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3
楊雅馨
醫藥是複雜的,記憶是有限的。你還記得服用過的藥名嗎?上次的檢驗數值?是模糊不清,還是可以清楚說出。也許你還沒聽過、用過「健康存摺」,在介紹前,先說重點——「健康存摺可以查看3年就醫資料,包含西醫、中醫、牙醫、手術、住院、用藥、檢查結果等,甚至還有推播功能,提醒洗牙、慢箋領藥、回診、兒童預防接種、癌篩⋯⋯。」
閱讀更多
2019-04-16
楊雅馨
健保署 以大數據分析醫療院所「達文西手術」申報資料,發現有醫院執行「達文西手術」,疑似一邊向病人收取18萬至20萬不等的自費手術費,卻又申請健保給付,涉「兩頭賺」的案件高達7810件、金額達3.5億元。
閱讀更多
2019-04-08
鄭閔聲
「不可傷害病患」(Do no harm),是全球西醫學生都曾宣誓遵守的最高價值,因為治療並不總是有益無害,有時對人體的影響更不是立即可見,需要醫師審慎評估。但在台灣,由於健保支付制度的財務誘因,以及民眾對疾病的恐懼,出現許多非必要的「過度醫療」行為,不僅浪費健保資源,更可能傷害病患健康。唯有建立正確的醫療品質觀念,才能分辨醫療行為的合理性,避開無處不在的過度醫療陷阱。
閱讀更多
2018-10-08
林芷揚
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研究免疫療法的美國學者艾利森(James P. Allison)與日本學者本庶佑(Tasuku Honjo)獲獎,印證免疫療法的抗癌效果,但台灣目前針對晚期肺癌的免疫療法第一線治療尚無健保給付。
閱讀更多
2018-08-23
林芷揚
台灣背負「洗腎王國」的名號多年, 健保署 日前公布去年健保最花錢的十大疾病中,急、慢性腎臟病蟬聯第一,洗腎就醫人數則超過8.7萬人,健保花費高達43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閱讀更多
2018-07-18
林芷揚
蔡小姐的父親中風嚴重,需要復健,她擔心爸爸再度倒下,天天為他量血壓,每次陪爸爸回診都要帶著密密麻麻的手抄血壓數值,有時還會忘記攜帶,相當麻煩!現在,蔡小姐改用手機APP幫父親記錄血壓,每週還能收到個人健康週報,智慧診所醫師只要參考APP的血壓數值趨勢,就能快速判斷患者情況,非常方便。
閱讀更多
2018-07-12
林思宇
越來越多年輕人,因夏日出門未戴太陽眼鏡,成了白內障的高危險群。除了出門做好抗UV措施,專家教你從飲食下手,吃出健康的眼睛。
閱讀更多
2018-06-20
林芷揚
台灣是全球B肝高感染地區之一,B肝若沒有妥善治療,恐會步上「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程。近年 健保署 擴大B肝健保給付,落實B型肝炎垂直感染的預防,B肝帶原者已經降至171萬人,但其中仍有27萬人不知道自己是帶原者而錯失治療。
閱讀更多
2018-05-24
許禮安的安寧療護與家醫專欄
前陣子想到:按照「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規範的「預立意願書」,其實只是一張「善終報名表」,報名之後會不會被錄取,能夠稱心如意的進入「善終」行列,如你所願的不要被插管折磨,恐怕還得看你的福報夠不夠?至於沒寫報名表的,要得善終是更加渺茫啊!
閱讀更多
8/ 12
第 8頁,共 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