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
今周學堂
現今社會有許多人看似擁有高收入,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但其實可能陷入了「精緻窮」和「月光族」的財務困境。存不了錢除了收入有限、慾望無窮,也因為物價房價高漲,長遠的財務規劃太遙遠,還不如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和享受的心態所影響。結局就是沒有足夠的存款或資產,財務壓力迎面而來。其實,這些問題與財務管理能力,就是「財商」的高低。
閱讀更多
2024-10-15
金熹暻(김희경)
編按:根據內政部2023年最新統計顯示,單人戶占全台灣家戶數整體比例達36%,且成長率高達3.2%。越來越多人選擇了獨活的方式,然而做出這般選擇之後,焦慮與徬徨仍然縈繞。不婚到老後會感到孤單嗎?當生病時,誰來照顧我?我要工作多久才能準備退休?作為獨居的不婚中年人,作者訪問了19位像她一樣獨居的中年不婚女性,探討她們在這個社會中選擇不結婚的原因、如何應對孤獨、建立親密關係,以及準備養老的過程。
閱讀更多
2024-10-13
胡肇芳 整理
36歲金曲歌王蕭敬騰6月在女友林有慧(Summer)生日當天求婚成功,兩人秘愛16年終於開花結果,外界多給予祝福。蕭敬騰在2023/10/19這天宣布與Summer林有慧甜蜜完婚,在雙方家長的見證下簽結婚證書。而2024年10/13晚間於台北補辦婚宴。蕭敬騰在IG上寫著「今年六月,我向我的未婚妻完成求婚,一直在等待這天的到來,今天2023/10/19我們決定將這一天定為我們的結婚日,這一天是如此美好,我會把我的喜悅分享給所有的你們,也謝謝大家的祝福」。Summer也在IG表示,「謝謝我們的爸爸媽媽和家人的支持和祝福,這對我們來說,彌足珍貴。兩位父親滿臉笑意的為我們簽下結婚證書,兩位母親滿臉笑意的在旁叮嚀爸爸要簽的工整好看,我們收獲的,不只是彼此,而是彼此的所有。」日前有酸民冷眼看待這段相差14歲、女大男小的戀情,更質疑50歲的Summer還能生小孩嗎?Summer在七夕情人節於臉書直球對決,表示外界無須擔心,因為「每一天都很開心並羨慕著自己的生活」,堅定演繹屬於兩人的愛情。Summer在臉書表示,一開始基於職業本能,認為不該影響蕭敬騰的事業,也認為他應該多看看世界,因此不支持他公開分享兩人愛情,直到蕭敬騰30歲左右時,他認真與Summer討論未來,她才明白他的堅定。她寫道:「其實這份感情,除了我的年紀違反了大眾的認知,我們之間三餐四季,不能再平凡了,因此醜化或神話都是多餘。」Summer也直言,每個人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不同,所以每個人追求的人生也不盡相同,「結婚和生子,過去從來都不在我的努力清單中,因為我知道,真愛不是靠我努力就會來的。」「不想生和不能生,是不一樣的。」Summer說,這些年他倆已思考無數次,對他們而言,「生孩子是因為愛,不生孩子也是因為愛。但,這是一個選擇,不是一個任務。」並表示大家不必為他們擔心,「因為我們每一天,都很開心並羨慕著我們自己的生活。」(原文刊載於2023/06/29,更新時間為2024/10/13)
閱讀更多
2024-09-25
丁菱娟
在現今社會中,退休的定義已逐漸被重新定義,所謂的「逆退休」正在成為一種嶄新的趨勢。所謂「逆退休」,不僅僅是指那些已達退休年齡的長者選擇繼續工作,還代表了一種新的人生態度與價值觀的轉變。
閱讀更多
2024-09-05
楊寧茵
再不到幾個月,臺灣就將成為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超過二十%的超高齡社會,媒體和民眾普遍對於超高齡社會的快速來臨抱持著恐懼和負面的心態,而忽視了其中可能蘊藏的巨大潛力和機會。其實,人類快速高齡化創造了一個全新世代—The Young Old,簡稱YO(優)世代。善用優世代的力量,結合共生社區的推動,我們可以讓臺灣的人口超高齡化變得不那麼可怕,讓人人都可在地安老的幸福高齡社會成為可能。
閱讀更多
2024-08-27
彭冠宇
像極了狂風吹起的蒲公英果實,那有著羽翼的白色絨球,在一連串與風的搏鬥與飛翔之後,終究分散為一個個的小白傘,隨風降落在那既陌生又應是最熟悉的最初之地。
閱讀更多
2024-08-26
林靜芸醫師
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癌。患者的皮膚會先長出一塊無痛的隆起,其上可能有具光澤的蛛網紋或是潰瘍。此種癌症的生長速度緩慢,會損傷周邊的組織,嚴重的會吃掉肌肉及骨頭,所以眼睛、鼻子、嘴唇可能毀損,最好儘早發現,早期治療。
閱讀更多
2024-08-22
丁菱娟
前一陣子遇到一位女性朋友,她在職場上是女強人,每個人都覺得她勇敢、堅強、獨立、嫁了個好老公。尤其她經常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出遊、進出高檔飯店、享受米其林等級餐廳的照片,大家總是羨慕不已。但在一次聚會中,她竟然跟我說她得了憂鬱症,原來她在夫妻和子女關係上一直不符期望,我簡直驚得不敢相信。
閱讀更多
2024-08-16
于悅
「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隱蔽人格的階段性表現是什麼?隱蔽人格能帶來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危害?
閱讀更多
2024-08-14
麥克‧諾頓
法國歷史學家菲利浦‧阿里埃斯(Philippe Ariè)將二十世紀稱為「禁忌死亡」的年代,他指出現代社會的做法會對當事者隱匿自己即將離世的事實,導致他們的親人也開始壓抑自己的情感反應。人類的本能往往是避開對死亡的思考,保護人們免於面對失去的痛苦,盡快忘記並繼續生活。
閱讀更多
6/ 30
第 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