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3
小虎文
「20年前我就訂定我的志向,讓沒有死去的人,能活得好一點。」說話的楊玉欣笑容甜美,氣質優雅地和餐廳每個人打招呼,一點都看不出已經年過40歲,而在她輕盈溫柔的言語下,是清晰的思路與堅定的信心。
閱讀更多
2019-10-22
照護線上
乳癌是女性殺手!乳癌發生率很高,是台灣女性最好發的癌症,生活中偶爾就會聽到同事、朋友、親人罹患了乳癌。究竟有沒有什麼好方法能預防乳癌呢?
閱讀更多
2019-10-16
梅樂蒂‧碧緹
我們能說出自己想法。學會說:「這就是我的想法。」我們的意見可以與他人相左,那並不表示我們是錯的。不必因此改變自己的想法,別人也是如此,除非其中一方想要改變。
閱讀更多
2019-10-12
林芷揚
93歲王爺爺罹患失智症10多年,已完全喪失自理能力,終日臥床,不太認得人,對話混亂,生活起居皆需外籍看護24小時照顧。
閱讀更多
2019-09-26
柯文哲
編按:柯醫師曾說過,社會只教人們如何當醫生,卻沒有說過如何醫死;如同身而為人的我們,只告訴我們生命怎麼出生,卻缺乏幫助我們面對死亡。生死議題總是被我們拋在腦後,卻是你我遲早會碰到的問題。本文透過4個不同面向的例子,除了給予醫師們省思之外,更提醒我們,當病人已死,因為財產等各種問題,無法善終,如果病人是你的家人,或躺在病床上的是你,你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19-09-18
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18床位的T小姐,56歲,乳癌末期,因為食慾不佳入院。入院之後,經過與癌症病人、先生仔細地討論,病人決定不放鼻胃管,順其自然。後來一些症狀都調整的不錯,和先生以及團隊也逐步建立了默契。面對這樣癌症末期病人,總會感受到自己可以創造的價值,只是,這樣的價值有時也是很脆弱的。
閱讀更多
2019-09-09
江珈瑋
隨著癌症心理的臨床工作做得越久,可以看見各種家庭間的互動,有些家庭可以開放地談論疾病病程、一起安排後事,有些則不忍所愛的人承受痛苦,擔心衝擊力道太強,而選擇對病人隱瞞病情並獨自承受所有……
閱讀更多
2019-08-24
郭依瑄
臨終之事,千萬別拖到最後再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告別,除了能為人生劃下圓滿的句點,也能留給親人最美好的祝福。一位癌末的王先生,就選擇這麼做…
閱讀更多
2019-08-19
廖玉蕙
「我認為」、「不!不! 你聽我說」、「你知道我的意思了吧?」「我就說嘛!你就是不聽我的」…… 當這些語彙經常出現在言談中,我們就得開始自我警惕——我是不是個固執、自以為是的人了? 這些口頭禪密集出現,通常代表著性格裡埋藏著強烈的宰制慾,只管自己、凡事由自我出發。
閱讀更多
13/ 17
第 13頁,共 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