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5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到了第三人生,真的不該宅在家裡,應該多到戶外走走,絕對有益身心健康,但不該為了「健康」,而忽略了「享樂」。選擇適合自己體力的步道或古道,在林間享受芬多精的洗禮,才能享受健行的樂趣。
閱讀更多
2023-06-02
吳若權
在宗教、種族、政黨之間,常會因為爭奪利益而假冒「自由自在」之名,行權力鬥爭之實。這些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才會產生利益衝突,但是一般民眾沒有辦法真正理解這些核心利益的糾葛,反而被政客操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而捲入對立的衝突,失去自由自在的簡單與快樂,甚至還鬧到與朋友、家人之間失去和諧。究竟孰是孰非?這要從歷史的眼光去看,當時空都過去以後,回來看這個時代發生什麼事,才能夠比較客觀。當下所能做的,只有彼此尊重、彼此包容。
閱讀更多
2023-05-22
羅子琦
一方表達感到割捨或犧牲,不一定是後悔或抱怨,而是希望這些感受若能被理解,或許自己就有繼續努力的力量。
閱讀更多
2023-05-15
王溢嘉
眞愛的背後,必然隱含著憂懼。但眞愛必然也會給子女自由,讓他們走自己嚮往的人生路。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雖然帶給我們很多歡樂,但也讓我們開始擔心,唯恐他們忽然出現什麼毛病或意外。真愛的背後,必然隱含著憂懼。但真愛必然也會給子女自由,讓他們走自己嚮往的人生路,縱然其中有著自己的牽掛與憂懼。
閱讀更多
2023-04-28
張海珠
我很喜歡把男朋友介紹給家人,不論交往對象優秀與否,我都想把自己當下正在和誰談戀愛、談著什麼樣的戀愛秀給母親看,而母親每次也都會以「兒子」來稱呼他們,親切以待。我正是享受這種刻意演出的畫面。不可否認,我心底一直有股尋求認可的欲望──想要展現自己是備受疼愛的女兒,而且比其他母女關係還要親密──但到頭來,這也不過是我刻意想營造出來的形象罷了,事實是,我們的關係並沒有到非常要好。
閱讀更多
2023-04-26
迷瑞 meRui
大家常常說,西方人比起東方人,家庭觀念相對薄弱,我其實沒有很認同。我認識的很多法國人,都選擇住在離父母家近的地方,或是週末常常回家看家人,甚至某些家庭還設定每週日為「家庭日」,讓全家人可以團聚吃飯。
閱讀更多
2023-04-14
郭美懿
日前一位女大生與家人失聯,母親報警後卻發現她已前往緬甸,救援團隊好不容易找到人,女大生竟說:「男友不走,她不走」!由於女大生已成年,警方只能給予尊重,但希望女大生主動向家人聯絡,她也答應會跟家人說清楚。當爸媽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拔長大,兒女卻開始「翅膀硬」,親子兩代在孩子的交友、志向選擇、甚至婚姻上出現歧異,為人父母者又將如何面對這些棘手的難題?
閱讀更多
2023-04-11
李偉文
一九七○年四月二十二日,美國參議員受《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作者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影響,發起了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草根遊行活動,當年是為了抗議大量使用含鉛汽油及產業排放濃煙卻無法管制,要求國會通過環境生態法案。
閱讀更多
2023-03-03
韓柏檉
2008年初罹癌至今,將超過15個年頭,一路太太幼香陪伴支持與鼓勵,人生由黑白轉為彩色,但無常之路迎面襲擊而來,太太在2017年7月卻因癌症過世,這個痛、這個角色的轉換,誰懂?健康養生、防癌抗癌,人人朗朗上口,市面上各種方法、招數比比皆是。在雙重的狠痛下,更明白了一些世間道理,養生、防癌、抗癌,所要做的事情幾乎一樣,差別在於是否多了一項「進醫院看醫生治療否?」回到家裡就是「自療」囉!自我療癒,近年深深體悟,大道至簡,以道御術的精神與哲理,世間方法招數多如過江之鯽,但真正的精隨「道法自然,萬法唯心」,人有千百種體質,不同的方法各有其妙處,但也並非人人適用。
閱讀更多
2023-02-25
黃大米真心話
600萬年薪,一個驚人的數字,換算一下,相當於月收50萬,緹娜姊做一個月,是別人做一年的薪水。(原文刊載於2017/10/25,更新時間為2023/2/25)
閱讀更多
6/ 23
第 6頁,共 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