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5
丁菱娟
在一場晚宴中,聚集了許多來自不同領域的成功人士,包括企業CEO、網紅以及大學教授,大家討論起關於社交媒體的未來發展及其對商業的影響。隨著氣氛輕鬆愉快,大家開始自由交談。一位教授提到一個有趣又引人深思的話題,他說:「如果你見到一位50幾歲的女性看起來像30幾歲,那你一定要尊重她,這樣的女人絕不是等閒之輩。」
閱讀更多
2024-12-12
郭美懿
採訪前,前體育署長高俊雄已經先跑了趟醫院去探病,他如此規劃當天路程:走2段路、搭1趟公車、轉2次捷運、再騎3次Ubike…。「一般人會對運動的概念下一個『操作型定義』,其實WHO主張的是『身體活動』,像我今天走路、騎車,就是把身體活動融入你的生活style中!」(原文刊載於2022/10/17,更新時間為2024/12/12)
閱讀更多
2024-12-04
NOW健康
肌少症在老年人中相當常見,但自我覺察到風險者卻少之又少,許多長輩常因跌倒受傷、骨折,就醫後才發現罹患肌少症,但這一摔恐慘賠了健康。重仁骨科醫院梁峻銘醫師表示,醫院中常見老人跌倒後導致長期臥床,這樣不僅慢性病容易上門、肺部感染風險提升,未來1年死亡風險恐高達20%。若不希望人生餘命的最後10年躺在床上被照護,那就一定要及早透過飲食、運動等習慣,保有身體日常生活功能自如狀態,預防肌少症發生。
閱讀更多
2024-11-22
枡野俊明
編按:「世界最尊敬的100位日本人」禪僧枡野俊明認為「凡事適度不過度」,每天改變一點點,就能培養幸福的體質。他希望透過新作《剛剛好,就是最好:每天改變一點點,禪定養心的98個日常練習》幫助大家調整好日常生活,步上健康有活力的人生。學重視「適度」的概念,提醒人要不偏頗、不走極端。特別是身心不適的人,無論是飲食、工作、花錢、用手機等各方面,都要能從「不過度」的觀點,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只要能掌握適度的感覺,必定能減輕身心負擔。
閱讀更多
2024-11-12
郭美懿
內政部最新統計,國人平均壽命已來到80.23歲,其中男性76.94歲、女性83.74歲,高於全球平均水準。長壽雖已成為常態,但要保持身心健康,維持運動習慣是至要關鍵。為鼓勵高齡長輩運動,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已連續11年舉辦「爺奶Color Walk」健走活動,今年不僅有近90位超過80歲的長輩參加,其中一位更是下月就要歡慶百歲華誕的99歲爺爺!外表絲毫看不出年紀的戴紀彬,將自己的長壽秘訣歸功於運動及規律生活,傲稱自己已10多年沒感冒過。他不僅長期練氣功,每天還有不同的運動課程,包括健康操、高齡肌力 健身 、地板滾球、瑜珈、舞蹈課等,而這次在兒子陪同下,拄著柺杖完成3公里健走,笑言:「這是我成為百歲人瑞前的挑戰!」
閱讀更多
2024-11-04
香港01劉思婷
今周刊編按:金馬影后林青霞昨(11/3)歡度70歲大壽,她今天清晨4時許分享慶生照,一席綠色華服配上鑽石首飾,既優雅又有氣勢,而她在紅玫瑰蛋糕後托腮倩笑,美麗如昔,讓粉絲大讚:「姊這麼美麗!這就是我熬夜應該看的。」10年前林青霞60歲生日時,與老公、女兒及一票好友慶生後,也曾在微博抒發心聲,當時她說若問60歲有什麼感言?那就是「圓滿」二字,「我有你們這麼多好朋友關心我,我有三個乖巧的好女兒、我有一個好老公,他們總是默默的支持我包容我。」而如今邁入70歲,她則引述孔子《論語. 為政》篇的內容:「從心所欲,不踰矩。」1973年林青霞以《窗外》進入影壇,當時年僅19歲,儘管本片無法在台上映,她仍以其他作品迅速竄紅,在愛情文藝片全盛時代,堪稱首席女星,尤其多部改編瓊瑤小說的電影如《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雁兒在林梢》、《一顆紅豆》等,更是賣座鼎盛。她不受電影潮流影響,即使台灣文藝片沒落,她依然在香港其他類型影片迭創佳績,代表作有《警察故事》、《刀馬旦》、《今夜星光燦爛》等。甚至跨足到武俠世界,以《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顛倒眾生。更在王家衛導演的《重慶森林》、《東邪西毒》一新耳目,更上層樓。期間還成功挑戰了《暗戀桃花源》的舞台劇與電影版。林青霞曾以《碧血黃花》、《慧眼識英雄》提名,並以《滾滾紅塵》榮登第27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寶座,去年(2023)第60屆金馬獎更獲頒終身成就獎,對正逢出道50年的她來說別具意義。從明星到影后,林青霞不僅展現了豐沛的表演能量,她經歷各種類型考驗,屹立不搖的巨星魅力,猶如傳奇。近年雖然淡出影壇,專事寫作,一舉一動仍是影迷焦點。林青霞曾接受訪問暢談人生觀,追求自然美的她美貌數十年不變,踏入知命之年,依然優雅嫵媚、風韻猶存。作為一代螢幕女神,林青霞無論是演藝生涯還是人生經歷,都堪稱傳奇。
閱讀更多
2024-10-30
且慢基金投資研究所
對大多數人來說,理財是伴隨一生的重大工程。在人的一生中,消費是相對穩定且貫穿始終的,但在不同時期,因為受到不同財務狀況、生活重心的影響,收入與支出通常是會有較大波動的。因此,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理應要有不同的理財規劃。從單身到成家立業再到退休養老,每個時期的財務規劃,都需要根據個人或家庭的不同特點,結合當時的收入和開支,合理分配消費、儲蓄及投資資金,這樣才能既保證生活需要,又可使節餘的資金有效保值、增值。
閱讀更多
2024-10-21
遠藤洋
作者遠藤洋1987年生於埼玉縣,今年36歲,9年前還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目前是專業投資人、自由工作者,主導投資社群群組ixi。遠藤就讀東京理科大學的三年級暑假,決定做一件新的事情,於是將當家教打工存下來的錢當作本金,在完全沒有知識的狀態下開始投資,結果短短兩周就賠光(更曾有一晚就噴掉800萬日圓的紀錄)。親身體驗到「與其投資知名企業的股票,不如投資小型股」,「與其分散投資,不如集中投資」,其實才是真正的低風險、高報酬。大學畢業後,雖進入有前景的創投企業工作,但仍然決定用投資所得的資金為資本,在26歲時獨立創業。服膺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自創「1年內股價會漲3倍以上」的完全打擊公式,集中投資於小型股的風格,一年最大獲利達到600%以上,1支個股的最大投資收益1200%以上,達成了「即使只投資一支個股,也能獲取破億」的報酬。他33歲時就財富自由,現在一年有200天都在旅遊,人生自由最大化。在新書中,他以自身的投資經驗、68個QA形式,教你學會挑出穩賺股,不管你是投資小白、想進階的存股族,還是總賺少賠多的老手,都能培養讓獲利放大翻倍的驚人選股力。
閱讀更多
2024-10-15
小虎文
「我就是不勇敢,才敢放下。」財務專家郝旭烈曾是台積電、力晶半導體等科技業的高階主管,卻在43歲那年健康拉警報:睡不好、吃不下、嚴重胃痛,讓他警覺:命與錢到底哪個重要?他說選擇離開,是「不得不的痛苦」,但沒有名片之後,卻迎來更精彩的第二人生,「我們以為的『放下』,其實是『放上』。」
閱讀更多
2024-10-02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但要父母完全不再關心成年子女的生活,真的並不容易。我雖然不會過問他們的人生,但心裡不可能完全沒有任何牽掛。 我在子女還在就讀國中和國小時,就失去了工作。或許他們體諒父親的經濟狀況,所以沒有人提過要出國做交換學生,讓我省了很多錢。我曾經直接斷了他們的期待,跟他們說:「我只負擔你們到大學畢業的學費,以後你們要念研究所或出國念書,請自己籌錢。如果未來要創業,我也不會出錢幫助你們。」 我的3個子女真的從來都沒有跟我提過以上的需求。既然如此,他們以後要從事什麼工作,我哪有資格表達意見?
閱讀更多
2/ 30
第 2頁,共 30頁