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5
郭美懿
住在北投的林奶奶,原本習慣每天到公園做運動,但入冬以來老是下雨,近日氣溫又驟降,家人擔心她出門危險,也怕疫情又起,要林奶奶在家休息。而疼愛的阿孫上了國中,也不再需要阿嬤接送上學,使得林奶奶變得越來越少出門。最近遠嫁高雄的女兒回娘家探望,想帶林奶奶到陽明山走走,不料才短短2個月,不到70歲的林奶奶已經走不太動,甚至從椅子上起身也變得困難,讓女兒擔心不已:「怎麼2個月不見,老人家就走不動了?」
閱讀更多
2022-12-27
丁菱娟
我每年會給自己預定明年要做的3件事,其中有兩件與工作比較相關,另外一件就是有關休閒、娛樂,或健康體能的挑戰。譬如有一年我的3件事包括:寫一本書、完成一項線上課程的計畫,另外一件就會是單車環島、爬玉山或是背包旅行等這樣的安排,讓我覺得來年的3項任務不會那麼單調無聊。
閱讀更多
2022-11-28
郝萬山
這是從心理和情緒控制角度來說的。我們是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是有理智的,一個健康的人是能夠用理智控制情緒和一切行為的。大城市的公共汽車,在上下班高峰的時候,常常十分擁擠,在這種情況下,你碰我一下,我踩你一下,很難避免,說聲「對不起」、「沒關係」,相視一笑,相安無事,這就是健康人的行為。
閱讀更多
2022-11-15
郭美懿整理
56歲的朱光恩醫師是國內腸胃病灶權威,曾隨前總統陳水扁出訪中南美友邦,赴帛琉駐點醫療。他笑稱自己從擔任住院醫師起就對腸胃專科感興趣,行醫20多年來看過9萬人次的大腸鏡,「看了9萬個屁股、9萬個腸子。」在他的臨床經驗中,發現運動員的腸道「最漂亮」,可見規律運動對腸道健康的重要性。
閱讀更多
2022-11-01
吳明來
過新年的時候,不少退休的同仁都會回承大科技跟我祝福,我們也會一起聊聊近況,當然除了對於新的一年,大家都會互相關心,也彼此祝福彼此身體健康。現代人都注意養生,我也會詢問他們退休生活還愉快嗎?彼此的互動相當良好。他們會跟我說:「吳總,還是懷念上班的時候,有事做不用擔心錢,心裡有重心,人也比較不會生病。每天上班的路程當運動,現在大門都沒有踏出一步,早上起來就坐在電視機前面,健康也每日遞減……」,我當下聽了就很緊張,這樣的退休生活真的比較好嗎?
閱讀更多
2022-10-26
丁菱娟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只要健檢報告有紅字出現,不管有三高或慢性病,醫生的第一句話就是:「你要注意飲食以及多運動。」看來飲食和運動,的確是改善所有慢性病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多運動可幫助健康的概念已經深植人心。
閱讀更多
2022-10-25
蕭婷方
《今周刊》於10/25舉辦第六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邀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莊宜芳、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合勤健康事業總經理李柏憲,以「迎向熟齡健康生活」為題,鼓勵長者著重自身健康並預先規劃未來,才能愜意、有尊嚴的享受退休生活。其中,運動被視為老後健康最重要的一環。專精失智症研究的陽明交大副教授莊宜芳表示,想預防失智、延緩老化,最好在進入中年後就保持「三動」:運動、動腦、社會互動。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也從多年臨床經驗發現,擁有運動習慣的人腸道健康比較好,運動更能促進腸胃蠕動、提升體內環保,鼓勵大家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閱讀更多
2022-10-20
郭美懿
80歲的蔣奶奶3個月前在自家床邊跌倒,摔斷右邊髖骨,家人和醫師討論開刀的風險後,決定不開刀。之後蔣奶奶就只能躺在床上,無法下床,而且只要一翻身,骨折處就痛得厲害,導致蔣奶奶每天情緒低落。因長期臥床,蔣奶奶也經常反覆發生泌尿道感染及肺炎,尾骶骨也出現褥瘡,體重比3個月前少了10公斤,整個人瘦了一大圈,而每次感染都一次比一次更衰弱…。
閱讀更多
2022-10-17
郭美懿
採訪前,前體育署長高俊雄已經先跑了趟醫院去探病,他如此規劃當天路程:走2段路、搭1趟公車、轉2次捷運、再騎3次Ubike…。「一般人會對運動的概念下一個『操作型定義』,其實WHO主張的是『身體活動』,像我今天走路、騎車,就是把身體活動融入你的生活style中!」
閱讀更多
2022-10-12
陳亭均
盧豐華打開「有竹居」紅色大鐵門,背後是他悉心栽培的花園,更是他人生下半場的基地。他退休,卻不想躺平,拎起醫師包,隨時準備繼續為他的病人們「往診」。
閱讀更多
4/ 18
第 4頁,共 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