蛋白質吸收率高,但含鐵量低,且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對於心血管健康較不利;豆漿則鈣、磷含量低,但含鐵量是牛奶25倍,且不含膽固醇,對心血管負擔較小。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可依個人需求去選擇飲用,不過豆漿的確是許多人的健康標配,營養師高敏敏特別分享飲用豆漿的4大好處,她也推薦純飲之外的「混搭喝法」,將豆漿搭配不同食材,變化出健康又好喝的新滋味。
閱讀更多
2024-12-20
郭美懿整理
冷氣團伴隨冬至報到,寒冷天氣與家人一起吃碗湯圓應景更暖胃。但湯圓的主要成分糯米粉,對長輩與孩童來說,咀嚼與消化較為困難,內餡的熱量更容易造成負擔。營養師建議,紅白小湯圓一天最多吃20顆,若是內餡湯圓,吃2顆就等同半碗白飯,吃4顆芝麻湯圓得快走68分鐘(時速達6公里/小時)才能消耗掉熱量,所以最好在白天食用,以免影響晚間消化。
閱讀更多
2024-12-13
NOW健康
民眾若經歷1、2次突然間視力喪失、每次時長約5至10分鐘,務必提高警覺,這恐是眼中風前兆!朱智盟眼科診所院長朱智盟醫師表示,視網膜靜脈阻塞又俗稱為「眼中風」,多數患者因高血壓而病發,如未及時就醫治療,後續恐造成青光眼、黃斑部水腫發生。
閱讀更多
2024-12-12
小林弘幸
編按:飽受失眠所苦,還是怎麼睡都睡不飽?沒來由的暈眩、心悸、手麻腳麻,或是老是覺得這裡不舒服那裡痛的...到醫院又找不出原因,可能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在作祟。自律神經是不受意志影響,調解身體機能的神經,控制我們的呼吸、血液循環、消化和排泄等功能,當自律神經失調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讓你覺得做什麼都不爽。日本自律神經權威小林弘幸教授表示,除了少數的周邊神經病變引起除外,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壓力過大、作息不良而導致,所以即便去醫院就診,藥物的控制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如果沒有消除根本的原因,也可能反覆復發。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但放著不管絕對會成為大問題,藉由生活習慣的調整和簡單的動作,每天只要1分鐘,就能有效改善自律神經狀況。
閱讀更多
2024-12-12
NOW健康
冷氣團接連報到,氣溫溜滑梯,除了要注意保暖,更不可輕忽心臟健康!低溫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加上天冷汗流得少、喝水量也跟著減少,更容易增加心臟負擔。若本身又有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心肌梗塞的風險更是大幅提升,不得不慎!
閱讀更多
2024-12-11
林暐鈞
筌科生技於11/26在台北凱薩飯店,舉辦預防醫學與健康管理新思維第四期講座,邀請臺大漁業科學研究所陳秀男教授、拉菲爾人本診所黃英家副院長、臺北醫學大學謝明哲教授、筌科生技董事長李鴻彬、臺北醫院劉明偉醫師共襄盛舉,分享知識、幫助眾人邁向美好熟齡生活。
閱讀更多
2024-12-10
康哲偉
編按:新北市新莊12/9發生一起人倫悲劇。一名73歲退休建築師因長期照顧患有「水腦症」的68歲妻子,身心不堪負荷,一時衝動抱起妻子從住家14樓往下丟,妻子當場死亡。據了解,林姓夫妻結縭近40年,育有2子1女,子女皆已成年,家庭經濟狀況良好,但妻子於2年前罹患水腦症,生活無法自理,僅餘說話功能正常。丈夫一直親力親為照顧,然而年歲漸大、罹患三高,體力不支。今年8月,申請新北市府的長照服務,安排看護每日提供清潔、陪伴及盥洗等協助。然而,邱女堅持只要丈夫親自照顧,不願接受外人幫助,長期的壓力讓林男身心俱疲,最終釀成憾事。此事件凸顯長期照護者的沉重負擔,也再度引發社會對於長照服務與心理健康支持的重視。
閱讀更多
2024-12-10
蔡曉萱 整理
近年來,蔓越莓乾因具有泌尿道保健功效,深受女性青睞。然而,一位45歲上班族把蔓越莓乾當「健康零嘴」,5年來每天三餐飯後就抓一把「保健」,不料竟造成她體重增加,BMI更飆升至32(中度肥胖),血糖也亮起紅燈。
閱讀更多
2024-12-09
NOW健康
天生牙齒泛黃,或是矯正後仍對笑容不夠滿意?別擔心,陶瓷貼片能助你展現自信笑容!祐民牙醫診所院長楊大為醫師分析,陶瓷貼片不僅僅只是掃描、磨牙、將貼片黏上去,更是一門精緻的藝術,需綜合考量個人特質,包含:臉型、個性、生活和工作需求,精雕細琢貼片的顏色和形狀,打造專屬於你的迷人笑容。
閱讀更多
8/ 30
第 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